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雨
摘要:在新課標的提出下,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巨大的教學挑戰(zhàn),教師必須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滿足新一階段的教學要求。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長久以來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在追求高效的過程中卻沒有注重方式方法,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一直難以提升。本文就立足于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對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引言:
在新課標提出并實施以來,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掌握新型教學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成為了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打造高效課堂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將教學效益最大化。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新課標理念,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語文的學科特點制定出一套科學的、人性化的教學方案。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新課標背景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路徑。
一、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學生成為了課堂主體的今天,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上文中提到,高效課堂就是指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獲得最大化的教學效益。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預習任務,學生在課前對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課堂上自然就無需利用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和消化,提高了教學效率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堂教學中,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語言艱澀、難懂,通常的課堂教學花費在字詞解釋上的時間相對較多,造成其它內容的教學時間相對不足,甚至占用較多的課時的情況較為常見。因此老師在上該課時之前應做好課前的布置,指導學生課前通讀課文幾遍并查詢相關的資料,了解字詞句的意思及魯迅先生的生平。老師在課堂上可簡要地提點幾個關鍵字詞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即可。同時將重點放在狀物描寫、修辭手法以及中心思想的學習上,找出百草堂狀物描寫的段落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文中應用的修辭手法如排比等,同時加強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應用練習;重點講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主次,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教學的高效開展[1]。
二、創(chuàng)設生動課堂情境,提高學生參與程度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和叛逆期,他們對學習普遍存在著抵觸心理,在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課堂參與度不高。對此,還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一直以來由于具有趣味性、直觀性等特點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響較高,可以被教師充分利用。
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問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例如學習《農夫和蛇》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通讀,初步掌握課文闡述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教師安排學生以舞臺劇的形式,對這一故事進行表演,教師讓學生采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人物的詮釋。這樣做,會促使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探索,從中找出更加深層的含義。如“我竟然去救可憐的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這句話,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表示,并充分體現(xiàn)農夫的情感,學生會對這句話進行詳細分析,并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農夫情感的深入探究。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濃厚了[2]。
三、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有許多都距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僅憑閱讀賞析和教師的口頭講解,無法幫助學生構建出形象的畫面,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無法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出示清晰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充分感知,準確理解,就可以大大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學生們邊欣賞園林美景邊聆聽課文范讀,耳聞目睹,好似是“游”了一番蘇州園林。這一遍下來園林的美妙不用多說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課文已是一目了然。
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激情,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進而形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孫權勸學》這篇文章時,先播放《刮目相看》動畫片,通過動畫情景的導入,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要學的內容,分析課文也就更加容易了。
四、將抽象內容形象化,激發(fā)學生情感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通常較為單一,課堂氛圍也較為沉悶。因此,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不強,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低下。因此,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云南的歌會》的學習中,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圖片展示其它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目,最后出示云南歌會的相關圖片,從而引出該課時的學習內容《云南的歌會》;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播放山歌對唱的視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還可將文中的成語“引經據典”、“若無其事”找出來,讓學生分組默寫,比比看哪個組默寫得又多又準確并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采用激勵的教學手段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五、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要主動地提升教學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樹立積極創(chuàng)新的意識,深刻地理解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高效的教學目標,建立高效的提問機制,增強講授的高效性,確保評價的高效性,從而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我國初中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韋文娟.芻議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64.
[2]彭興強.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