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四川理工學院音樂學院,四川自貢 643000)
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茶藝表演能夠讓人們更為直觀的了解到這一藝術,而在此過程中,音樂的選擇尤為重要。古箏作為我國傳統樂器中一種,以其音色優(yōu)美動聽,音域廣闊而倍受人們喜愛,茶藝表演與古箏的結合讓整個表演更具有表現力,更能引起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好的背景音樂可以烘托出一個優(yōu)雅的氛圍,從而更好地貼合茶藝表演這一高雅的藝術。所以,在這一背景下,就為古箏藝術的充分應用,提供了相應的空間。
在我國,文化與藝術始終是整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元素,而在整個時代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yōu)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元素,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元素內容就是民族樂器。這些樂器藝術中,所具有的價值內涵,不僅能夠為我們更好認知傳統音樂藝術的發(fā)展提供載體,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該過程中,其也讓相應的文化內涵詮釋融入其中,從而促進了該藝術的成熟發(fā)展。
古箏的發(fā)展史,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代,在《史記》中,稱之為“秦箏”,其中的記載為“箏橫為樂,立地成兵”。由此可見,在當時是被用作一種兵器,用于揮打敵人,后來發(fā)現在它上邊加上弦后的聲音悅耳動聽,我們所見到的箏,實際上最接近于唐朝的箏,其形態(tài)優(yōu)美,富有藝術特色。就古箏藝術的發(fā)展狀況看,其中所包含的內容中,不僅包含和展現了相關的藝術形式,同時也實現了社會大眾對民間藝術的有效了解。實際上,古箏藝術作為經典的民族樂器,其中所具有的元素內涵,不僅是一種色彩融入,同時更關鍵的是我們必須將該藝術體系中的價值色彩進行綜合發(fā)揮。
古箏屬于我國傳統樂器中的管弦類,發(fā)音清脆悅耳,由于其按照五聲音階定弦,因而極具中國傳統韻味。它多采用桐木制作,是因為桐木質地疏松,便于傳音。古箏的音色流暢清脆,仿佛如潺潺流水,極具傾聽,高音清脆,中音飽滿,低音余音繞梁,使人聽之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心生舒暢怡然之情,故較之其他樂器則別有一番韻味。實際上,古箏藝術所具體展現的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種具體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維。
我國有著完善而系統化的茶文化機制,在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展現與表達過程中,其不僅包含了體系化的物質資源,同時也融入了相應的精神理念和藝術特色,茶藝表演活動,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表達方式。通過對茶藝表演活動的價值內涵進行分析,我們看到其中所包含的豐富藝術和價值色彩,正是當前我們對茶文化體系形成重要認知的關鍵所在。
茶藝表演指的是將茶藝沖泡的整個過程配合上各種藝術形式用表演來呈現給觀眾,從而可以讓觀眾更直觀的了解茶文化,讓人能夠在表演者精心營造的藝術氛圍中感受到美。茶藝表演最早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臺灣人提出來的,隨后,各地結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表演形式,這也讓茶藝表演成為茶文化精神的載體,逐漸受到大眾的喜愛。當然,在時代化發(fā)展的今天,整個茶藝表演活動也實現了成熟發(fā)展。
在茶藝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各種藝術充分協調配合,譬如利用傳統音樂營造典雅的氛圍,借助解說人以精煉的語言帶給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利用茶藝師精湛的技術將茶道精神用藝術化的形式傳達給觀眾,茶藝師的動作、布景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秉承中國茶道藝術中所具有的豐富內涵,用豐富的肢體動作,來展現出豐富的茶文化內涵。而豐富內涵和價值色彩,則是我們對茶藝表演的凝煉認知和情感表達。當然,就整個茶藝表演活動開展狀況看,其中在實施過程中,包含了多樣化的藝術元素和價值思維,因此,我們能夠利用茶藝表演活動的多種色彩和思維理念,從而實現整個表演活動的最佳呈現。
在我國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其包含了諸多元素,相對于客觀上的物質元素外,茶藝表演活動就是其中的精神部分和價值理念,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對整個茶藝表演活動的具體發(fā)展起源,進行認知,并且探究整個茶藝表演活動中,所具有的具體價值內涵,從而為當前我們開展各項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有效支撐。當然,如果我們從文化體系的交流現狀出發(fā),具體分析古箏藝術與整個茶藝表演活動之間的文化融合現象,才能為兩者之間的有效傳承,提供基礎幫助和有效支撐。
根據現有記載看,整個茶文化體系,實際上是對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真實寫照。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關于茶葉和茶文化的應用歷史。當然,結合茶藝表演活動的實施狀況,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表演機制中,想要實現最佳效果,其必須對整個活動的具體展現形式及內涵進行適當改造,尤其是通過全面創(chuàng)新,特別是將與茶藝表演活動相關的多種元素內容深層次融入,通過探究合適的改造機制,從而實現整個表演的最佳展現。
