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用”關注的是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應用。優(yōu)化實施閱讀教學,強化閱讀實踐應用,對提高閱讀教學成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積極的意義。文章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從“語用”理念入題,探討實施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為學生營建一種言意交融、學思相資、讀寫相促、悅讀踐悟的閱讀新課堂,指引他們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和實踐應用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可見,“語用”即語文實踐,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應是語用教學。下文節(jié)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某些片段和案例,探討一下閱讀活動中的言與意、學與思、讀與寫、知與行等話題。
一、 言意交融,激發(fā)情趣
“言”與“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被關注的基本方面。“言”主要指閱讀文本中的言語文字特色以及文章體裁的言語表達形式,如文本的具體言語意思、修辭手法、韻律和節(jié)奏等表現(xiàn)形式?!把浴笔钦Z文閱讀教學的起點,借助言語呈現(xiàn),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閱讀文本文字的動人魅力,引發(fā)他們更多的情意共鳴?!耙狻眲t是文本素材的潛在魅力之所在,主要指閱讀文本中所營造的意境、意蘊、意象等,這些內(nèi)在的隱含元素展現(xiàn)的是作者作品的內(nèi)在情感和思想。
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正被“異化”,師生開展的閱讀教與學帶上了明顯的功利性,即出現(xiàn)了迎合應試的不良語用傾向,將“言”方面的解字、品詞、析句、賞篇作為教學重點,對“意”卻明顯不夠重視,經(jīng)常忽視了學生閱讀素質(zhì)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內(nèi)心情感和閱讀趣味的表達,逐漸喪失了語文的“人文味”。語文學科具備鮮活的生命活力,就在于注重語用的特性,在于其源于生活的人文性、又回歸生活的實踐性。
例如,在《臺灣的蝴蝶谷》一課閱讀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領略到臺灣蝴蝶谷瑰麗壯觀的奇異景色,在富有韻律的語言情境中感受到蝴蝶谷的優(yōu)美畫卷,尤其是蝴蝶谷迷人的“顏色”場景:“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黃顏色的蝴蝶,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十分壯觀。有的山谷里有幾種蝴蝶,上下翻飛,五彩繽紛,就像誰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顏六色的花瓣,隨風飄來,又隨風飄去?!痹谶@樣情境下,指引學生誦讀課文、關注重點詞、品讀詞語,使他們在身臨其境中有效積累了語言文字,豐富了詞匯量,并培養(yǎng)起良好的語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誦讀與品讀之中,教師還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孩子們,你們想帶游客到什么顏色的蝴蝶谷去游玩?”在此,借助問題情境,教師引導學生放飛想象,激發(fā)對蝴蝶的喜愛之情,在富有情感的句式模仿訓練中燃起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逐漸走進臺灣、了解臺灣。
所以,要不斷增添學生閱讀活動中的情與趣,收獲更多的情感觀照和生活趣味,必須善于找準“言”“意”融合的切入點,精心設計閱讀活動,循序漸進地拉近閱讀文本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讓閱讀鮮活起來、靈動起來,做到“言”“意”兼得、“言”“意”交融。
二、 學思相資,培育習慣
語用關注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應用,必然要求學習與思考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苯處熞I學生做到學思相結合、培育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這是促進、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素質(zhì)的重要前提。
小學生尚處于長知識、增見識的未成熟階段,他們特別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引,多推薦有價值、有意義的好書,學會有選擇地閱讀,開展有效閱讀;同時還要學會初步的閱讀思考,嘗試形成自己的讀書觀點,多一些有益的、積極的營養(yǎng),少一些有害的、錯誤的東西,學思相輔相成,做到“虛心涵泳,切記體察”。教師重視語用實踐,可以通過有效導讀、激勵質(zhì)疑、交流分享等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優(yōu)化指導學生閱讀,促進優(yōu)讀激思、以思促學,培育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導讀是引導開展有效閱讀、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必要前提。例如,在《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詩歌閱讀教學時,先為學生設計了導讀活動,加強初讀指導,讓他們先通過閱讀和思考,找出生字、新偏旁、新詞語,有感情地誦讀詩文,初步完成閱讀學習目標。巧用導讀形式對小學生施以科學合理的閱讀引導,有助于他們主動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中心思想,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其次,質(zhì)疑體現(xiàn)出學生樂于查找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如,在《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第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開展齊讀、指名讀、小組齊讀等誦讀活動的同時,鼓勵勇于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在誦讀后大膽向老師提出來。如,有的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蟈蟈是什么動物?”有的學生問道:“‘盲‘鄰‘難‘忘這幾個字怎么拼寫?筆畫和筆順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出他們受到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的制約,而且也展現(xiàn)了他們對課文的詞句段篇等內(nèi)容的主動質(zhì)疑態(tài)度。于是,教師利用關于蟈蟈的視頻片段、投影片和詞卡等媒介,很好地幫助學生們解決了問題。可見,面對小學生參與閱讀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積極通過激勵質(zhì)疑、媒體展播,使他們在形象的語言學習情境中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促進了閱讀內(nèi)容的深化理解。
最后,交流和分享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生成閱讀實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在《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閱讀進行中,先讓一兩個小組代表利用口頭語言來描繪“給盲婆婆送蟈蟈”的情境,然后組織他們一起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從而激發(fā)起“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等優(yōu)秀思想品質(zhì)。當然,深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是對小學生閱讀素質(zhì)比較高的要求,一般地說,他們在閱讀學習中直率地表現(xiàn)出的滿意、愉快、喜悅、贊嘆、悲憤等情緒和情感,就已經(jīng)達成了語文教學的應用目的。
