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王晶 婁閣
【摘 要】目的:檢測宮腔粘連(IUA)組織中與正常子宮內膜組織中Erk2及STAT3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在宮腔粘連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及意義。方法:采集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在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60例宮腔粘連的患者作為研究組,選擇子宮內膜正常的患者28例作為對照組。應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法檢測Erk2及STAT3在以上組織中的表達。結果:Erk2在研究組中的表達高于對照組(=29.031,P <0.001),而STAT3在研究組的表達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7.683,P =0.000)。研究組中Smad2和Erk2的表達呈負相關。結論:宮腔粘連組織中Erk2及STAT3 的異常表達可能與IUA的發(fā)生有關。
【關鍵詞】宮腔粘連;Erk2;STAT3
【中圖分類號】R7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2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又稱Asherman綜合征,是子宮內膜損傷后發(fā)生的纖維化病變[1]。目前對 IUA 的研究大多數(shù)局限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對其形成機制和病理生理變化缺乏了解,IUA 的發(fā)生過程和纖維化相關因子的表達異常密切相關,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我們對子宮內膜組織和粘連組織中Erk2及STAT3 的基因表達差異進行了研究,為防治IUA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研究對象:實驗組 選取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在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yī)院婦產科行宮腔鏡手術的IUA患者共60例,依宮腔粘連程度將其分為3個實驗組:輕度粘連組、中度粘連組及重度粘連組。其中輕度粘連組22例,平均年齡為(31.2±5.3 )歲;中度粘連組20例,平均年齡為(31.4±4.3 )歲;重度粘連組18例,平均年齡為(34.1±5.2 )歲。各組年齡、孕產次、宮腔手術操作次數(shù)等一般性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 >0.05),具備可比性。對照組 選擇同期因不孕行宮腔鏡檢查且子宮內膜正常的非lUA患者28例,平均年齡為(34.3±4.2 )歲,取其內膜,病理結果為增生期子宮內膜。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試劑:Trizol試劑(GenePharma公司)、RT試劑盒、PCR試劑盒、100bpDNA ladder及二種信號通路因子引物(由英濰捷基公司有限公司合成):①Erk2引物:上游為5'-catcagacgtactgccagagaa-3',下游為5'-aggggatccaagtataccaagg-3',預期擴增產物長度為561bp。②STAT3引物:上游為5'-cctgaagctgacccaggtag-3',下游為5'-ttccaaactgcatcaatgaatc-3',預期擴增產物長度為133bp。③內參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3-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dehydrogenase,3-GAPDH)引物:上游為5'-gtcctctctggcaaagtcca-3',下游為5'-gcttagcaccacccttcaga-3',預期擴增產物長度為286bp。
1.2.2 實驗方法:提取子宮內膜組織RNA,合成第一鏈cDNA。配制反應體系進行PCR反應:按下列次序將各成分加入一0.5mL的離心管:10 x PCR Buffer2.5?L,MgCl2(25 mmol/L)1.5?L,dNTP mix(2mmol/L)2.5?L,信號通路因子引物預混液(上、下游引物各1 x 10-11 mol/?L)2.0 ?L,cDNA模板1.0 ?L,超純水14.0 ?L,TaqDNA聚合酶物(5U/?L)。將反應體系放入PCR儀,執(zhí)行下列程序: 95℃,5min→94℃,30s→56℃, 40s→72℃, 30s→72℃,6min→4℃。第6個循環(huán)結束后,停留在72℃,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內參引物1.0?L后同管擴增。PCR產物的檢測:取PCR產物10.0?L進行1. 5%瓊脂糖凝膠電泳。用四星凝膠圖像分析系統(tǒng)測定條帶的亮度。圖像處理:以生長因子條帶亮度與GAPDH條帶亮度之比表示該因子的相對表達量,測量3次,取平均值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Erk2在各組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 實驗組中,Erk2隨宮腔粘連程度加重呈現(xiàn)遞增趨勢,見表1。重度粘連組與對照組、輕度、中度比較,輕度粘連組與中度粘連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P <0.001,P <0.001,P=0.006);對照組與輕度、中度粘連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967、P= 0.082 )。
STAT3在各組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 對照組STAT3水平均高于輕度粘連組、中度粘連組及重度粘連組,見表1。對照組與中度、重度粘連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P <0.001);輕度粘連組與對照組,中度與重度粘連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81,P =0.171)。
3 討論
宮腔粘連是育齡期婦女的常見病之一,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IUA是由于子宮基底膜損傷,肌層出現(xiàn)裸露,創(chuàng)面積聚炎性因子、膠原蛋白及少許滲血,宮腔各壁緊密接觸,在逐漸修復的過程中形成纖維帶[2] 。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探索IUA的發(fā)病機制,尋求有效作用靶點預防IUA的形成為研究熱點。
細胞外調節(jié)激酶是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主要有兩種亞型:Erk1和Erk2,Erk1和Erk2普遍分布在組織中,但在非同類組織中的相對密度具有較大差別,主要由聯(lián)系細胞的生長分化信號及核的轉錄過程中的蛋白激酶串聯(lián)序列構成[3]。Erk2可能參與了宮腔粘連的形成過程,本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Erk2隨宮腔粘連程度逐漸加重,其表達呈現(xiàn)遞增趨勢,重度粘連組與輕度、中度、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P <0.001,P <0.001)。我們推測,Erk2通路的激活促進細胞增殖,出現(xiàn)子宮腔內纖維組織的大量增生,子宮內膜組織毛細血管床和血流量的明顯減少,血液流變學出現(xiàn)改變,進而內膜再生功能降低,導致宮腔粘連。另外,Erk2通路的激活后,出現(xiàn)上皮細胞的不斷分化、分泌,當累及子宮內膜時表現(xiàn)為子宮內膜炎性表現(xiàn),導致子宮內膜再生功能障礙,從而宮腔纖維組織增多,粘連形成,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認為抑制Erk2的激活,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宮腔粘連的發(fā)生或進展。
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中,STAT3隨宮腔粘連程度逐漸加重,其表達呈現(xiàn)遞減趨勢,重度粘連組、中度粘連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01,P <0.001)。STAT3基因在對照組和粘連組織中都表達,且在正常中的表達量大于粘連組織中的表達量。這一結果可能與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后修復過程中相關生長因子受體,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集落刺因子受體等的激活有關。
另外,我們研究顯示Erk2 mRNA和STAT3mRNA表達呈負相關(P <0.05)。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當子宮內膜受損后炎性細胞因子增多,導致機體炎性反應增強,同時子宮內膜組織中Erk2通路被激活,隨著內膜炎癥程度的加重,子宮內膜組織Erk2通路進一步活化,進而導致子宮內膜病變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xiàn)纖維化改變,最終導致宮腔粘連。并且,STAT3mRNA減弱了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從而減弱了內膜的修復能力,加重宮腔粘連。
根據(jù)本實驗結果,我們認為Erk2及STAT3 基因在宮腔粘連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這為預防宮腔粘連的發(fā)生提供重要信息。通過調節(jié)信號通路因子的表達以預防宮腔粘連將是今后需要深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段華,甘露.宮腔粘連的診療現(xiàn)狀與進展.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2(4):373-376.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宮腔粘連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12):881-887.
王丹,陳曉等.自分泌IL-6經Ras/MEK/ERK、PI3K/Akt通路促進卵巢癌細黏附和侵襲功能的研究.免疫學雜志,2016,32(4):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