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為添
【摘要】研究者在一個高職班級實施形成性評價,用個案研究的方式,通過觀察日志、錄音、問卷、訪談等工具,研究形成性評價對高職生英語課堂表現(xiàn)的影響,學生、教師、管理者對形成性評價在課堂上的實施的看法,形成性評價的優(yōu)勢和缺陷。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高職生 英語 課堂表現(xiàn)
一、研究背景
當今,對外關系日益密切,英語已經(jīng)成為了重要語言工具。而在高職校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按部就班和照本宣科的課堂場景隨處可見。但是,學生普遍英語水平差,常常會聽不懂老師講授的內容,感到老師的講課枯燥乏味。而且,傳統(tǒng)的考評機制(即終結性評價)使學生進入背誦考試要點以應付考試的誤區(qū),而不是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能力。這種考評機制已經(jīng)完全不能滿足當今高職校英語教學的需求。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我們需要利用形成性評價,把平時成績占的比重加大,一般可以占到百分之五六十,而考試成績不再被列為重要的因素。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一個高職班級實施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個案研究,以此來深入研究分析形成性評價對于高職生英語課堂表現(xiàn)的影響。
二、研究理論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掌握程度所進行的系統(tǒng)性評價,即為了促進學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內容進行的評價”。
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是在課堂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的基本理論依據(jù)。在形成性評價中,評價過程完全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使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最大的潛力,以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從多元智能理論可以看出,單純一種評價體系是很難來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所以,評價模式應該是多種形式的,形成性評價正是符合這種理論的。
Bloom(1975)在對于評價的研究中,一直都強調評價過程和教學過程應該是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認為,教材和對教學情況的觀察可以用來分析決定合適的教學評價過程,評價工具是作為教學的一種模式,幫助引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他把評價作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側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研究者所在學校的高職一年級,研究者選取一個班級A班,對這個班級實行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個案研究,希望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形成性評價如何影響高職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xiàn)?
2)學生、教師、管理者如何看待形成性評價在課堂上的實施?
3)形成性評價存在哪些優(yōu)勢和缺陷?
三、研究工具和過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屬于定性研究。它所涉及的研究對象人數(shù)不多,但考察的內容維度多,且具有相當深度”。而定性研究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著重對某一現(xiàn)象的具體實例(即個案)進行細致的研究”。本研究的重點就在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觀察日志、錄音、問卷、訪談這幾個研究工具。
1.日志。研究者在上課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并且隨時記錄,通過內省來加深理解并記錄下來,寫出日志。從這些日志中,研究者可以分析出形成性評價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影響,形成性評價的優(yōu)勢和缺陷。
2.錄音。“錄音是教師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式。從錄音資料中,教師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很多自己在教學中無法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由于觀察日志只能從字面上得出結論,所以,錄音也是研究工具之一,這可以對學生的英語使用情況、發(fā)音、語言的流暢性等有一個明確的記錄,是對觀察日志的補充材料。
3.問卷?!皢柧碓诙ㄐ匝芯恐斜粡V泛使用”。在學期結束時,用兩份分別給學生和教師的問卷來調查研究學生和教師對形成性評價的看法,從中看出形成性評價的優(yōu)勢和缺陷。這兩套問卷是研究者根據(jù)馮燕(2010)、葛菊梅(2010)的研究中的調查問卷,并且結合本研究問題進行修改所制,是完全結構性問卷。
4.訪談。“訪談的目的是補充通過其他方法收集的數(shù)據(jù)”。在學期結束時,問卷調查做完以后,研究者結合學生形成性評價的情況和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邀請不同表現(xiàn)的學生進行詳細的訪談,還將對部分教師和管理者進行深入訪談。訪談的問題采用半結構化訪談的形式。這些都是對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的一個補充和深入。
四、研究結論
1.研究發(fā)現(xiàn)。
(1)形成性評價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影響。第一,形成性評價注重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過程性。它不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更關注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比結果更重要。
第二,形成性評價促進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自主性。在它的影響下,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自主的進行課堂學習。
第三,形成性評價加強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合作性。課堂上的討論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中學會了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集思廣益、互通有無。
第四,形成性評價體現(xiàn)了對于學生課堂表現(xiàn)評價的公平性。只要學生認真學習和準備了,教師提的問題基本上都能夠回答出來,學習基礎不好的同學也開始發(fā)言了,機會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均等的。
第五,形成性評價促使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多樣性。從形成性評價所考量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方面來看,有聽講、筆記、討論、發(fā)言等,涉及到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讓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不再害怕自己在某個方面的弱勢,這是符合多元智能理論的。