所以,閱讀與思考相結合是閱讀訓練的關鍵。學思相資的過程就是小學生良好閱讀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就是掌握語文知識、習得閱讀技能與領悟作者思想感情的相互促進的和諧過程。endprint
三、 讀寫結合,強化認知
當學生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展現(xiàn)自己個性和特色的文章時,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變得有意義,開展的應用實踐活動才更有價值。因此,讀寫結合是很好的語用教學方法,教師必須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相連、交相融合,才能不斷促進學生的閱讀認知,增進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各種文體、背景、情境、主旨等不同需要,穿插開展讀寫結合的訓練,如,概說、復述、改寫、仿寫、續(xù)寫、補寫等都是讀寫訓練的有效方式。例如,在四年級《三顧茅廬》教學中,引領學生認真觀察課文插圖,并聯(lián)系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要求把其中的間接描述改寫成直接描述,特別是要將人物之間的對話情境寫出來,注意描寫人物對話的一些技巧。這樣的改寫有利于學生從閱讀文本出發(fā),訓練逆向思維,對訓練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又如,在《第一次抱母親》教學結束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每個母親都非常愛自己的子女,為自己的子女付出很多很多。請拿起你手中的筆,把母親愛你的真情故事寫下來,作為回報母愛的最好方式?!币髮W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乩靡恍└桧災笎鄣拿浴⒃姼?、精美片段等,讓所寫文章更有特色和光彩。在此,仿寫訓練對靈活利用寫作方法,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有,在《“番茄太陽”》教學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續(xù)寫活動:“‘番茄太陽是多么的聰明可愛??!請你盡情舒展想象的翅膀,延續(xù)它們的動人故事?!保灰约霸凇豆珒x休拒收禮物》教學后創(chuàng)設了補寫訓練:“公儀休拒收禮物的舉動令人稱贊。請你想象一下,管家回到主人家之后,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請補寫出來,相信你一定會寫得很有特色的?!崩m(xù)寫和補寫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學生們積極拓展思路、積極延伸思維,有利于學生的聯(lián)想力、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更準確地、更透徹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旨意和人物特征,深度強化閱讀認知能力。
所以,教師指導小學生加強讀寫結合訓練,提升閱讀認知能力,尤其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善于利用讀寫訓練形式和手段,激勵他們對文本素材、語言特色、內(nèi)容形式等做出更多的個性化表達,為進一步升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做好準備。
四、 悅讀踐悟,滲透美育
關注實踐應用、滲透美育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必然成為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的重要追求目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指引學生參與、體驗“悅讀”實踐活動,滲透美育教育,培養(yǎng)應有的審美能力和素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和語用意義。
首先,巧用文本發(fā)掘美。教材文本是開展美育教育的現(xiàn)成資源。教師用好用活教材文本資源,可以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悅讀”生活,有效開展美育教育。例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關于南沙群島的美文、圖片、文字鏈接等資源,形象地將南沙群島迷人的景色和豐富的特產(chǎn)呈現(xiàn)給學生們,使他們在集體誦讀、互動交流中深切感悟到南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激起熱愛祖國海疆的思想感情。又如,在《長城和運河》一課中,教師可以將長城和運河的自然風光借助多媒體形式展示,使學生更細致地參與欣賞、觀察、聯(lián)想,領略長城的雄奇之美和運河的旖旎之美,同時還恰當?shù)劓溄尤腙P于長城、運河的故事傳說,更加豐富了課堂閱讀活動,增強了美育成效。
其次,融入生活發(fā)現(xiàn)美。生活是學生“悅讀”的源泉。由于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積極鼓勵和引導,深入挖掘更多的“悅讀”因素,讓他們在有益的“悅讀”過程中充分體驗、感受、領悟語文之美,滲透美育教育,逐步提升語文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公儀休拒收禮物》《在大海中永生》等教學中,面對這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反映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的閱讀題材時,教師要善于指引學生結合自己的基本生活經(jīng)驗(實際上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水平相對較低),積極分析和思考,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挖掘人物特征,初步學會辨別生活中的假丑惡,力爭在生活中堅持真善美,從而實現(xiàn)美育滲透。
最后,樂于實踐感悟美。實踐是實施美育教育的根本途徑。親近自然和社區(qū)、參與讀書會、上閱讀論壇、參加閱讀競賽等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悅讀”活動形式。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與“體驗·合作·分享”讀書會主題活動,要求他們結合活動情況,抒寫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合作開展互動交流、分享閱讀。有的學生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詩作拿出來吟誦,與同學們分享;有的學生把拍攝到的讀書會現(xiàn)場視頻展播出來,讓同學們再一次感受其樂融融的讀書場面;還有些學生積極參與到讀書會在線互動,促進了他們樂于分享、善于交流的良好閱讀學習素養(yǎng)。通過這樣不拘一格的閱讀實踐活動,既加強了活動團體的凝聚力,又有效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實踐閱讀的樂趣,在創(chuàng)新閱讀中收獲更多美的感悟。
總之,“語用”理念為我們優(yōu)化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育學生語文素養(yǎng)開啟了探索研究的新視窗和新模式?!罢Z用”理念下的閱讀教學,不僅要積極傳授給學生應有的閱讀技能,更要強化語文語用訓練,重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重視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育,促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穎暉.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5,05.
[2]錢克章.語用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10.
[3]趙華茂.小學語文語用課堂“兒童化”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作者簡介:
葉慧琳,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教育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