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喧嘩與騷動》中的知覺敘事*

      2018-01-31 06:47:01廖雨聲
      關(guān)鍵詞:昆丁班吉喧嘩與騷動

      廖雨聲

      (蘇州科技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小說《喧嘩與騷動》分四個部分講述了康普生家族的沒落。在小說的前三個部分中,康普生家族三兄弟班吉、昆丁、杰生分別從自己的視角講述了1910—1928年發(fā)生的事情。他們都沉浸于一個由過去與當下不斷交叉呈現(xiàn)的世界,而小說的每一部分也是一個獨特的感知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知覺活動,包括嗅覺、觸覺、視覺、聽覺、味覺等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成為故事發(fā)展的重要線索。作者如何以及為何呈現(xiàn)這樣的感知世界值得深入考察,而梅洛-龐蒂(Merleau-Ponty)的知覺現(xiàn)象學(xué)也為知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班吉的知覺呈現(xiàn)

      在《喧嘩與騷動》中,1928年的班吉是一個將滿33歲智力卻永遠只有3歲的傻子。小說的第一部分都是在敘述他的回憶與當下感知的世界?!百e吉(班吉)所有的思緒都和感覺、嗅覺、飲食、睡眠和聲音的調(diào)子有關(guān)。過去與現(xiàn)在交融在他的心中,他從不沉思,從不計劃——他只會感受。”[1]與其智力相反,班吉的知覺系統(tǒng)異常敏感,甚至具有神秘的色彩。這種神秘只被大部分人看作是南方文學(xué)在??思{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xiàn),因而出現(xiàn)在班吉身上的知覺現(xiàn)象也未被重視。班吉是個傻子,這不但保證了他對事物感知的真實性,同時也排除了他在用隱喻的方式表達感覺的可能。實際上,在班吉的世界中,知覺不但相當獨特而且十分重要。具體來說,他感知的與眾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敏銳的嗅覺。正像杰生所說:“只要他高興你跟他說什么他就能用鼻子聞出來。他不用聽也不用講?!盵2]88班吉首先是用嗅覺與世界打交道的,他“能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2]4,能聞到死亡的氣味,也“能聞到生病的氣味”[2]60,并且說能聞見威爾許與T.P.等這些周圍人各自獨特的氣味。

      嗅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從來都未被重視,甚至可以說自古以來都未被充分地研究過,它只被看作是一種單純的生理感受。在西方傳統(tǒng)中,視覺與聽覺被認為是能夠洞察世界的本體秩序,屬于精神性感官,優(yōu)于其他知覺。柏拉圖提出理智之眼,將視覺與理性聯(lián)系起來,更是開啟了西方的視覺中心主義傳統(tǒng)。對視聽的肯定根源于西方哲學(xué)的本體論傳統(tǒng),在認識論哲學(xué)中得到強化。視聽因此也被看作是高級的知覺方式。誠然,嗅覺對于我們的知識獲取確實遠遠不如視覺和聽覺,但它卻是我們實實在在的體驗,這種體驗并不比任何其他的感覺模糊或者無關(guān)緊要。正如梅洛-龐蒂所認為的那樣,從存在論的意義上來說,任何一種知覺都不應(yīng)該被忽視,它們都是人與世界本原的交流,是人生存于世界的最為原初性的體驗,情感、理智、知識都奠基于此。同時,“嗅覺從一種善于嗅出世界及其退化的元感覺中獲得整個價值”[3]。在班吉那里,他的嗅覺雖然沒有理性的參與,所以往往表現(xiàn)出不符合常識、沒有條理性,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感覺沒有意義。事實上,嗅覺在一個智力低下的人那里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嗅覺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生理感受,它實際上處處都滲透著情感的力量。對班吉來說,最重要的是姐姐凱蒂身上的香味?!皠P蒂身上有一股樹葉的香氣”[2]4,這種香味一直是班吉所認為的最美好的事物。聞見了這種香味,就感覺到姐姐的愛一直陪伴在身邊。因此,每次凱蒂發(fā)生變化的時候,班吉馬上都能通過嗅覺察知,因而大吵大鬧。第一次是姐姐感覺自己長大了去化妝,用了香水;第二次是姐姐和男朋友查理接吻了;第三次是姐姐和男朋友發(fā)生性行為失去童貞;第四次是姐姐穿著婚紗結(jié)婚的時候。班吉每次都敏銳地感覺到這些重要的變化,“我一點也聞不到樹的香味,于是我就哭起來了”[2]39。只有在凱蒂盡可能地消除這些變化,真誠地向班吉道歉時,班吉才停止哭鬧。班吉之所以在聞到姐姐味道變化時哭鬧,是因為樹的香味意味著姐姐對他自小以來的疼愛,這種愛甚至在母親那里也未有過。味道的變化在班吉看來將會是姐姐對他疼愛的變化,至于姐姐長大了要發(fā)生的變化他是理解不了的。