茶藝表演是一門較為綜合性的藝術表達形式,它與音樂、美術、文學、美學等學科都相互聯接,構成了茶藝文化。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內容之一,而茶藝表演則是傳播這一文化最為行之有效的途徑,不僅如此,對于茶藝表演活動的具體特點看,其中需要有古聲古色的音樂藝術形式,尤其是通過選擇極具代表性和個性的藝術形式,其必然能實現整個茶藝表演過程中的最佳呈現,通過淺談古箏藝術在茶藝表演活動中的具體應用機制和需要,從而使得在整個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呈現。
在茶藝表演過程中,其包含了豐富完善的精神理念和藝術特色,尤其是其中所具有的濃厚文化屬性和價值特點,更是當前我們在對整個茶藝表演活動形成深度認知的關鍵所在。結合茶藝表演活動的形式,以及其中所具有的藝術特色看,音樂藝術在其中有著成熟認知和內涵表達,如果我們能夠合理有效的應用古箏這一傳統民族樂器藝術,那么其必然能夠在豐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實現茶藝表演活動的最佳觀賞效果。
茶藝表演中音樂的選擇決定了整個表演的風格走向。在表演過程中音樂既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音量過小,這兩種情況都不能很好的吸引觀眾將注意力放在茶藝表演上。好的背景音樂需要烘托出整個表演氛圍,帶領觀眾專心欣賞茶藝表演。而古箏作為我國傳統樂器的一種,它能夠很好的營造適宜的氛圍,同時也能讓整個音樂與表演間相互協調。中國自古就有文人雅士將古琴與飲茶相結合,兩者的協調配合讓整體的表演顯得主次分明,恰到好處,讓古箏能夠更好服務于茶藝表演。
單純的茶藝表演過程中,如果沒有音樂的配合,則會顯得枯燥無味,而配合上古箏之后,整個茶藝表演活動,就顯得更加完整,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其能夠引起觀眾對茶藝表演的共鳴,也能讓觀眾產生有關茶文化的各種聯想。古箏中的大部分曲目,都可以營造茶藝表演活動的畫面感,從而可以強化茶藝表演的藝術張力和感染力,讓整個表演過程中的主題得以升華,也能讓觀眾更好的理解茶藝表演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而加深對傳統茶文化的感悟。茶有苦、甘之分,而古箏也有雅、風之別。利用古箏與茶藝等多種元素,也讓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得之進一步的傳播。
在茶藝表演過程中,古箏能夠與其協調配合,茶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古箏的深邃的意境,兩者的結合,不僅是傳統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歷史的結合,更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兩者在意境的傳達,精神的表現上都高度一致,兩者都是雅的代名詞。它們的結合猶如高山與流水的結合,茶如山般莊嚴肅穆,而古箏則如水一般溫柔細膩,在欣賞茶藝表演過程中聆聽動人的古箏,能夠更加真切的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自古就有“茶琴一脈”一說,茶文化與古箏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古箏藝術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其在進行表演過程中,所具有的特點進行成熟分析和認知,其將為當前我們更好應用古箏藝術提供具體的幫助,當然,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將古箏藝術與整個茶藝表演活動進行成熟分析和全面融合,其必然能夠確保實現最佳應用效果。
隨著當前文化藝術傳承發(fā)展日益推進,如今,茶藝表演活動所具有的藝術特色和人文內涵日益被人們所認知,特別是在該表演活動中,其中有著豐富的藝術理念和多種元素,無論是具體的服裝元素,還是相應的精神內涵,以及具體的藝術色彩,實際上都是茶藝表演活動傳承發(fā)展的重要訴求??陀^來看,古箏藝術,在茶藝表演中的成熟滲透與深度融合,讓整個茶藝表演活動更加張力,讓觀眾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欣賞到這一藝術,茶藝表演與古箏恰到好處的融合,有助于加深觀眾對茶文化的理解,當然,兩者的相互滲透,也促進了兩種藝術的共同發(fā)展。
[1]蘇伯英.淺析交響樂隊中小提琴演奏者視奏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J].樂器藝術,2013(5):132-133.
[2]孫茂玲.中國傳統音樂在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傳承的現狀與思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51-152.
[3]陳力群.中國傳統音樂在茶藝表演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232-236.
[4]崔海濤.云南少數民族茶藝表演設計要素探析——以傣族茶藝表演“雀之靈”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5):123-124.
[5]董學文.傳統文化傳承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實踐研究——以《中國茶文化》課程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6(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