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十分重視以禮待人,同樣西方文化中也有禮貌原則。禮貌原則是對話順利進行的潤滑劑,是人類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交際的一個重要原則,禮貌原則吸引著無數(shù)學者的目光。繼布朗,列文森,利奇的禮貌原則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于此話題的研究。本文將綜述學者們關于禮貌原則在商務活動、跨文化交際、英語課堂教學的運用以及性別不同在人際交往中的運用四大方面的研究,進而提出自己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禮貌原則 商務活動 跨文化交際 英語課堂教學 性別
一、引言
1.禮貌的定義。不同的語言學家和學者紛紛給禮貌下定義。霍姆斯(1992)指出,“語言學層面上的禮貌是一種語言形式的選擇,它用來恰當?shù)乇磉_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距離和個人的社會地位。利奇(1983)定義禮貌是維持社會平衡和人與人之間友好關系的調(diào)節(jié)性因素。布朗和列文森(1987)解釋說,禮貌是各種理性的指導,以滿足一個人的積極的和消極的面子。同時在中國也有一些學者進行禮貌的研究。何兆熊(1995)定義禮貌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種用來實現(xiàn)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手段,一種社會交際的標準,因此禮貌是非凡的,規(guī)范性。禮貌本質(zhì)上是一種現(xiàn)象、一種準則。
2.禮貌的重要性。禮貌的重要性在于它決定我們?nèi)绾螛?gòu)建和表達語言。禮貌具有普遍性:1)語言禮貌存在于所有的語言中。2)對禮貌的關注可調(diào)節(jié)社交中每個說話人的言語行為。禮貌原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國內(nèi)外學者越來越多地投身于禮貌原則的研究。
3.國內(nèi)外禮貌原則研究的的發(fā)展。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對禮貌原則的研究才開始在西方語言學領域展開。首先,是萊考夫認為格萊斯的理論可以被理解為一系列簡潔、清晰的原則。隨后他發(fā)現(xiàn)禮貌原則并不總是能夠清晰的表達意思。他提出自己的觀點:“禮貌通常被認為:在談話中避免言語冒犯比達到清晰更重要。這也就是說,即使在正式的交談中,觀點的交流也要讓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維系和加強?!盠akoff隨后提出了“語用能力”的兩種主要規(guī)則:“清楚表達”和“有禮貌”。此后Leech認為格萊斯的理論不能解釋人們?yōu)槭裁床⒉豢偸亲袷睾献髟瓌t或直接傳達自己的意思。所以,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來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他在他的《語用原則》一書中指出,“正是因為這一原因,禮貌原則不僅僅是在合作原則基礎上增加的原則,更是對合作原則的一個補充”。對禮貌的關注是語用學的一大發(fā)展。利奇的另一貢獻在于,他區(qū)分了“自我”與“他人”,這兩方面是禮貌原則關注的重點。他的禮貌可以表述如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不利于聽話人的表達,同時最大化地增加有利于聽話人的表達。格萊斯的合作原則之后,利奇(1983)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項準則:策略準則(Tact Maxim) 寬宏準則(Generosity Maxim) 贊揚準則(Approbation Maxim) 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 贊同準則(Agreement Maxim)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近年來,隨著語用學的迅速發(fā)展,禮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不僅是一種現(xiàn)象,也是在對話中使用的一種策略。
然而,事實上在中國禮貌的研究于上世紀80年代隨著語用學被引入中國。中國禮貌的研究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主要集中在測試國外禮貌理論的有效性和探索中國禮貌的特點制定自己的理論。一些學者,諸如劉潤清、何兆熊和顧曰國對其做出巨大貢獻。在這些學者中尤其應該提到的是顧曰國。他對中國人的禮貌之所很有見解。他引用了大量的國內(nèi)外研究,寫了兩篇關于中國禮貌研究的文章。他有自己的關于禮貌的看法?;谥袊亩Y貌特征和大量的數(shù)據(jù),他形成自己的一套禮貌原則的相關準則,他認為這具有中國文化特色。顧曰國基于中國禮貌的概念提出了四個基本概念和兩個基本原則。他們是:尊重、謙虛、態(tài)度熱情和文雅。此外,顧還指出,中國人在進行禮貌時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即真誠和平衡。
二、文獻綜述
1.禮貌原則在商務活動中的運用。
(1)禮貌原則在商務信函翻譯中的運用。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跨國企業(yè)的增多,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和貿(mào)易蓬勃發(fā)展和日益深化。作為商務交流的主要形式,商務信函在商業(yè)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商務信函不僅提高了商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增強了商業(yè)參與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縮短了參與者之間的距離。好的商務英語信函翻譯和寫作在國際商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少學者投入這個話題的研究。
張濤(2011)對禮貌原則在商務信函翻譯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他強調(diào),商務信函是非常正式的寫作,應嚴格遵守禮貌原則。為了達到禮貌在商務信函翻譯中的等效作用,譯者需要熟悉中英文化中的禮貌原則。首先,他做了一個關于禮貌原則在英語語境與漢語語境中的比較。他指出禮貌具有普遍性,但禮貌原則不能普遍適用于任何社會,它受不同文化的影響。這些差異往往成為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的根源。此外,他認為,實現(xiàn)等效效果是翻譯的理想目標。禮貌對等最早由House提出,它是評估翻譯功能是否對等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語用對等的重要組成部分,禮貌對等要求譯者根據(jù)源語和目的語的語言特點,在原文中實現(xiàn)與目的語中等效性。