      其次是通感。所謂“通感”,就是各種感知覺之間的相通。這種現(xiàn)象在班吉身上非常普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嗅覺與觸覺的相通:“我能聞到冷的氣味。鐵門是冰冰冷的”[2]4;第二,嗅覺、視覺和觸覺的相通:“我已經(jīng)一點兒也不覺得鐵門冷了,不過我還能聞到耀眼的冷的氣味”[2]4;第三,視覺與觸覺的相通:“我們跑上臺階,離開亮亮的寒冷,走進黑黑的寒冷。”[2]5出現(xiàn)在班吉身上的通感現(xiàn)象很少被人們詳細地探討,只被看作是班吉弱智的一種體現(xiàn)。但從現(xiàn)象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能夠重新獲得認識。

      人們通常認為通感是一種隱喻的表達,只是我們語言表達的一種策略,這種情況尤其普遍地存在于文學(xué)中,成為一種修辭現(xiàn)象。按照這種觀點,班吉的通感并不是一種真實的體驗。但是班吉智力的低下排除了這種可能,他的表達都是片段的感覺表象,他甚至無法將這些感覺表象通過現(xiàn)實的意義統(tǒng)一起來。打高爾夫球在他看來只是“他們把小旗拔出來,打球了。接著他們又把小旗插回去,來到高地上,這人打了一下,另外那人也打了一下”[2]1,是一系列沒有意義的動作,他根本不知道人們?yōu)槭裁丛谶M行這個活動。所以??思{筆下的班吉不可能是在用隱喻進行表達,因此他的通感在這里也與審美通感沒有關(guān)系,而只是對班吉獨特感知世界的描述。另外,現(xiàn)代科學(xué)中的普遍看法是:通感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病理現(xiàn)象,通感能力為少數(shù)人具有。這種觀點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解釋力,因為班吉的知覺與普通人的知覺體驗不一樣。但一般來說,三歲時候的知覺很難為外人所知道,很難明確是否與班吉的一致。事實上,現(xiàn)代認知科學(xué)研究表明,臨床意義上的通感比較普遍地存在于嬰兒時期,在幼兒時期仍然不多,所以這種看法還是不可靠。那么究竟該如何解釋出現(xiàn)在班吉身上的通感現(xiàn)象呢?列維-布留爾曾說:“智力機能的分析中使用的術(shù)語,是用于我們社會的哲學(xué)家、心理學(xué)家和邏輯學(xué)家們所表述和確定的那些機能的。”[4]班吉的知覺沒有理性的參與,沒有思辨邏輯的束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會對事物進行抽象,因此他的認知方式更類似于列維-布留爾所認為的原始人的知覺,具有原初性的特征,但這仍然無法充分解釋班吉通感的可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班吉未受理性束縛的身體知覺具有一種想象力的基礎(chǔ)。他的敘述缺乏理性能力,回憶也無法跳躍當下的情景,當他聽見caddie反應(yīng)的是姐姐的名字Caddy;跟勒斯特走時衣服被釘子勾住就想起以前和凱蒂一起送信時衣服被勾住,凱蒂幫他解下;他走進水里濕了衣服,就想起凱蒂在河里玩濕了衣服。意識的流動只能根據(jù)當下身體的感知,才能與當時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班吉擁有的只是身體想象力,而缺乏一般的自由想象力。每次外在世界刺激班吉的身體感官,身體馬上就能夠回憶起過去的情景在身體上留下的印記,過去與現(xiàn)在同時在身體中以一種先于理性的方式結(jié)合在一起,使得通感成為可能。這種身體想象力也被普魯斯特稱為“身體的記憶”,他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做過描述,他說每次醒來都在思考自己身在何處,此時,“身體的記憶、兩肋、膝蓋和雙肩的記憶,向它依次展現(xiàn)它曾在其中睡過的好幾個房間,而在它周圍,看不見的墻壁因想象出來的房間形狀各異而改變位置,在黑暗中如漩渦般轉(zhuǎn)動著。我的思想原可以把各種情況匯集在一起,以認出這個房間,卻在不同的時間和形狀面前猶豫不決,而它——我的身體——記得每個房間里床的樣式、門的位置和窗戶的采光,記得是否有一條走廊,以及我睡著時和醒來時有過什么想法”[5]。通過身體的原初性知覺和無意識的記憶,身體比思想更清晰直接地告訴我們自己的處境。非意愿記憶總是依據(jù)身體的感官知覺來喚起記憶,因此它明顯地具有身體性和處境性。

