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紅
摘要:本文將通過三個方面,從不同的論題和切入點,對現(xiàn)有文獻中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劃分;并且對不同學科中采用不同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結(jié)果進行分析整理,最后通過以上分析,對于目前流行音樂的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優(yōu)勢以及劣勢就行總結(jié)分析。
關鍵詞: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研究現(xiàn)狀
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重新開始是在19世紀80年代,它在1978年重新返回大陸地區(qū),在大陸地區(qū)重新發(fā)展,在8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針對社會上的一些時事熱點或者敏感話題的文論,還有一部分文章,屬于非正式類文章,一般散落在文化報刊或者一些評論性的文集中,只有特別少的一部分文章會關注流行音樂的發(fā)展過程以及關于其構(gòu)成的部分要素的解析。90年代以后,關于流行音樂的理論研究才開始正式地開展,這些期刊論文一般都是關于流行音樂的歷程,和一些相關人物、音樂現(xiàn)象的描述或者分析。二十一世紀以來,關于流行音樂的理論性研究成果開始大量地出版,對于之前不明確的概念的進行清晰的界定,對于不明白的現(xiàn)象進行具體地解釋,從各方面都有了顯著性地突破。
一、通過不同論題對流行音樂的研究
對于流行音樂的相關名稱、概念的認識和界定,在早期一直是一個爭論性也極為重要的論題,這個問題也是理論界最早介入討論的話題。直到現(xiàn)在才有了具體的界定,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流行音樂的概念進行了一個全方面、深入徹底地理論概念的界定,對于“流行音樂”的真?zhèn)伪嬲J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極為準確的依照。涉及流行音樂發(fā)展與大眾文化的關系,及其社會功能、文化屬性的探討這方面的文獻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所占比例很大,例如明言《新時期大眾流行音樂的文化屬性探析》、張莉莉的《大眾文化研究視野中的流行音樂》等多篇文章,通過參考國內(nèi)外流行音樂的不同,以及國內(nèi)外不同文化理論學科的原則,對流行音樂進行深一步的探討,得出將流行音樂視為大眾審美文化的一種的結(jié)論,并且對流行音樂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對于社會各方面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詳細地解釋,對于流行音樂所具有的文化屬性進行不同程度的解讀。流行音樂的學術性問題一直存在很多的爭議,關于理論學說的辨析、理論成果的回顧反思也發(fā)表了很多文章,如何正確地清醒地認識流行音樂,如何成功建設流行音樂的理論體系,都有了多方位解讀,曾遂今的《流行音樂文化的批評與反批評》等文章,重點闡述了流行音樂不同的理論學說的來源,以及理解,對這些不同的多種理論學說進行總結(jié)辨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還有一部分類似于書評性質(zhì)的文章主要針對于各種研討會議中的理論或者命題進行總結(jié)和辨析。
二、運用多學科研究方法對流行音樂的研究
1.音樂學領域嘗試綜合方法的研究
包括音樂社會學、音樂史學、音樂人類學、音樂教育學以及音樂美學等研究,例如音樂社會學主要是通過利用社會學與傳播學、經(jīng)濟學等多個學科相聯(lián)合,利用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再結(jié)合流行音樂本身所具備的各種特征,研究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流行音樂如何與媒體、受眾以及社會的其他層面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系,例如劉雅叢通過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并以其他學科的理論觀點加以輔助,探析流行音樂在高校的傳播情況,并深析其中的意義,最后就如何提升受眾對于流行音樂的理性認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典型的通過對相關事象的個案調(diào)研,抽象地挖掘其中的內(nèi)涵。其他對于不同音樂學領域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法的結(jié)合可以幫助更加深刻地認識流行音樂。
2.跨學科領域運用多元視角的研究
這其中的多元視角包括六大視角,藝術學與文化學角度、社會學與經(jīng)濟學角度、文學與語言學角度、新聞學與傳播學角度、文藝學和美學角度、教育學和心理學角度。在此重點介紹藝術學和文化學角度,流行音樂中最不可缺少的是視覺因素,例如唱片的封面、演出時舞臺的舞美、演出服裝以及影視,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流行音樂未來的趨勢走向。例如《喧囂的表層》這一文章借助設計學以及美術學的研究領域的理論知識,參析當代流行音樂的娛樂性、商業(yè)性以及時尚性等多個文化表征,對不同的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思想觀念對流行音樂帶來的不同的影響進行研究。這部分文章主要是通過觀察這些視覺因素中的視覺符號,從不同的視覺符號中折射出的不同的理念進行流行音樂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實踐意義及相關問題述評
從以上論述來看,無論是流行音樂的理論性研究還是實踐應用都在不斷地快速發(fā)展,并且已經(jīng)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目前為止流行音樂的研究范圍已經(jīng)在不斷地拓展,從國內(nèi)到對西方學者論著的翻譯研討,對海外的學者進行密切的交流,雙方取長補短,研究的深度也在不斷地擴寬,開發(fā)新的研究課題,對于新動向能夠及時的察覺和把握,這些都是目前流行音樂學術性研究的優(yōu)勢,但同時流行音樂的基礎性理論建設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許多基礎性的理論課題還沒有得到統(tǒng)一的答案,缺乏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對于研究方法的使用上,缺乏一定的學術規(guī)范,對于有些研究,收集的資料不夠全面,對于某些研究方法缺乏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結(jié)論: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關于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研究已經(jīng)收獲了很多重大的成果,研究成果不斷豐富,研究方法逐漸多元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透徹,仍然需要眾多學者的不斷專研。
參考文獻:
[1]明言《新時期大眾流行音樂的文化屬性探析》[J].中國音樂學,1995.03.
[2]張莉莉《大眾文化研究視野中的流行音樂》[J].人民音樂,2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