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福圣
“涵泳工夫興味長”,讀懂一首古詩,說到底就是理解詩句意思,明確詩歌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按照什么樣的思路和層次來寫的。
首先要關(guān)注標題。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是鑒賞的切入點。標題通常蘊含這些信息:①揭示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④揭示作品的線索;⑤表明詩歌的題材;⑥暗示詩歌的表達技巧。如2017年江蘇卷陸游的《秋興》,標題交代了寫作的季節(jié),而“秋”本身有寂寥、悲愴的色彩;由“興”則可知這首詩多半是借景抒情,抒發(fā)抑郁、愁苦、悲憤之情的。如2018年江蘇卷《寄和州劉使君》,標題交代了寫作的目的:寄和州劉使君(劉禹錫)的一首詩,這樣的詩作往往暗示著作者對朋友的思念和關(guān)切之情。如2018年北京卷《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標題就有揭示寫作對象、交代寫作緣由、表明題材等作用。2018年北京卷《送王昌齡》標題也有以上暗示作用。
其次要細讀文本。①關(guān)注重點詞。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字詞,我們可以稱之為情感關(guān)鍵詞,閱讀時抓住情感關(guān)鍵詞,無疑對正確理解詩歌的情感內(nèi)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8年江蘇卷《寄和州劉使君》中“別離已久”“閑向春風”“特過”“多上”等詞語。②關(guān)注難句。遇到難句一定要疏通。不能跳讀,也不能瞎蒙,要綜合使用文言的詞類活用、偏義復詞、倒裝句、省略句等知識。如“江氣”,指“江上的晨霧”,“郭”指“郊區(qū)”。③關(guān)注尾句。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所以尾句通常有這樣一些特點:卒章顯志,升華主題,照應前文,以景結(jié)情等。如本詩的尾聯(lián)?!暗酱嗽娗閼h”,這是直接表達對劉禹錫詩歌藝術(shù)的欽佩之情。“醉中高詠有誰聽”,“有誰聽”是對劉禹錫目前懷才不遇境況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對對方的理解。還要在基本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會對詩句進行富含詩意的翻譯,這對解答要求描述詩詞意境畫面的題目十分有用。意譯時要對詩句內(nèi)蘊進行合理的想象,憑借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聯(lián)想加以組合。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為了體現(xiàn)高考的客觀性和公平性,所有試題的材料均來源于課外。但是幾乎每個考題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影子。有些題目明扣教材,有些暗扣教材。真正體現(xiàn)題目在課本外、答案在課本內(nèi)的命題理念。從小學到高三,考生已經(jīng)接觸了大量古詩詞。其中既有課本明確規(guī)定必讀必背的篇目,也有課外讀本和唐詩宋詞選讀,還有若干高考真題。這些都是我們重要的知識倉庫。在解題時要善于進行由此及彼的相關(guān)聯(lián)想,以熟帶生,由已知向未知延展,從而形成對知識進行遷移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看到2018年江蘇卷《寄和州劉使君》題目,就應該聯(lián)想到所學教材:《唐詩宋詞選讀》中選用了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一詩,《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中《柳子厚墓志銘》中有“以柳易播”的情節(jié)等;也會聯(lián)想到2015年江蘇卷曾考過《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這首詩。解答這道題需要鏈接教材,與命題材料進行深層次的比較閱讀。
鑒賞答題時,一要審清題干,認真讀題;二要學會從試題的分值看其難易度??辞孱}干,才能明確考查的考點及具體要求,提高答題準確度??辞宸种担湍茏龅浇Y(jié)合分值具體答題,不在分值少的小題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尤其要區(qū)分好“概括”與“分析”這兩個關(guān)鍵詞。“概括”主要是對零散或具體內(nèi)容加以整合歸納,語言要簡潔;“分析”即分解和剖析,要先對內(nèi)容進行分解,再進一步剖析,一般要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來解答。如2018年江蘇卷《寄和州劉使君》第一題:根據(jù)前兩聯(lián),概括劉禹錫“閑”的表現(xiàn),并分析他如此表現(xiàn)的原因。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概括能力。題干要求概括劉禹錫“閑”的表現(xiàn),并分析他如此表現(xiàn)的原因。細審題目可知,這個題目包含兩個小問題:第一小問是“概括表現(xiàn)”,第二小問是“分析原因”。回答時要用簡潔導入語來表述(如表現(xiàn)①②③;原因①②③)??傊?,答題準確、全面,才能提高得分率。
文言虛詞高考體悟參考答案
1.B(A項,介詞,因此/介詞,因為;B項,表目的,來;C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項,動詞,像,如同/代詞,你)
2.B(A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結(jié)構(gòu)助詞,無義,作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代詞,他的;C項,介詞,在/介詞,引出對象,給;D項,所字結(jié)構(gòu),后面加“怪”,翻譯“為所不常見的事物”“/所”和“為”連用,表被動,翻譯為“被巡邏船搜尋”)
3.C(A項,“以”是“因為”的意思;B項,“之”為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第一個“而”有轉(zhuǎn)折之意,第二個為順承;D項,“者”均為助詞,意為“……的人”)
4.C(A項,兼詞,相當于“于之”/形容詞詞尾,……的樣子;B項,介詞,因為/介詞,把;C項,連詞,表轉(zhuǎn)折,卻;D項,代詞,他的/副詞,表反問,難道)
5.C(A項,表判斷/句末語氣詞;B項,人稱代詞,你/表假設,如果;C項,副詞,于是;D項,連詞,于是/介詞,憑借、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