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 要】當前小學生浮躁心理的存在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心理與時泛濫,已成為對社會,特別是對小學生危害極大的一種不良心理。如果對學生的浮躁心理不加以疏導,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甚至影響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因此,研究分析當今小學生浮躁心理的成因以及尋找有效的對策,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浮躁心理;有效對策
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老師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整天想著吃和玩,就連作業(yè)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完成,對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讓老師感到很郁悶。同學之間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發(fā)生爭執(zhí)、吵鬧,甚至拳腳相加,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卻不佳。現(xiàn)在的學生會有如此的表現(xiàn),學生的浮躁心理顯而易見。
一、現(xiàn)今小學生浮躁心理的成因分析
所謂“躁”,就是“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浮躁”在心理上則表現(xiàn)為一種缺乏信心,做事沖動盲目;在情緒上表現(xiàn)為一種焦躁不安,缺乏思考;在行動上表現(xiàn)為情緒取代理智,盲目冒險,甚至違紀。應該說,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會伴隨著浮躁等一些不良的心理傾向。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似乎浮躁過頭了,整天忙乎乎的,有種“不務正業(yè)”的感覺。為什么學生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呢?筆者以為,還得從以下根源說起。
(一)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給學生以負面影響
在當今飛速發(fā)展、競爭激烈的時代,廣大家長的工作壓力、擇業(yè)競爭壓力很大,在某種程度上,家長的這種職業(yè)傾向會不自覺地影響到下一代。家長對小孩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相當普遍。就拿孩子學習特長這一項來說吧,筆者曾調查一個班級的45名學生,有80%的學生的學習特長或上培訓班都是家長包辦的結果,都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和可能性極小。而且更有甚者,有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是否考級通過或獲得獎勵、證書。如果孩子與獎項失之交臂,家長更是極度傷心,對孩子妄加批評、指責。家長的這種急功近利思想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很多孩子成為任由家長擺布的沒有自我的學習機器。試想,如此環(huán)境下的孩子能不浮躁嗎?
(二)童年時代伙伴的缺失讓學生在孤獨中徘徊
現(xiàn)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家庭中父母長輩的過度溺愛往往讓他們養(yǎng)成了“獨我行為”。孩子們沒有兄弟姐妹的溝通、磨合,鄰里關系冷漠,伙伴的缺失讓他們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急躁,不懂得禮讓,不懂得分享。而一旦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他們就會茫然不知所措,長此下去,他們的焦慮、浮躁心理也就慢慢滋生了。
(三)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難以承受
現(xiàn)在的學生到底有多累?你掂掂他們的書包便可知道。孩子們除了要完成學校的課程外,還要完成家長另外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很多家長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認為寒窗須苦讀,苦讀出人才,買來多種教學參考書、練習冊、習題集來幫助孩子學習,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筆者認識的一位朋友,她給孩子請了6個不同科目的輔導老師,一周下來,孩子自己能夠玩耍的時間只有星期日下午。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學業(yè)負擔,整天面對如山的作業(yè),最終只能疲于奔命,對很多事情,尤其是對待學習逐步失去了興趣,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種浮躁。
(四)盲目攀比讓學生失去了自我追求
小學生天真幼稚的天性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現(xiàn)今大多數(shù)小孩物質條件優(yōu)越,他們衣著名牌、配備手機,出入餐館、KTV對他們來說已是平常之事。這些外在的東西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引起了他們對此的特別關注。學生之間的盲目攀比、從眾心理讓他們迷失了自我,內心變得浮躁不已,自然難以讓心走進課堂,靜心學習了。
二、克服小學生浮躁心理的相關對策
當前小學生浮躁心理的存在不是個別現(xiàn)象,這種心理與時泛濫,已成為對社會,特別是對小學生危害極大的一種不良心理。學生的浮躁心理如果不加以疏導,將直接影響其學習效率,甚至影響其終身的發(fā)展。作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反應,認真研究學生的個性,抓住關鍵,掌握方法,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及時疏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與信心
現(xiàn)實中,很多學生做事情常常不能有始有終,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可不久后激情消退,最后徹底放棄。為什么會放棄呢?是缺乏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急于求成、不愿直面困難的浮躁心理造成的。他們總是急于看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成果,如果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的效果,就覺得做這些事情是沒有意義的,于是選擇放棄。作為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磨煉”孩子的耐心、韌性和毅力,增強他們的信心。如課余時間指導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選擇練習書法、學習繪畫、下棋、彈琴、解繩結、堆積木、擺魔方等。學生對待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極容易表現(xiàn)出信心和熱情,這就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韌性,幫他們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領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諦,讓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成功的幸福和快樂。
(二)培養(yǎng)學生冷靜的處事態(tài)度
在大多數(shù)人的意識里,少年就意味著天真活潑、熱情洋溢,而沉著冷靜,則是成熟的標志,是成年人的專利。其實,少年兒童同樣也需要冷靜。有些孩子,遇到事情很容易情緒化,被著急、害怕的情緒所影響,不知道該怎么辦,甚至只顧發(fā)泄情緒,而不去想解決的辦法。因此,作為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思想轉化工作的方法,還應把握恰當?shù)慕逃鯔C。當學生情緒出現(xiàn)躁動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擁有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發(fā)表意見的環(huán)境氛圍,使其心情得到平復。對那些情緒有過激反應的學生,應及時與之溝通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其緊張、焦躁、厭煩、憤怒等情緒及時宣泄出來。這些情緒一旦釋放,心情就會舒暢很多,各種消極性反應也隨之大大減少。但事后教師一定要告知孩子冷靜地對待任何事情,遇到事情,冷靜分析;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懷著一顆平常心,自信面對。
(三)培養(yǎng)學生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
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說過:“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的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小學生就像一棵棵樹苗,需要園丁不斷去修剪、扶正。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筆者采取了“照章辦事”的原則,通過學生每天自查、小組檢查、教師評價等一系列措施,檢查各自的行為規(guī)范是否符合班規(guī)、校紀,要求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借助各種理由推卸責任。筆者還運用了“榜樣引領法”,讓學生用欣賞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同學中敢于承擔責任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樹立典型,讓身邊的人去感染他們、打動他們。久而久之便收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培養(yǎng)學生樹立近期愿景
愿景是影響和指引每個學生努力學習的心理基礎,也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系統(tǒng)和有效的心理機制。小學生對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的學習環(huán)境總抱著一種希望:希望得到展示自己的舞臺,希望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贊賞。這個美好的“憧憬”在每一個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開始之時尤為明顯。比如當一個新學期開始、遇到一個新老師、學習一門新課程的時候,他們都會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抱著新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夠擺脫以往的不足、失敗和挫折,得到新的機會,取得新的進步。因此,在新的學期開始之初,正是促使他們發(fā)生轉變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契機,在學生心中播下努力和進取的種子,教育他們根據(jù)個人能力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可及的愿景。一個人有了追求和目標,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不至于在學習之路上朝三暮四,即使面對其他誘惑,也能分清主次,矢志不渝地朝著目標奮進。
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心理上產生各種浮躁反應,出現(xiàn)一些心理障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做教師的用心關注孩子,用心接納孩子,用心體會孩子,及時找到孩子的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幫助他們消除浮躁心理,養(yǎng)成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就能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獻亭,王文麗.中小學生浮躁心理探究[J].中小學教育與管理,2005(01).
[2]楊鮮霞.青少年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