      班吉的通感來源于其身體想象力,這是身體的一種原初性能力,它存在于每一個身體之中。但是,由于身體在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被碎片化和功利化,這種能力逐漸被人們忽視。而班吉天生的智力不全正好完整地呈現(xiàn)了通感。班吉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卻擁有異于常人的知覺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賦予了他更多的同情。然而,知覺雖然在生存論中具有重要意義,但這并不是人性的全部,只是基礎(chǔ)性的東西,它為情感、理智、意志等奠基,因此,這并不能掩蓋班吉的病態(tài)與不完整。

      二、昆丁的知覺世界

      昆丁的知覺也十分敏感。小說中描述他和威爾許在一起時對周圍世界的感知:

      接著我們朝枯葉堆上坐了下去,伴隨著我們等待時所發(fā)出的緩慢的出氣聲以及大地和無風(fēng)的十月天所發(fā)出的緩慢的呼吸聲,枯葉也輕輕地耳語著,那盞煤油燈的惡臭污染了清新的空氣,我們諦聽著狗的吠聲和路易斯的叫罵聲的逐漸消失下去的回聲。[2]114

      昆丁能細致地感覺到周圍的世界,緩慢的呼吸聲,自然的呼吸聲,甚至去聆聽枯葉的聲響,這些說明他具有敏銳的聽覺和嗅覺。但是不同于班吉,聽覺在昆丁的世界中占據(jù)了更為重要的地位。

      昆丁經(jīng)常聽見鐘表的走動?!皶r間是七點到八點之間,我又回到時間里來了,聽見表在滴答滴答地響”[2]78;“走廊里傳來他那越來越微弱的腳步聲。這時我又能聽到表的滴答聲了”[2]77;“片刻之后,我把所有的聲音都排除掉,只剩下我口袋里那只表的滴答聲”[2]82。這樣描述昆丁聽見鐘表響聲的句子在小說中反復(fù)出現(xiàn),表針就像裝在昆丁的耳邊,隨時都在提醒著時間的不可忽略。哪怕是在喧囂的車上、路上,它都能夠穿透重重聲音,徑直進入昆丁的耳朵。聽覺在昆丁這里顯然與班吉的知覺不同,班吉是沒有時間意識的,或者說他的時間只有現(xiàn)在,因此它的過去各種感覺混淆于現(xiàn)在,因此時間并未給他帶來痛苦。而對昆丁來說,鐘表的轉(zhuǎn)動意味著時間的一去不復(fù)返。他經(jīng)常聽到鐘表的聲音,這說明他對時間的極度重視。昆丁將自己放在了過去,因為過去意味著家族的繁榮,意味著南方的秩序。作為曾經(jīng)輝煌的康普生家族的后代,他試圖改變家族的厄運,回到過去的輝煌中,但終究只是空想,沒有能力實現(xiàn)。為此,他極力地躲避時間給他的種種暗示,甚至將表鏡敲碎,將表針擰下扔進垃圾桶,但是,“表還在滴答滴答地走。我把表翻過來,空白表面后面那些小齒輪還在卡嗒卡嗒地轉(zhuǎn),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79。任何人都無法與時間抗衡,父親在把手表交給他的時候就跟他說過,過去將一去不復(fù)返。時間對于昆丁來說只是過去,他甚至不將目光放到現(xiàn)在,更不用說將來。家里為了送他來哈佛念書,賣了本應(yīng)給班吉的農(nóng)場。阻止整個家庭的頹勢,需要的是放眼于現(xiàn)在和將來。但是,他的時間只存在于過去,執(zhí)著于時間與故意忽略時間這對矛盾時刻糾結(jié)在昆丁的身上,積淀在他的知覺里,聽覺的意義不像班吉那樣是與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是與過去虛無的榮譽相關(guān)聯(lián)。