關于禮貌原則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應用,郭倩和孫宇梅分別進行了研究完成了這一領域的調(diào)查。郭倩(2010)指出,商業(yè)信函的寫作通常帶有某種目的,人們應該用禮貌原則來考慮讀信者的需要以實現(xiàn)其自己的目的。因此,她提出了詞匯層面禮貌策略的應用,即,使用那些使人愉快和表達感謝與鼓勵的話,而不是那些消極使人不快的話。另一方面,在句法層面禮貌策略的使用,她建議一些特定的句子結(jié)構(gòu)或表達應當被鼓勵使用,如一般疑問句句,虛擬語氣和被動語態(tài)。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祈使句的使用。孫宇梅(2015)通過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也給那些從事商務活動和商務信函寫作的人提出了一些啟發(fā)性的建議。endprint
(2)禮貌原則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使用禮貌原則進行語言交流是成功交際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不同語言使用者的語用策略,它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正為一個典型例子。趙然和張靜(2012)展開了對該話題的研究。除了禮貌原則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異,他們還討論了禮貌原則的三個特征,即級別性、合適性和沖突性。然后他們對禮貌原則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案例進行了語用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禮貌原則及其實際應用。
2.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缥幕浑H通常是指身處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溝通。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影響著人們的語言使用與言語行為。人們往往以自己的文化準則為標準來解釋和評價其他人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語用遷移”。因此,語用失誤較容易發(fā)生,跨文化交流也會容易遇到障礙。相應地,禮貌原則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進而許多學者對跨文化交際中的禮貌原則進行了研究。
朱江(2010)通過分析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交際中禮貌原則的具體表現(xiàn)形成及對“禮貌原則”科學正確的認知來幫助交際者避免不必要的禮貌語用失誤,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進行。首先,他對中西方的“禮貌”理論研究進行了對比。漢語禮貌原則顯著的是等級的差異。然而,在西方社會,人們追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和個體斗爭,注重個人權(quán)力和個人隱私。其次,對禮貌原則的選擇不同進行分析。得體準則往往構(gòu)成西方文化人際交往禮貌原則的核心。然而,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人的行為是受社會期望的限制。第三、在表達禮貌的方式上的差異。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贊美與回應和邀請與接受。黃永亮(2008)表示不同的人對禮貌有不同的看法。有時中國人認為禮貌的在西方文化中卻不盡如此。他從四個部分解釋文化差異:問候與告別;稱謂;贊美別人;表達感謝。
此外,李曉婷(2015)指出,人類所有的語言都包含一些共性,當然禮貌也是有共性。但其在多元文化使用中有具體的不同表現(xiàn)。首先,她在跨文化語篇交際中研究禮貌的不同。另一方面,李展現(xiàn)了謙虛準則和自我貶低準則的區(qū)別。禮貌原則強調(diào),我們應盡量減少對自己的贊美,盡量夸大對自己的批評。而漢語禮貌原則宣揚我們應該貶值自我贊美他人。禮貌具有普遍性,但具體的禮貌用語表達體現(xiàn)了各自文化的特性。當我們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應當從對方的文化因素考慮,是我們所遵循的禮貌原則避免給對方造成誤解。
3.課堂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在中國,隨著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已經(jīng)引起頗多的關注。隨之,許多學者將注意力轉(zhuǎn)向禮貌原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趙萬里(2009)基于新課程提出的教師與面子、禮貌理論,研究了中國英語教學中師生的關系??陀^地回顧了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對禮貌原則無意識的現(xiàn)狀。他指出,新英語課程標準呼吁人文關懷,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情感教育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工程。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劉宇慧和王瓊(2014)對中國大學EFL課堂互動中教師提問的禮貌策略進行了研究。他們把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利奇的禮貌原則和布朗與列文森的面子理論為理論框架,采用依據(jù)課堂觀察的自然研究法,分析教師話語在課堂提問中的表現(xiàn),旨在提供借鑒,促進課堂師生互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這六種典型的禮策略包括:提供幫助、簡化和釋義、引出集體回答、轉(zhuǎn)換聽話人、重復、指出難點。師生課堂互動決定學生語言習得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教師有效、恰當?shù)靥釂柡头答仌绊懻n堂互動情況。
總之,師生關系與語言課堂教學是一種雙向的互動關系。關注情感可以提高語言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反之,語言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這表明課堂學習的情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4.禮貌原則使用中的性別差異。對性別差異的研究可追溯到1992年,Otto Jesperson在《語言:其特性、發(fā)展和起源》一書中指出婦女所應用的語言是偏離實際的。加之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婦女解放運動和女權(quán)主義的興起,以及社會語言學的誕生與蓬勃發(fā)展,語言和性別問題成為不少語言學家感興趣和研究的課題之一。學者對禮貌原則的研究主要從語言學、語義學、語用學的角度來對它進行介紹。無疑許多關于禮貌原則與語言使用中的性別差異的研究涌現(xiàn)出來。
陳峰(2011)指出了解性別語言將使人們更有效地溝通。他以簡·奧斯丁的《艾瑪》作為語料,對禮貌策略應用中的性別差異進行了對比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艾瑪》中不同性別在禮貌策略的使用上存在較大差異。陳從人物角色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分析討論。最終陳得出結(jié)論:首先,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存在著男女兩種性別。性別作為社會語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深刻地影響著語言。其次,傳統(tǒng)的的觀點關于女性更為禮貌,更傾向于使用禮貌策略,她們的語言被認為是較弱勢的。然而,當女性與男性獲得同樣的權(quán)利時,她們的語言風格也會發(fā)生變化。女人會像男人一樣健談,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口才。
