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莖,處方名稱因其產地及加工制作的不同,而有野山參、園參、生曬參、高麗參、吉林參、移山參、白人參、紅人參等多種。在二千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即將其列為“上品”藥材,而古代臨床方劑中用人參也是很多的,如唐《千金方》中收載的5300多個處方中,用人參的便有358個,可見其臨床應用之廣。
中醫(yī)學認為,人參性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經,有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安神之功,常用于氣虛欲脫,短氣神疲、脈微欲絕的危重證候,單用即有效。對脾肺虧虛、心氣不足、氣血虛弱者,亦常為滋補要藥,故《神農本草經》言其“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讹嬍硠e錄》言其“調中,止消渴,通血脈”。《本草綱目》言其“治男婦一切虛證,發(fā)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痰瘧,滑泄久痢,小便頻數(shù)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下血,咳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后諸病”。《本草圖經》載:“相傳嘗試上黨人參者,當使二人同走,一人予人參含之,一人不予;度三五里許,其不含人參者必大喘,含人參者氣息自如。”由此可見,人參確有益氣強心、增強心功能的作用。
人參,被衛(wèi)生部確定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人參雖為滋補竣劑,但若服食不當,亦會產生它變,故正確服食是取得較好補益作用的關鍵。
1.研粉:將人參烘干,打磨成粉,每取1~2克吞服或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再蓋上蓋泡五分鐘飲服,每日1次,適用于氣虛諸證。貴陽中醫(yī)學院研究證實,人參含18種微量元素,故研粉吞服或泡服,是保證微量元素攝入的最好方法。
2.含化:人參1克,切為薄片,每日分數(shù)次放入口中,緩緩噙化咽下。適用于久病氣虛,肺虛喘促,脾虛倦怠及口燥咽干者。
3.燉服:取人參5~10克,切薄片后與冰糖30克加適量水燉化,飲湯食參,適用于元氣虧虛、產后血虧者。若元氣大虧、氣血暴脫,需急救者,可取人參30~60克,濃煎1次飲服。
4.煮粥:將人參3克切片后加水燉開,再將大米適量放入,煮為稀粥,待熟后調入蜂蜜或適量白糖服食。亦可將人參粉沖入粥中煮熟服食,每日1劑,可益氣養(yǎng)血,健脾開胃,適用于消化功能較差的慢性胃腸病患者和年老體虛者。
5.蒸蛋:取雞蛋1個,去殼后盛碗中,再加參粉1克及水適量調勻;或將雞蛋頂端鉆一小孔,納入參粉拌勻,外用濕紙粘住,蒸熟服食,每日1劑,可補虛扶正,強身健體,適用于各種慢性虛弱性疾病的調養(yǎng)。
6.燉雞:母雞(烏骨雞為佳)1只,去毛雜后將人參5~10克放入雞腹中,縫合肚口置砂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燉至肉熟湯濃,即可食雞飲湯吃參,每周1~2次,適用于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及產后虛弱者,對各種貧血亦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7.泡酒:選根須完整的人參1只,浸入500克白酒中,然后密封置陰涼處,每日搖動數(shù)次,半月后即可飲用,每次30~50毫升,每日1~2次,適用于陽氣虛弱及體質虧虛之慢性病者的調養(yǎng)。
但是,人參雖好,也有禁忌,服用人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獨服用人參進補時不可同服蘿卜、濃茶。
2.煎煮時忌用鐵、鋁等器具。
3.凡常有低熱、口燥、心煩、便秘、鼻出血等“火熱”癥者慎用。
4.長期服用人參,會出現(xiàn)異常興奮、失眠、血壓升高等癥,所以人參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隨意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