      昆丁的嗅覺同樣敏銳,但是與班吉不同的是,他的嗅覺對象帶給他的是更多的痛苦。忍冬花的香味對他來說是最悲哀的香味,這種香味無處不在,而且能夠滲透一切,在他的周圍越來越濃。香味為什么會給他帶來如此的痛苦呢?在昆丁的回憶中,曾經(jīng)描寫了他看到妹妹凱蒂和男朋友在樹林中約會。小說寫道:

      忍冬的香味像一股股潮濕的氣浪一陣陣地襲來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她那白蒙蒙的臉依偎在他的肩膀上他一只胳膊摟住她仿佛她比一個嬰兒大不了多少他伸出了另一只手[2]152

      忍冬花的香味與凱蒂的失貞是緊密相連的,這也是昆丁無法容忍的。在他看來凱蒂將不再純潔,變得骯臟。而作為南方大家閨秀的凱蒂必須是純潔的,為此他甚至一直存在著亂倫的傾向,要凱蒂和他在一起,在他身上失去童貞,這樣就不會變得骯臟,就能永葆純潔。當他親眼看見凱蒂和男朋友親密時,愿望被徹底打破了。這個情形與忍冬香味一起永遠地鏤刻在他的心頭。小說第一次寫到忍冬的香味是在凱蒂失貞后,家里讓她去一個療養(yǎng)院休養(yǎng),并借此擺脫達爾頓·艾密斯。當家人把凱蒂的箱子從閣樓上搬下來裝東西時,昆丁突然有了這樣一句話,“一張譴責(zé)的淚漣漣的臉一股樟腦味兒淚水味兒從灰蒙蒙的門外隱隱約約地不斷傳來一陣陣嚶嚶的啜泣聲也傳來灰色的忍冬的香味”[2]95。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忍冬的香味開始噩夢般地追隨昆丁。忍冬的香味不止在《喧嘩與騷動》中出現(xiàn),在??思{的《圣殿》里同樣有?;衾乖诼牭阶T波爾講述被強暴的情形后,“他靜悄悄地走上房前的汽車道,開始聞到爬在柵欄上的忍冬花的香味”[6]190,“照片里的面龐似乎在他的手掌中呼吸著,沐浴著淡淡的強光,經(jīng)受著無形無影的忍冬花緩慢而青煙似的舌喙的撫摸”[6]191。在忍冬香味的籠罩下,他消融于肉欲中。這里,忍冬香味與性欲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性欲的象征。在《喧嘩與騷動》中,它同樣有這層意味。昆丁一直覺得自己亂倫了,他渴望與姐姐凱蒂發(fā)生關(guān)系。但是,他知道這種結(jié)合是不道德的,所以一直處于掙扎的境況。在昆丁那里,忍冬香味的反復(fù)出現(xiàn)暗示著肉欲的沖動與道德的約束時刻對昆丁的折磨,他感覺到所有的味道都伴隨著忍冬的香味,所有的味道都在嘲笑著凱蒂的不貞和康普生家族的衰弱。

      對昆丁來說,陰影是無處不在的視覺意象。小說敘述的是1910年6月2號昆丁自殺的那天。這一部分一開始就說:“窗框的影子顯現(xiàn)在窗簾上,時間是七點到八點之間,我又回到時間里來了?!盵2]78昆丁每天早上一醒,就無處不看到影子。而影子跟聽見鐘表的聲音一樣,首先意味著時間——能根據(jù)影子來判斷時間。其實影子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無法擺脫的,只要有光的存在,陰影總是伴隨著,但陰影本身并不會給每個人造成多大的影響。昆丁卻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看到各種東西的影子:“可是窗框的影子依然映在窗簾上”[2]76;“我走到陽光下,又找到自己的影子了?!盵2]81;“橋的影子、一條條欄桿的影子以及我的影子都平躺在河面上”[2]89;“鱒魚姿勢優(yōu)美、一動不動地懸在搖曳不定的陰影當中”[2]116。窗戶的影子、自己的影子、橋的影子、欄桿的影子、鱒魚的影子,他所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在陰影下存在著。

      影子的無處不在當然首先反映出昆丁的無所不在的時間意識,作為很多人辨識時間的陰影牢牢地將他束縛在時間的牢籠中,這和對時鐘的聲響的知覺共同反映了昆丁對于過去的不可自拔的沉湎。這一點也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關(guān)注。同時,影子又在更深層透視了昆丁對于現(xiàn)實的虛幻感、幻滅感。影子只是具體事物的一個映射,依靠光而存在,并沒有其自身獨立的存在。只看到影子,也就是他只看到了現(xiàn)實的虛幻。正如本書的名字“喧嘩與騷動”的來源《麥克白》中所說:

      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7]

      麥克白奪得王位之后卻危機四伏,內(nèi)心掙扎,連王后也失去了,他感到了人生的幻滅感,一個行走的影子沒有任何意義。昆丁更是生活在虛幻的影子之中。為了逃避這種虛幻,他甚至天真地踩自己的影子,試圖將它踩進塵土之中,踩到斑駁的樹影之中。這也注定了他無法離開影子帶來的陰影,只能在幻滅感中終結(jié)自己的生命。

      小說不斷重復(fù)昆丁總能在各種環(huán)境下超常地聽見鐘表的聲音,在任何場景下都能看到包括自己的各種陰影,以及聞見無所不在的忍冬花的香味。在昆丁的感知世界中,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十分活躍,卻沒有班吉所具有的通感。昆丁的感知不再建立在對身體的重視之上,相反,這些感知所涉及的對象,所指向的傳統(tǒng)南方秩序、名譽、倫理和道德,已經(jīng)凌駕并時刻統(tǒng)治著他。昆丁被自己的感覺奴役了,影子、鐘聲和忍冬的香味織成了一張網(wǎng),將他層層裹住,讓他透不過氣來。與其說他感知器官敏銳而豐富,不如說他太執(zhí)著于過去的已經(jīng)消失的南方,是心智追求的太多。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說,不是感官束縛了他,是種種傳統(tǒng)觀念束縛了他,而使得感官發(fā)生了異化。

      三、杰生知覺的拒斥

      無論是班吉還是昆丁,我們都能看到他們豐富的感知世界。但到了康普生家族另一個兒子杰生那里,嗅覺、聽覺、視覺等這些基本的知覺成了絲毫不需要關(guān)注的活動,甚至有意識地被排斥。人類豐富的知覺體驗在他身上只剩下了無休止的神經(jīng)性頭痛。這種痛覺來源于他不停的算計,以及對這個世界無限的恨。他計算股票,卻始終虧錢;他費盡心思違反法律,背著母親侵吞了凱蒂每個月寄給小昆丁的撫養(yǎng)費,最終也落得身無分文;無論是跟母親、小昆丁還是老板,他的話沒有一句是真的,每天以一個謊言來遮蓋其他的謊言。同時,杰生的心中沒有愛,只有恨,認為整個世界都虧欠他的。他仇恨班吉,認為早就應(yīng)該把班吉送到杰克遜的州立精神病院去,認為他在家里純粹是個累贅。在班吉因為想念姐姐凱蒂而跟蹤女學(xué)生時,杰生避開家人把他閹割了,又在母親去世之后馬上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他仇恨凱蒂,因為凱蒂的丈夫答應(yīng)給他找一份工作,卻因凱蒂與丈夫離婚而未成。在凱蒂生下小昆丁之后,他逼走了凱蒂,并且不讓她看自己的女兒。凱蒂每個月寄來的生活費被他全部扣下。他仇恨昆丁,因為昆丁去了哈佛大學(xué)讀書,自己卻沒有機會。他仇恨母親,因為母親每天只知道抱怨,但他卻不表現(xiàn)出來,表面上裝著無比的尊敬她。他仇恨迪爾西一家,覺得他們好吃懶做,白白地耗費康普生家的財產(chǎn),也記恨迪爾西一直袒護著班吉。金錢、偏執(zhí)、仇恨糾纏著杰生,內(nèi)心的糾結(jié)導(dǎo)致了他的頭痛。