第六,形成性評價加強了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反饋性。學生通過討論、發(fā)言等方式,及時的和其他學生、教師進行溝通。形成性評價對課堂學習過程的看重,使他們要實時了解自己課堂學習的情況,從其他學生和教師那里馬上就知道了自己的薄弱之處在哪里,調整自己接下來的學習。
但是,形成性評價削弱了學生課堂學習的自覺性。雖然學生可以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是高職生缺乏較強的自制力,形成性評價體系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會對他們學習的自覺性有所削弱。endprint
綜合上面所有這些,形成性評價對高職生英語課堂表現(xiàn)的影響大部分都是正面的,讓學生可以擺脫應試教育和終結性評價的束縛,在課堂學習中完全放開,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人,學到有用的英語知識。所以,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課堂上實施是完全合理的、有效的。
(2)學生、教師、管理者的看法。
①學生的看法。第一,大部分學生持肯定態(tài)度。形成性評價使原本成績不好的學生不再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有這樣一個公平的平臺來展示自己,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只要認真做了,有進步了,就會獲得好成績。而且,課堂上及時的反饋不僅激勵了學生,也讓他們看清不足,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小部分學生對于評價不積極,無論老師用多少方法激勵他們,不管學習環(huán)境有多好,周圍的同學有多認真,他們都不改善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評價自己,對自己很消極。
②教師的看法。第一,大部分教師能接受形成性評價的理念。他們已經(jīng)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沉悶壓抑的英語課堂中,感覺到了終結性評價所帶來的不利面。他們知道形成性評價本身是合理的,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確實是比考試成績更重要。
第二,教師在真正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會退縮。雖然教師們都知道形成性評價的有利之處,但是面對各種問題和困難,卻沒有足夠的動力,害怕形成性評價實施的時候會影響他們的教學。
③管理者的看法。管理者對形成性評價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這種評價可以讓學生課堂表現(xiàn)改善,但是仍然保持著不支持不反對的中立態(tài)度。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條曲折的道路;雖然他們一直要求老師去接受各類教學培訓,但是真正要改革的時候,他們又很難完全支持。
(3)優(yōu)勢和缺陷。
①優(yōu)勢。第一,形成性評價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它促使教師的評價方面開始多樣化,也就使課堂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這樣的形式改變了過去高職英語課堂沉悶的教學情景,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第二,形成性評價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它使得學生們開始在課堂上運用各種形式來表現(xiàn)自己。他們在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形成性評價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在它的促使下,學生融入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只要是積極參與形成性評價的學生都會不知不覺增強了學習興趣,因為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形成性評價可以反饋課堂學習效果。這一點是形成性評價很重要的優(yōu)勢。所謂“教學相長”就是如此,當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日常課堂記錄和形成性評價報表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時候,不僅學生獲得了即時的信息,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有了進步;而且教師從中了解了學生的具體情況,能夠因勢利導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重難點等,以期獲得更加好的教學效果。
②缺陷。第一,評價模式的本身有一些缺陷。由于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面非常多,教師要完全在課堂上把它和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還需要多加學習。而且在課堂上記錄那么多資料,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高職學生本來就對復雜的東西厭煩,要讓他們再去看些繁難的評價標準等,還要對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作評價,他們就會覺得不想動、懶得動。
第二,外界環(huán)境和參與評價者的主觀因素影響了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課堂中的普及。當前管理者仍然比較看重考試成績,不敢讓教師放手去做。而教師這方面,也會在碰到重重阻礙時退縮。再說到高職學生,他們大部分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要讓他們完全適應形成性評價,使其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還需要一定的努力。
2.本研究的不足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本次研究只是研究者對于形成性評價對高職生英語課堂表現(xiàn)影響的個案研究,得出的結論雖然可以代表大部分高職英語課堂的情況,可能還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未來高職英語形成性評價的研究可以選擇更廣的范圍,選擇更深的維度,而且可以把評價系統(tǒng)做得簡潔明了些,或者讓學生給出參考建議,這樣既讓學生自始至終切實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讓其他教師和管理者也更樂于接受它。
參考文獻:
[1]Bloom,B.S.(1975,Summer).Evaluation,Instruction and Policy Making.IIEP Seminar Paper,Paris.
[2]馮燕.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學習評價中的運用[D].湖北大學,2010.
[3]高爾,M.D.,博格,W.R.,高爾,J.P.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第六版)[M].許慶豫,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葛菊梅.形成性評價對中職單招生英語學習影響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0.
[5]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6]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7]文秋芳,俞洪亮,周維杰.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8]張娜.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模式探索[D].東南大學學報,2009,11(增刊):221-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