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校初中作為聾生掌握知識提高自我的主要場所,加強對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研究,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本文通過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簡單分析,針對聾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地解決,提出相應的措施,幫助聾校初中更好地開展思想品德課程,讓聾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對社會自然得到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聾校;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生活氛圍
一、 引言
聾校思想品德課,是聾校初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考慮到聾生相較于正常學生的身體上的缺陷,能夠獲取知識的條件有限,聾生在理解課文和生詞方面存在困難,在正常課時內(nèi)讓聾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內(nèi)涵,較為困難,全面利用聾生的手語功能,將思想道德課轉(zhuǎn)變?yōu)樯罨闹R傳遞模式,是現(xiàn)階段聾校的重要工作。
二、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國家全面進行新課程改革,初中教育也應該全面落實國家現(xiàn)階段的教育理念推動思想品德課逐漸生活化。聾校也要如此,綜合考慮聾校孩子的特殊性,幫助校內(nèi)孩子建立和正常孩子沒有區(qū)別的心理,讓他們明白自己和別人沒有區(qū)別,就是聾校的根本任務。除此之外,聾校思想品德課沒有專用的教材,而全日制中學使用的思想品德課本對聾校學生來講難度較大,生詞新詞較多,理解較為困難,教師在教授思想品德課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將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更是在實際落實中受到阻礙。聾校應該加深對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幫助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繼而提高聾校學生對生命和生活擁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三、 新課程理念下聾校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對策
(一) 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引導學生
教師在教授思想品德課程時要對學生的興趣和情況進行調(diào)查,并且對學生原有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jīng)驗全面了解,才能夠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出最具真實性的生活情境。教師在任課過程中要對學生有信心,要從學生的身心出發(fā),加強對學生身心的關注程度,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證課堂主體的活躍性,進一步讓思想品德課逐漸走向生活化的方向。比如,在和學生講述親子關系的時候,從聾生的生活細節(jié)講起,從父母為聾生治病、撫養(yǎng)聾生的辛苦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這些故事源自于聾生們最為真實的生活,告訴聾生父母并沒有因為他們的身體缺陷而拋棄他們,反而比付出了更多的愛和關心。通過故事的講述,讓學生從內(nèi)而外的體驗到父母隱藏在背后的無言無私的大愛,此時,讓學生自動地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且進行討論。從生活的故事入手,從日常生活的普遍事情逐步地渲染感情,并且將情感進一步細節(jié)化,從生活化的教育引入課本知識去,能夠讓枯燥的課本生活起來。此外,還可以采用表演和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感受父母的辛苦,用身心感受父母的關心,進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 營造生活氛圍關注學生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索,并且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強調(diào)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思想品德課程和學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比其他科目更為特殊,思想品德課程不會止步于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生活感悟的積累。在課堂中營造生活氛圍的基礎上,還要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場景,逐漸弱化生活和思想品德課堂之間的界限,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低到高,全面建立學生的德育品德。比如,在講解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相關教師歌曲,配合多媒體教學,制作聾校師生之間的相處的PPT,讓學生在音樂中加強對師生關系的感悟,將深奧晦澀的課本轉(zhuǎn)變?yōu)閷W生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內(nèi)容,通過音樂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讓學生對師生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放低姿態(tài),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一地位,一起感受來自師生交往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真正地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才能夠讓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進展更加的簡單,只有學生親身體會了這一內(nèi)容才能夠更加深刻地記憶知識。
(三) 挖掘生活素材幫助學生
生活中的細節(jié),需要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是一種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課程的時候,要根據(jù)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引用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教學??斩吹恼f教對思想品德課程百害而無一利,不僅不會讓學生理解課堂內(nèi)容,也不能夠?qū)W生未來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比如在思想品德課的行為和后果一課中,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達到教育的目的,以學生將水灑在了班級的地上,造成其他同學滑倒受傷一事為例,如果這名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第一時間將地板擦干凈,那么就不會造成其他同學摔倒的后果。將日常中學生不甚在意的事情,放在課堂上來講,而不是針對這一個問題去單獨解決,前者比后者的教育效果更好,隨后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展開為期一天的行為和后果的活動,安排學生管理員,展開自我監(jiān)督,觀察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進行表揚。不僅結合了實際,還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對行為和后果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教育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思想品德課程不能脫離生活,將生活中的事情引入課程中,由小見大,幫助聾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課程知識。這種對生活情境、生活氛圍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讓學生更加真實可感地體驗到品德教育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方法是對生活資源的有效利用,更能夠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感悟知識,更加投入生活中去體驗,從而調(diào)動聾生對生活的積極性和課堂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紅楓.張家口市特殊教育學校,新課程理念下聾校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初探[N].山西青年報,2014-02-16013.
[2]賀燃燃.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李勝華,山東省濰坊市,濰坊聾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