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微微
摘 要:共同飲酒人負有勸說、提醒他人飲酒的義務,在其中一人飲酒過量的情況下,其他共同飲酒人負有照顧、護送義務,如其他共同飲酒人請未參與飲酒的第三人無償護送,該第三人應視為對其他共同飲酒人的幫工人,其他共同飲酒人為被幫工人。
關鍵詞:共同飲酒;各方責任
案例:201×年1月1日18時許,被告張某、王某、李某、趙某與受害人林某及其他案外人等十余人在某飯店吃飯飲酒。當晚22、23時左右,受害人林某與被告張某、王某、李某、趙某等人繼續(xù)前往大明湖酒吧街A酒吧(同案被告)喝酒,期間被告王某因有私事先于受害人林某離開酒吧,同案另一被告陳某應被告趙某之約于次日凌晨之后來到A酒吧。次日凌晨2時左右,受害人林某與酒吧其他客人發(fā)生沖突,被告陳某等人為確保林某人身安全,由陳某駕車載受害人林某及兩案外人離開A酒吧,后被告陳某將受害人林某放置于酒吧附近路邊,駕車返回A酒吧,并向被告趙某等人錯誤告知受害人林某下車的位置,被告李某、趙某按被告陳某的陳述找尋受害人林某,未果,后聯(lián)系被告陳某去受害人林某下車的地方仍未找到。201X年1月2日凌晨,受害人林某于下車地點附近某小區(qū)墜亡。
關于本案民事賠償責任的認定問題。筆者以為:
第一,受害人林某作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知曉飲酒過量的危害,事發(fā)前其在飯店及酒吧連續(xù)飲酒,未能控制酒量,應對自身的死亡承擔主要責任。
第二,被告張某、李某、趙某自受害人林某墜亡前一晚即與其共同吃飯、飲酒,后又一同前往A酒吧繼續(xù)飲酒,根據公安詢問筆錄中的各人陳述及受害人林某在酒吧沖突前后的行為表現(xiàn),被告張某、李某、趙某應當知悉林某已經飲酒過量,作為共同飲酒者,上述被告未盡到勸說的注意義務。之后,林某在酒吧與他人發(fā)生沖突,被告張某、李某、趙某亦因先前共同飲酒行為負有照顧、護送林某返回住處的義務。就被告陳某而言,其與林某之前并未相識,林某到達酒吧亦在被告張某、李某、趙某及林某之后,綜合被告陳某與林某的關系及到達酒吧時間,其對林某飲酒過量不負有相應的注意義務。被告陳某在林某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后開車送林某離開酒吧,應屬于對負有照料林某義務的被告張某、李某、趙某的幫工行為。被告陳某將林某放置于金湖匯春路口附近,而未安全送回住處,且被告陳某回到酒吧后未能告知林某下車的正確位置,導致被告李某、趙某之后找尋林某未果。故被告陳某送林某離開酒吧雖系幫工行為,但其根據林某上車后的表現(xiàn)既已知曉林某飲酒過量,仍將其放置路邊,任其自行離開,林某最終在某小區(qū)墜亡。被告陳某存在重大過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之規(guī)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故被告陳某應與被幫工人即被告張某、李某、趙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三,被告王某雖與林某共同飲酒,但已先于林某之前離開,且未有證據證明王某離開前林某既已飲酒過量,其不應對林某的死亡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林某在酒吧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后,被告A酒吧的工作人員對沖突進行了制止,直至林某被他人帶離酒吧,其已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林某與同行人員離開酒吧之后,已經脫離酒吧的管理范圍,被告A酒吧對林某離開之后的墜亡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綜合各方的過錯程度,由林某對自身死亡承擔70%的責任,被告張某、李某、趙某對林某的死亡各承擔10%的賠償責任,被告陳某對被告張某、李某、趙某應負擔的部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對本案被告陳某的上述行為,應當認定為義務幫工亦或好意施惠,可能存在不同看法,筆者以為:義務幫工通常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他人事務提供幫助、不求報酬的行為;好意施惠通常指一方當事人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當事人受恩惠的行為。現(xiàn)實生活中,如同事之間代領快遞、朋友之間相互請客皆可歸為好意施惠行為,兩者相似之處在于實施行為的當事人均不負有法律或合同上之義務,亦不以追求報酬為目的,故實踐中容易混淆。但二者區(qū)別也是顯而易見的:義務幫工屬于法律調整的范疇,幫工人與被幫工人之間有創(chuàng)設法律關系并受其約束的意思表示;而好意施惠的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當事人的行為出發(fā)點旨在增進雙方情誼,故當事人之間不產生債的關系,無法律上的拘束力。因好意施惠或義務幫工的行為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且絕大多數(shù)缺乏書面合同,從公平、客觀的角度來看,個人較為認可采用王澤鑒教授的觀點,即依一般解釋規(guī)則加以解釋,斟酌交易慣例、誠實信用原則以及當事人的利益,探求是否關系人愿意將其行為置于法律規(guī)范范圍。就本案而言,基于一般生活經驗及公平分配各方權利義務的考量,在被告陳某與林某并不熟識的情況下,其開車送林某離開,應當包含有設定法律關系(幫助趙某等人)并受其約束(安全送林某回住處)的意思表示。同時,被告張某、李某、趙某等人因與林某共同飲酒本應負有照料林某回家的先行為義務,如將被告陳某的上述行為認定為好意施惠,由陳某對其之后的不當行為承擔侵權責任而排除張某、李某、趙某的責任承擔,顯然加重了陳某的負擔,有悖于陳某主動幫工的初衷。
提示:近年來,共同飲酒結束之后造成飲酒者傷亡的案例頻頻發(fā)生,親朋好友之間共同飲酒本是為了聯(lián)絡感情,一旦出現(xiàn)傷亡事件,給參與各方無論在感情還是經濟上都會帶來巨大損失,所以在此勸誡大家承傳統(tǒng)倡新風,控制酒量、不強行勸酒,共同飲酒后應相互照應確保他人安全到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