      杰生是康普生家族中最理性的人,這同樣可以從小說的敘事中看出。在杰生的自我敘述中,很少有班吉和昆丁的連續(xù)交錯的跳躍性的意識流,取而代之的是大段的內(nèi)心獨白。杰生的意識非常清晰,非常具有條理性,完全沒有前兩位那么凌亂。因此,“讀者閱讀此書的過程是一個由黑暗到逐漸光明的過程,這是自然的,因為我們以一個傻子的智力開始,隨后是哈姆萊特一般的昆丁的回憶與幻想,最后是易怒的、自稱為理性主義者的杰生”[8]325-326。但是,這種理性是建立在拋棄了豐富的感性世界的基礎(chǔ)上的,變得沒有意義。在班吉那里,身體的知覺幾乎是他生活意義的全部。凱蒂是由樹的香和Caddy的聲音這些具體的知覺構(gòu)成的。正如布魯克斯所說,班吉的世界“充滿了原初的詩性,感官的詩性,一切都是那么的直接。這個世界有著最豐富的感覺影響和最細微的智力”[8]326。當然,這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理想的人性,但在這個家庭中,畢竟還是相對健康的。雖然班吉是個白癡,但相對于康普生先生沉迷于醉酒、康普生太太沉迷于宗教、昆丁沉迷于虛無的過去、杰生沉迷于謊言和算計,福克納在他身上賦予了更多的同情與贊美。昆丁的知覺敏銳,卻是神經(jīng)質(zhì)和毫無希望的,自己被囚禁在知覺之中,知覺與那些抽象的觀念、貞操、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聽覺、視覺和嗅覺將他逼上了絕路,只能自我了斷。到了杰生,他完全忽略了生存于世界上的身體及其知覺,整天滿足于內(nèi)心的算計,把所有的關(guān)系都還原至利益的交易。鈔票、支票、匯單、銀行才是他關(guān)心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愛是不存在的,因此,“在人性價值的缺乏中,杰生表現(xiàn)為一個疏遠了的現(xiàn)代人,他切斷了與過去和人性的任何有意義的聯(lián)系”[9]。

      從班吉到昆丁再到杰生的知覺世界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退化。完整的人性不僅僅包括傳統(tǒng)的情感、理智和意志,還應(yīng)有一個完整的感知能力。知覺在人的存在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認識論還是生存論意義上,知覺都是意義的來源。“知覺的經(jīng)驗使我們重臨物、真、善為我們構(gòu)建的時刻,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初生狀態(tài)的‘邏各斯’。”[10]看似繁瑣又缺乏意義的知覺世界,為我們的情感、理性與價值世界奠定了基礎(chǔ)。但在小說中,班吉身體知覺活動是完整的原初的知覺,昆丁的感知走向異化,再到杰生那里知覺被遺忘和拋棄。這種情況當然并不只是存在于康普生家族,它同樣具有相對普遍的意義。一方面,這反映了當時傳統(tǒng)的美國南方逐漸走向現(xiàn)代所產(chǎn)生的病態(tài)變化;另一方面,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悲劇?,F(xiàn)代社會到來之后,傳統(tǒng)道德理性的約束、現(xiàn)代社會的經(jīng)濟理性的強大,對我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身體被異化,我們離開了原初的知覺,人性變得破碎。20世紀的哲學(xué),尤其是現(xiàn)象學(xué),對原初經(jīng)驗的關(guān)注與思考,可以看作是對社會這種變化的一種反思與反抗。作為小說家的??思{也敏銳地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在他的小說中彌漫著傷感與悲觀,或者是純粹依靠感覺,缺乏理性;或者是病態(tài)的感知;或者是理性對感性的徹底拋棄。人性在現(xiàn)代社會中是如此的脆弱,只剩下“喧嘩與騷動”。

      猜你喜歡
      昆丁班吉喧嘩與騷動
      《喧嘩與騷動》的嗅覺敘事研究
      《喧嘩與騷動》的嗅覺敘事研究
      名作欣賞(2022年33期)2022-01-01 09:01:52
      小老鼠裁縫店(上)
      由《喧嘩與騷動》窺見凱蒂的悲劇形象
      解讀《喧嘩與騷動》中凱蒂的悲劇命運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54:42
      《喧嘩與騷動》中首章非線性敘事分析
      淺析《喧嘩與騷動》中的敘事時間
      時間對昆丁的禁錮與毀滅
      昆丁——美國舊南方和舊時代的守望者
      名作欣賞(2012年9期)2012-08-15 00:42:44
      班吉的感恩
      长兴县| 庆云县| 宁城县| 洛扎县| 交口县| 四平市| 孟村| 忻城县| 华安县| 广平县| 武陟县| 峨边| 涡阳县| 那曲县| 任丘市| 龙川县| 宝清县| 德庆县| 芷江| 格尔木市| 汪清县| 西宁市| 宜兰市| 衡水市| 淳安县| 固始县| 醴陵市| 加查县| 泰兴市| 巨野县| 大足县| 罗江县| 上高县| 江陵县| 益阳市| 古丈县| 自治县| 含山县| 凌源市| 河间市| 临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