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針對初中生物學科增加了重要概念的描述以及教學建議,使學生能夠更牢固地掌握生物的基礎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以重要概念為核心,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主要圍繞“活動單”教學方式,探討其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活動單;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可行性
重點概念教學可以將生物學科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整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將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現(xiàn)今我國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重概念理論上的學習,要求學生將重點概念理解后并將其背誦下來,其余的則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隨著課程的深入,需要記憶的概念越來越多,極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運用上的混亂。因此,為改變這種不利的教學現(xiàn)狀,可利用江蘇省提出的“活動單導學模式”,促進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
一、“活動單”教學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中的意義
“活動單”教學是指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它包括課程名稱、課程方案和教學目標等。由于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客觀差異,而“活動單”則是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因此可以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思考與探究,從而構(gòu)建高效課堂。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中運用“活動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生物內(nèi)容更加直觀,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理解,更有利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二、利用“活動單”促進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可行性措施
(一)制定有效的活動單
活動單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大綱并將所學內(nèi)容問題化的教學方式。在上課前,若教師將設計的活動單分享給學生,可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所學內(nèi)容,并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需保證所設計的活動單的教學手段靈活多變,并能夠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狀況進行有效調(diào)整,從而促進活動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例如,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中“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一節(jié),學生如何理解染色體、DNA、減數(shù)分裂及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等重要概念,此時教師在設計活動單時,就需要將這些重點概念問題化,如讓學生觀察一張一家三口的照片,并相繼拋出“通過觀察他們之中的哪些部位較為相像”“為什么孩子遺傳到母親的雙眼皮而非父親的單眼皮”“基因究竟是如何傳遞的”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再由學生進行提問,從而加深他們對重要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二)結(jié)合生活,引入學習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和回歸到生活,且生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單時要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合起來,可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引入重要概念的學習。例如,在“細胞的吸水與失水”一節(jié)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市場上很多賣青菜的商販要經(jīng)常在青菜上灑水”“買回來的青菜擱置一段時間后會有怎樣的變化”“你們認為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等,或者教師事先找好相關內(nèi)容的視頻或圖片,利用幻燈片向?qū)W生展示青菜擱置一段時間后的變化以及將蔫了的青菜泡在水里一段時間后的變化,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深入和視頻圖片的展示,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入重點概念的學習中,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也會引起學生在課后進行實踐的興趣,從而對課堂所學知識一探究竟,鞏固了課堂內(nèi)容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
(三)分組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利用活動單教學方式的有效形式是分小組進行活動,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學習,目的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yǎng)。據(jù)了解,有些生物課堂上,教師雖讓學生分組學習,但這種“活動單”的計劃嚴重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有時僅以一兩句提問帶過,很少給予學生時間進行深入探索進而提出不同的聲音。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中,在開始實驗之前,明確“若綠豆生成豆芽后,其有機物總量是增加或減少”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實驗。教師可準備兩份等重的綠豆,然后進行分組分工合作,其中一個小組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將綠豆泡在水中,最終制成豆芽。另一個小組將豆芽和綠豆進行烘干稱重,再由另一小組記錄數(shù)據(jù)并通過對比得出結(jié)論。這種分工合作的小組實驗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團結(jié)合作能力,也會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與記憶。
(四)借助先進的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做好引導工作
在利用“活動單”進行初中生物重點概念教學時,教師需注意因材施教,并能有效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做好引導工作,從而提高活動單的利用效率。例如,在“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與使用”中,教師可將學校提供的顯微鏡教學資源直觀地展現(xiàn)在課堂上,借助實物讓學生認識顯微鏡各個部分的結(jié)構(gòu),如轉(zhuǎn)換器、反光鏡等。在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時,可將學生帶入實驗室實地接觸顯微鏡,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親手操作顯微鏡,如顯微鏡的取鏡和安放、顯微鏡的轉(zhuǎn)換器轉(zhuǎn)動方法等,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運用。
活動單教學模式本身雖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若教師善加利用,對于學生快速接受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會有一定的有益
效果。
參考文獻:
蔡炫斌.利用“活動單”促進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楊昭君,1982年6月,女,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初中生物活動單導學模式的研究。
?誗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