段宏娜
近年來, 胸腔鏡技術得到迅速發(fā)展, 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痛苦少等優(yōu)勢[1,2]。本文主要對本院2016年6月18日~2017年6月17日符合相關條件患者實施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 臨床醫(yī)治效果較為滿意, 其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18日~2017年6月17日在本院接受醫(yī)治的30例肺葉切除患者, 其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齡36~70歲, 平均年齡(50.52±13.17)歲;肺大皰患者10例, 肺結節(jié)患者5例, 肺癌患者15例;接受左上肺葉切除患者5例, 右上肺葉切除患者9例, 左下肺葉切除患者10例, 右下肺葉切除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關醫(yī)治、護理干預。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患者均于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 給予鋪單進行消毒處理, 使用皮膚消毒劑對皮膚進行消毒。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將攝像頭的數(shù)據(jù)線、單極線、導光束、超聲刀手柄線以及抽吸管進行整理, 并交給巡回護理工作人員, 由其將相應設備進行連接并固定。使用11號刀片將皮膚切開,刺入觀察孔套針, 將胸腔鏡置入其中, 對胸腔進行查探。根據(jù)患者所需切除肺葉部位而定操作孔位置, 作1~2個操作孔。使用爪形拉鉤以及肺葉鉗牽開患者正常肺葉, 應用電凝鉤將病變肺靜脈以及肺動脈進行分離, 應用鈦夾鉗將肺葉間較細靜脈以及動脈予以夾閉, 對粗大靜脈和動脈應用直線型切割縫合器進行處理。對支氣管使用超聲刀以及電凝刀對其實施分離并完全暴露, 并止血處理。應用直線型切割縫合器予以支氣管進行處理。將病肺經(jīng)小切口予以取出。置入胸腔引流管, 將其從穿刺孔予以引出, 使用7號絲線給予引流管實施固定處理, 對敷料以及器械進行清點, 確認無誤后, 使用10號絲線對肌層進行縫合, 應用4號絲線對切口進行縫合處理,并貼敷貼。
1.2.2 護理方法
1.2.2.1 術前護理 ①呼吸道護理:給予患者在術前1 d實施漱口, 漱口液為復方氯己定, 4次/d, 減少患者口腔內部細菌量, 并降低患者術后肺部受到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同時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沙丁胺醇4 ml, 吸入2次/d。②呼吸方法指導:護理工作人員將正確的縮唇呼吸方法以及腹式呼吸方法指導給患者, 腹式呼吸對手術操作以及術后肺復張均起到積極作用, 指導患者進行深吸氣后咳痰的練習方法, 防止術后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情況。③心理護理:將相關手術作用、優(yōu)點以及方法介紹給患者, 消除其恐懼、緊張等負性心理, 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 疏導其負性心理情緒, 使其積極配合醫(yī)治以及護理工作。④物品準備:術前工作準備充分, 準備搶救物品以及應急藥物。
1.2.2.2 術中護理 對鏡頭反復使用復合碘紗布進行擦拭,保持圖像清晰。積極配合主治醫(yī)師手術操作。
1.2.2.3 術后護理 ①引流管護理:對引流管內引流液的量以及顏色進行密切觀察, 間隔1 h對患者胸管實施擠壓,避免引流管內出現(xiàn)堵塞情況。由于切口稍大, 嚴密觀察引流管處是否出現(xiàn)皮下氣腫以及滲液、漏氣情況。②呼吸道護理: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沙丁胺醇4 ml, 吸入2次/d?;颊呙看谓邮莒F化后, 對其實施叩背5~10 min, 以助于排除患者深部痰液。③尿管護理: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其創(chuàng)傷較小, 患者在術后12~15 h即可將尿管拔除。④疼痛護理:給予輕度疼痛患者進行心理安慰, 給予疼痛較為明顯的患者服用止痛藥物。⑤術后鍛煉指導:護理工作人員應鼓勵其下床適當活動,避免靜脈血栓以及肺部并發(fā)癥情況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肺葉切除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分析, 記錄術后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結果分為較滿意、滿意、不滿意, 護理滿意率=(較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本組肺葉切除患者術后均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均得以治愈, 術后住院時間4~9 d, 平均術后住院時間(5.87±2.39)d。所有患者中, 較滿意18例, 滿意11例, 不滿意1例, 護理滿意率為96.67%(29/30)。
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與傳統(tǒng)開胸術比較, 其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等優(yōu)點[3,4]。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雖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 但也僅限相對而言, 圍術期的護理干預是必不可少的[5,6]。本文對選取30例肺葉切除患者術后實施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干預, 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情況的發(fā)生幾率, 提高護理滿意度, 臨床護理效果較為滿意。
本文研究中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相關手術的作用、優(yōu)點等, 可降低患者與家屬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 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接受醫(yī)治。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 可減輕其疼痛感, 也有利于手術的操作[7-10]。正確擺放患者手術體位,安放患者肢體, 避免患者神經(jīng)受到壓迫。術前工作的充分準備以及術中的醫(yī)護配合, 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 手術安全性同時得到提高。術后引流管切口四周出現(xiàn)滲液以及漏氣的幾率比較大, 對其進行嚴密觀察, 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防止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得出:肺葉切除患者術后, 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率為96.67%(29/30)。表明適當?shù)淖o理干預在肺葉切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也值得在臨床中不斷的干預以及使用。
綜上所述, 胸腔鏡下行肺葉切除術患者術后接受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 對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臨床護理效果明顯, 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