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忠
摘 要: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其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創(chuàng)新教法,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變“教中心”為“學中心”,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正本清源,回歸本真,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型課堂;自主合作式教學;活動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1B-0069-02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陣地,其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教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本文通過對原生態(tài)的、不同類型的課堂案例進行分析、總結,試圖為教學工作者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構建基于自主合作式教學、活動探究式教學兩種方式。
一、自主合作式教學
自主合作式教學是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獲得初步知識;通過組內群學、討論,來解決簡單問題;通過組間展示交流,質疑辯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教師點撥、拓展,解決難點;通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檢測反饋,完善知識結構,完成學習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自主合作式教學往往會出現合作學習重形式輕效果、片面追求出彩的誤區(qū),應力求回避。
(一)無效的自主合作式教學案例
在八年級物理《壓強》的課堂教學中,一位教師首先板書了下圖:
然后,教師讓學生繪制物體對斜面的壓力示意圖,并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開始合作學習,熱烈討論。此時各組學生把桌椅圍成一圈,眉飛色舞,熱鬧非凡,似乎“合作”的氛圍很濃,但仔細觀察發(fā)現,有的小組幾個人各執(zhí)一詞,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僅一兩個人發(fā)言,其他人一言不發(fā);有的小組借機閑聊、說笑或討論無關課堂的事;學困生一臉茫然,學優(yōu)生獨自表現……顯然,這是為營造熱鬧氛圍、裝飾課堂的假“合作”,熱鬧課堂的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議”不“思”、只“說”不“聽”,學生大多數“各自為政”, 教師卻遠離課堂,“袖手旁觀”。
5分鐘后,教師突然喊“?!保瑒倓傔M入合作學習主題的學生大惑不解,“同學們,請繼續(xù)探討——如何通過設計實驗來證明,影響壓力作用的因素與受力面積和壓力大小有關?!苯淌覂攘⒖天o寂了,前面的討論還沒結果,后一項任務又要開始,學生一時不知所措……
這種只講形式、不求結果的合作與討論,要與不要有什么不同呢?它不但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會使其養(yǎng)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大大降低了討論的參與度,更談不上討論的深度和廣度。
(二)有效的自主合作式教學案例
當然,自主合作式教學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下面是七年級語文《一碗餛飩》的課堂實例。
首先,教師播放視頻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引入課題并板書:《一碗餛飩》。教師出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疑難字、詞。各學習小組依次提出自己的疑難字詞,組間進行質疑、糾正,教師點評。
教師設問:“本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一個小組的同學舉手,教師同意后他介紹了故事梗概,其他小組同學又進行了補充、完善。
分角色朗讀:讓3個小組各選出一名同學,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媽媽”“老婆婆”“我”,并到講臺上分角色朗讀,其余小組同學輪流讀旁白。接著同學們點評扮演者在語氣、情感等方面對角色把握的優(yōu)點與不足,更換角色后繼續(xù)朗讀。
討論交流:對照學習目標,學生分組自讀、思考、討論;然后各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分別寫出“媽媽”“老婆婆”“我”的人物形象;小組之間再進行互評、補充,教師點撥。
展示提升:學生到講臺上抒發(fā)如何“感恩父母”,教師要求課后將感恩的話寫在紙上,回家放在父母的床頭上。
播放視頻《感恩的心》。一位學生在講臺上用手勢作啞語表演,其他同學隨唱……學生自主歸納本課知識,做檢測練習,教師結課。
這種課堂也稱“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它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信息,當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學生看書、解答、討論、展示、完成作業(yè),有動(質疑答辯、討論交流)有靜(埋頭看書,靜心思考),學習任務當堂完成,學習目標當堂達成,減輕了學生和教師的課外負擔。
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科學分組,每組的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合理搭配,并著力培養(yǎng)小組長的領導能力;在小組合作階段,要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人人參與討論,學優(yōu)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當小教師幫助組內其他同學提高能力,解決問題,通過“兵教兵”,實現目標達成;教師要把握合作學習的契機,全程參與其中,及時了解學情,適時點撥釋疑,引發(fā)學生深度思維,分享學生由疑惑到頓悟的喜悅。
二、活動探究式教學
