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實驗小學 王 蕾
2011年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核心的理念:“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一理念的提出道出了語文課程本質特性,這一理念道出了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正確地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p>
根據《課標》要求,筆者結合小學語文說明類課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筆者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聽過這樣兩節(jié)說明類課文教學的例子,下面一起回顧她們對于此類文章的教學。
課例1: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鯨》。
這篇課文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組成,文章分別介紹了鯨是一個很大的動物;鯨從古至今的歷史演變過程;鯨的分類;鯨的飲食;鯨的呼吸;鯨的睡覺;鯨的出生與成長。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的本課的過程中主要解決了以下問題:
(1)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
(2)介紹動物要抓住它們的主要特點,要抓住別人一般不易了解但是很有價值的知識,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
(3)用詞準確,生動,通俗易懂,也值得我們學習。
(4)學習寫說明文,應該像這篇課文一樣,篇幅不要太長,每段不要太大,語言簡練,條理清晰,把事物說得清楚、明白,語言運用生動有趣。
課例2: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課文《花鐘》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第一自然段,寫人們經過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老師在執(zhí)教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時是這樣安排的:
(1)同時寫花開,卻用詞不同,避免重復,非常豐富,而且用詞很美,值得我們學習。
(2)理解分號的作用,省略號的作用,給人什么感覺。
(3)課件展示各種花,讓學生欣賞;課件展示花,讓學生體會其美。
(4)試著把這一段背下來。
從以上兩個課例可以看出,描寫說明類課文教學時,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很少有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
2.語文教學中,僅僅是理解詞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而少有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與訓練。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夠,學生朗讀課文很不理想。
4.教學中缺乏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5.課堂教學中不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6.不注意對學生進行語言思維的訓練。
7.不注意提高學生閱讀思考、品味揣摩的能力。
8.不注意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很明確的提出了語文教學就是要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合理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1)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首先就是要求我們轉變課程觀念——從“內容分析”走向“學習語言文字應用”。其次,改變課堂形態(tài)——從問答式走向學生語言實踐。(2)閱讀教學中,走向“理解”與“表達”并重,理解與學習表達是閱讀教學的雙翼,兩者相得益彰。(3)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學生最后收獲的應該不僅僅是語言文字。一篇文章的教學,從詞語品讀、文章結構布局、思維拓展中,著重引領學生關注語言本身,關注語言的表達方法,感悟語言表達的魅力,從而領略到文本中融合在一起的言和意。
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理解語言、揣摩語言、品析語言、欣賞語言、實踐運用語言為主,還有:
(1)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教學就要“以讀為本”,語文課堂就應該是書聲瑯瑯。當然讀的層次有所不同,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內容。
(2)還要有豐富的語文積累
語文學習平時的積累非常重要,比如:優(yōu)美語言的積累、寫作方法的積累、思想內容的積累、閱讀方法的積累、閱讀經驗的豐富等等。
總之,語文學習是以語言學習為核心,語文教學抓住了語言,抓住了語言文字運用,也就抓住了語文學習的根本。
通過以上對過去描寫說明類的課文教學的診斷,對于今后此類文章的教學,筆者有以下反思。
教師往往關注的是課程的內容而忽視了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適應時代的需求,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研讀課標,這樣才能在自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同時還要去加工和創(chuàng)造,全面地把握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另外還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水平等,這樣才能在課堂當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能真正有所得。
語文教師要注意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專業(yè)理論,讓自己的學識高起來,學高才能為師。語文教師自己必須做一個比學生更會學習的人,這樣才能當好學生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