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芳
降壓藥物的選擇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高血壓的治療通常是在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臟器受損程度等做出綜合評價后再進行。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醫(yī)生的處方去服藥,不得自行隨便換藥或者停用藥。
短效降壓藥的降壓作用無法持續(xù)24小時。所以,在下一次服藥前會出現(xiàn)“斷檔”的情況。通俗地說,就是兩次服藥之間會有“沒有藥物控制血壓”的情況。
短效降壓藥因其藥效持續(xù)時間短,容易造成血壓的異常波動,從而相應的心腦血管疾病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在臨床上,基本傾向于選擇長效降壓藥物進行治療,盡最大可能有效控制清晨服藥前的血壓,降低腦卒中、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風險。
高血壓是一個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很重要。而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是老年人,他們不僅患有高血壓,往往還伴有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此,藥物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要注意降壓藥與其他藥物的配伍禁忌。
醫(yī)生在臨床上選擇降壓藥物的時候,一般會選擇有充分的臨床試驗證據(jù)、可以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降壓藥物,因為這些藥物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試驗的驗證,在療效及安全性上有保障。
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要把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紀大的患者,降壓目標值可以放寬一些,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高的患者則需把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血壓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比如,有頸動脈狹窄或顱內(nèi)動脈狹窄的患者,過低的血壓可能導致斑塊后血流灌注不足,引發(fā)局部組織缺血、缺氧。
高血壓的治療強調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堅持長期,甚至終身降壓治療;另一方面是治療范圍要“廣”,要對同時并發(fā)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管理。比如肥胖的人要減低體重,血糖高、血脂異常的人要控制血糖、調節(jié)血脂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壓水平的高低是機體調節(jié)系統(tǒng)與血管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降壓要循序漸進。快速大幅度地降低血壓反而可能導致機體調節(jié)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