活動探究式教學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一個研究主題,課堂上由教師創(chuàng)設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實驗、操作、調查、收集信息、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得到建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觀摩活動中,常常遇到的情況是,教師課前預設不充分,課堂駕馭能力差,不能及時給學生以有效指導,課內完不成探究任務,達不成教學目標。
(一)無效的活動探究式教學案例
在一次高中生物《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教學中,一位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活動:“同學們周圍的細菌,可能有哪些形態(tài)?”他要求學生自選材料制成玻片標本,利用顯微鏡觀察并探究標本中細菌的形態(tài),繪出細菌模式圖進行展示交流。
霎時教室里沸騰了,學生亂哄哄地找材料、毫無目標地制裝片——將自己能找到的材料都制成裝片,一一進行觀察。巡視課堂發(fā)現,有觀察水滴的、有觀察塵埃的、有觀察紙片的、有觀察衣服纖維的……大多數學生由于選取了不適宜的觀察材料,無論怎么操作,也無法在顯微鏡下找到細菌。展示的時間到了,大家仍在慌慌張張地更換材料、重新制作裝片,手忙腳亂地調節(jié)顯微鏡、仔細觀察標本,結果卻很失望——始終找不到細菌。教師期望的繪制細菌形態(tài)圖更是無從談起。endprint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很簡單——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預設不到位。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找到“身體周圍環(huán)境中的細菌并觀察形態(tài)”,看似簡單的命題,實際卻不易操作。教師應在學生正確掌握制片技術和熟練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精心準備,給學生提供被無害細菌感染的材料,才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二)有效的活動探究式教學案例
下面是在一次關于小學數學《梯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借助自制的數學模型,通過學生的剪圖拼圖、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動,較好地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利用鉛筆、直尺、卡紙、剪刀等工具,結合所學知識制作梯形平面模型。
情境導課: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長江三峽大壩的橫截面圖,并設問:如何計算畫面中橫截大壩的梯形面積?
教師指導: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制作的梯形模型逐一展示,教師點評后,引導學生歸納梯形的典型類型:普通梯形和直角梯形。
分組剪貼:教師指導學生以梯形上底的一個頂點為起點,畫一條線段,該線段要與梯形對側的腰平行,終點在下底上(如下圖):
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分組,每4個學生為一組,并編號。讓單號組(1、3、5……)學生沿著畫好的線段將普通梯形剪開(得到1個平行四邊形和1個三角形),讓雙號組(2、4、6……)學生沿著畫好的線段將直角梯形剪開(得到1個矩形和1個直角三角形),將結果拼貼在展板上并作簡要描述。
教師點撥:通過對梯形模型的剪貼與拼接,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請各組將自己剪貼的梯形面積計算出來(要求只寫出計算公式)。
合作探究:各組同學對照剪貼模型,積極探討。有測量邊長的,有查找四邊形計算公式的,有做記錄的,氣氛十分熱烈;教師也不停地巡回指點。
學生展示:各組同學將探究結果寫在本組的展板上,分別選單號組和雙號組的同學代表展示交流,其他組同學進行質疑、補充、完善。
總結評價:所有學生都無異議后,教師總結、評價,將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板書。
鞏固應用:再次出示開課時的三峽大壩橫截面圖,讓學生計算大壩橫截面積。
本案例在學生學習了四邊形和三角形計算公式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利用梯形模型,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獲得了建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享受了自主學習取得成功的滿足感和喜悅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可見,教師在進行“活動探究式”教學時,課前必須深入思考,精心規(guī)劃,設計好符合學生探究的問題,準備好適合于學生探究的材料;課堂上要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科學分組,充分預設可能出現的情況,不斷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凸顯主體作用,取得探究效果、達到預期目的。
三、結束語
總之,不謀課堂者不宜謀全局,唯有抓住課堂這個“支點”,才能撬動全局。對于以上兩種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學者均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學中師生角色得以準確定位、雙邊關系得到協調發(fā)展,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課堂成了學習的樂園。這種課堂,才是煥發(fā)光彩的課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小玲.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陳英水.“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2,(9).
[3]萬澤民.“自主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建構[J].江蘇教育研究,2015,(28).
[4]馬延青.關于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2).
[5]田德超.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研究[J].學周刊,2013,(5).
[6]徐秀蘭.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