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敏
摘 要:常言道:“馬要鞍裝,人要衣裝”,宜興紫砂壺當然也離不開裝飾。砂壺發(fā)展至今其裝飾可謂“五彩繽紛、豐富多彩”。
關鍵詞:裝飾;紫砂陶;工藝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27-01
紫砂陶具有質(zhì)樸、古雅、耐看、不俗不膩的欣賞效果,是藝術和技術高度統(tǒng)一的結(jié)晶品。 任何形式的藝術品,包括紫砂陶工藝品,技術和藝術都是相互統(tǒng)一、相互依存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技術是藝術表現(xiàn)的手段,技術是受藝術意識制約的,藝術通過技術來表達體現(xiàn)設計意圖和效果。
凡是工藝品,都必須通過某種技術,對原料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形成。紫砂陶工藝品,它有特定的工藝技術,它是通過坭料加工,造型制作,干燥燒成才能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梢哉f,技術是基礎、是保證,但是單純的技術形不成工藝品,它只有實用價值,工藝品主要在于它有藝術欣賞價值,缺乏藝術的技術美和制作美。
眾所周知,宜興紫砂具有它的獨特性,如泥原料的蘊藏占盡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鑲接及拍打身筒為主要的成型方法,區(qū)別于其它陶瓷行業(yè)的各種成型法則,并聯(lián)系到裝飾上的文化層次等等,這些都應該是宜興紫砂工藝所已具備的審美因素。這些都可以作為無窮的推敲,使對象(器皿或壺)蘊含著豐富的美感。在我國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實而質(zhì)樸,瓷器豐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質(zhì)彬彬。在世界上,宜興紫砂是獨具特色、獨具風格、獨樹一幟的。紫砂陶器器皿或平中見奇、或華而不奢、古樸典雅、干奇百態(tài),堪稱為陶瓷藝術品類之佼佼者。紫砂壺裝飾形式盡管多種多樣,繁縟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即胎體裝飾和陶上裝飾。
陶刻裝飾方法,一般可分為清刻、沙地刻、陽刻、陰刻、著色刻五種。根據(jù)紫砂壺的不同器形,施以不同方法加以裝飾。陶刻刀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即“雙刀正入法”和“單刀側(cè)入法”。此外還有澀刀、遲刀、留刀、輕刀、切刀、舞刀等各種金石用刀方法。
線條裝飾:紫砂壺線條裝飾的種類很多,各種各樣的線條都必須用牛角或鐵、木、竹制成的專用線尺進行加工,使線條挺括而又清晰。這些線條不僅加強了紫砂壺的裝飾效果,且可增強成型時黏接處及邊緣部分的應力,減少產(chǎn)品在燒成時的缺陷,提高正品率。
刻畫裝飾:刻畫裝飾是紫砂壺的主要裝飾形式。紫砂壺以其本色和特性著稱,但在紫砂壺半成品泥坯上用鋒利的鋼刀雕刻出真、草、隸、篆、魏碑、漢簡、鐘鼎、石鼓等各體書法的詩詞歌賦,或花卉、蟲鳥、山水、人物等國畫白描,集文書、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于一體,形成了紫砂壺的裝飾工藝,更增加了紫砂壺的藝術感染力。
刻畫裝飾一般都是現(xiàn)在陶坯上書畫,然后依著字書雕刻。雕刻工具可用竹尖刀和鋼制刻刀。鐫刻技法有科底字和空刻兩種。精細的作品,用斜刀刻法,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品種則用平刀刻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先不作畫,這就是“單入側(cè)刀發(fā)”,俗稱“空刀法”,以刀代筆。
裝飾是紫砂壺工藝中經(jīng)常運用的手法。它將自然形態(tài)的素材進行概括加工,選擇自然形象中最真實、簡潔精美、生動的部分,使整體造型比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理想,使紫砂壺有一種特別的美。宜興紫砂壺的裝飾,由于其原料和制作方法的獨特性,必須在泥坯的制作中同時完成,同時也由于文人雅士的介入,自明清兩代起,其裝飾手法出現(xiàn)借鑒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中的瓷雕、竹雕、根雕、木雕、石雕等多種形式,并巧妙移值,溶于紫砂壺藝的裝飾之中。
除此之外,還有如泥繪裝飾、彩釉、捏塑裝飾、印紋、帖花裝飾、透雕裝飾、泥色、調(diào)砂、鋪砂裝飾等其它工藝裝飾。盡管形式和要求有著明顯的差別,但主要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同時又以美觀的形式給人以欣賞。紫砂壺的裝飾則主要是為了審美的需要,用來點綴和美化人們的生活。
萬物都以精、氣、神為共同屬性,概念則明析各具體事物的特殊個性。藝術品創(chuàng)作者都是社會人,各以正氣或邪氣、重公或為私、真誠或虛偽等兩種要素的不同主從統(tǒng)一性,對客觀存在的美丑、善惡、本末、主次等二重性進行認識、發(fā)掘和再現(xiàn)。只有正確認識和把握相關基本概念,才有可能進行有效創(chuàng)作。
紫砂陶藝是以一般法則和特定的理念、規(guī)則、技藝相結(jié)合,借五色土的特性,由人氣圓滿的多領域人才所力和諧運行,發(fā)掘和再現(xiàn)客觀本質(zhì)主流,孕化藝術形態(tài)的一種方式。屬于藝術領域的特殊范疇。紫砂壺是氣的質(zhì)與量運行到一定程度的結(jié)晶。形態(tài)是氣力的能量堆積,神韻是氣性的質(zhì)量反映。
紫砂茶壺不僅具有獨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賞收藏的價值。紫砂壺是“世間茶具稱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內(nèi)容與形式達到了相對的統(tǒng)一,視覺美觀大方。
歷代宜興陶瓷工匠用烈火使陶土放出異彩,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千古之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手段提供了打開這個寶庫的鑰匙,讓我們不斷深入地進行紫砂陶的科學研究,探索奧妙,總結(jié)經(jīng)驗,古為今用。
參考文獻:
[1]何繼.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M].臺北:臺灣奇園藝術中心,1993.
[2]周容.宜興瓷壺記.
[3]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