呂璀璀(2011)從語用學的視角出發(fā),通過收集和分析言語交際中異性的對話,對比男女兩性對禮貌原則這一語用原則的遵守和違反。她得出結(jié)論這種性別差異是男女平等地位在社會中的真實反映。
金晶愛(2008)則根據(jù)禮貌原則的六項具體準則來討論言語交際中的性別差異,以揭示語言交際中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色的交際策略使用。作者指出我們應注意在跨性別文化交際中得體地使用它,以避免引起交際中的不愉快或交際失敗。同時,它也是外語教學必須傳授的基本知識內(nèi)容和必須培養(yǎng)的能力內(nèi)容。
研究會話中的性別差異有助于我們了解男女在會話中所采取的策略及他們所處的地位。這些研究一方面可消除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以及性別差異帶來的交際障礙,進而推動交際的和諧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啟發(fā)我們在課堂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中,懂得如何引導、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女生的積極性,有效地控制課堂發(fā)言,克服課堂上的性別不平等現(xiàn)象,最終改進課堂教學的效果。endprint
三、結(jié)論
局限與未來研究方向。前面提到的國內(nèi)外學者對于禮貌原則的研究仍主要以Leech和Brown & Levinson的理論為指導、無革命性的突破以外,禮貌原則的研究還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對于日常生活中諸如不文明話語現(xiàn)象等一些常見的言語現(xiàn)象并沒有涉及。第二,目前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學者都忽略了交際者是理性與非理性的辯證統(tǒng)一體,認為“禮貌只能是有意識或自覺的行為,而不是無意識的或不自覺的行為”。為了滿足自己論證觀點的需要,許多學者僅僅是努力使研究過于理想化,而缺少對交際中非理性、無意識的因素的關注。第三,很多學者對于禮貌語料的收集并不充分,多數(shù)局限于自己比較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這使得禮貌原則難以突破地域文化的限制。有的學者在驗證禮貌預設時使用的材料甚至是虛構(gòu)的、非真實的,比如在討論漢語的禮貌原則時很多國內(nèi)學者的例證來源于文學作品而不是從日常言語交際中收集的語料。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樣的語料選擇必然有別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就將影響研究的信度。
此外,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我將提出自己的觀點。禮貌作為一種社會范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禮貌準則,這種不同也將影響著我們的語言習得,比如話語表達中詞匯的選擇,句型的選擇等,這實際上影響著我們語言的遷移,因此把禮貌原則與語言遷移相結(jié)合也會是一個未來研究不錯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Chen Feng,(2012).Gender Difference in Applying Politeness Principle Stratery based on EMMA.[J].科技信息,125-129.
[2]Guo Qian,(2010).Analysis on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文學界[J].03,123-127.
[3]Huang Yongliang,(2008).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CSE[J].1,96-101.
[4]Liu Yuhui & Wang Qiong(2014).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eachers Questioning in Chinese College EFL Classroom Interaction,Modern Linguistics,[J].02,69-77.
[5]Li Xiaoting,(2015).Contrastive Analysi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SCanada[J].11,29-32.
[6]Sun Yumei,(2015).The Analysi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Letters.外語教學教育,[J].05,172-173.
[7]Zhang Tao,(2011).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Trandlation of Business Letters.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J].06,615-621.
[8]Zhao Wanli(2009).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New Curriculum-Face and Politeness in Chinese English Teaching,CCSE,[J].04,149-153.
[9]Zeng Xiaonan,(2011).On Analysis of Business Etiquett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with Theor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中國校外教育[J].03,123-127.
[10]金晶愛.輪言語交際中禮貌原則的性別差異,[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03:80-82.
[11]呂璀璀.基于禮貌原則的跨性別語言交際中性別語言差異研究[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Econimics University, 2011,06:154-157.
[12]宋歡,韓永芳.英語學習者禮貌語用能力調(diào)查及其啟示[J].五邑大學學報,2015,01:85-87.
[13]謝朝群,何自然.質(zhì)疑“禮貌策略說”和“禮貌規(guī)范說”[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14]趙然,張晶.禮貌原則及其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3):150-152.
作者簡介:楊亞晴,女,蘭州交通大學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