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鈞
摘 要: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基于邏輯角度來采取有效教學措施,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邏輯角度;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1B-0111-02
小學生的思維還未完全形成,就好比一塊璞玉,需要進行精雕細琢才可以成型。通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既可以達到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效果,又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要根據新課改要求來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營造教學氛圍,確保數學思維發(fā)展
大量教學研究和實踐證明,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限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數學思維發(fā)展,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就必須要注重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但是,小學生具有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非常容易出現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的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良好數學教學氛圍時,必須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來進行合理設定。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相對比較喜歡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是故事教學、游戲教學以及生活場景教學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些興趣和愛好,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教學氛圍,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動力,以達到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 《口算除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呈現一位老伯伯、一輛車、多箱蘋果等圖片,然后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圖片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和觀察,并提出相應的問題,例如,有80箱蘋果,老伯需要兩次運完,試問每次平均運多少箱?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直接用除法的方式進行解決,從而得出每次運40箱的結論。然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思維。學生A說,通過乘法口訣可以得知二四得八,然后再乘以10就可以得到40箱;學生B則說,80可以劃分為8個10,這樣就可以將其平均分成2份,結果為40箱。這樣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思想源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口算除法”的相關概念有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還能夠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二、加強數形結合,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度
“數形結合”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蘊含著深刻的數學哲理知識,其中“數”代表直觀的量化數據,“形”代表抽象的感性數據,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數”和“形”的轉換,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將數學內容進行有效地銜接,并將數學的思維方式引入其中,這樣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與此同時,在教學階段引導學生將空間想象與數量關系進行有效結合,也可以使他們更好地探索數學知識的本質,使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诖?,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要引入一些直觀化的圖形,并將其與數量關系進行有效結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
例如,在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要求學生對該公式進行死記硬背,但是在具體教學階段經常會出現發(fā)生改變的圖形,此時就無法對該公式進行準確的運用,更無法達到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改變上述教學方法,借助直觀化、形象化的長方形實物來幫助學生對長方形周長公式有個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這樣,就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周長公式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數學問題的解答效率,又能夠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一舉多得。
三、重視思維求異,推動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
求新、求異、求變均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具體體現,通過思維求變的鍛煉,可以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推動他們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
實際上,思維獨特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學階段,鍛練思維是比較關鍵的部分,此時就需要數學教師高度注重對學生思維求異的恰當引導,鼓勵小學生進行求新的探究,使他們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調整、改組及優(yōu)化,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更好地推動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比如,在平時的小學數學解題訓練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可固定數學問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必須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其他解題思路和方法,借助“舉一反三”或“一題多解”等類型的數學解題訓練,來達到推動學生數學思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乘法意義》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為學生安排如下的問題:8+7+7+8+7,并鼓勵學生對其進行計算。有些學生提出可以通過8×2+7×3來對其進行計算,但是也有些學生采取了獨辟蹊徑的解法,提出可以通過7×5+2來對其進行計算,還有些學生認為可以通過8×5-3來對其進行計算。正是由于學生獨特的思維才可以找出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產生獨特見解,即所謂的思維求異。
四、掌握思維方法,促進數學思維發(fā)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除了上述幾個要點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注意傳授給學生常用的數學思維方法。從整體上來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涉及到聯想和類比推移等思維方法。以類比遷移數學思維方法為例,其有助于使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但是小學生認知能力比較低,看待問題也僅僅局限于表面層次,所以為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可以著重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工作:1.培養(yǎng)學生對數的分解能力。數字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使學生掌握一個數字的個位、十位和百位的主要構成部分,引導學生通過開展數字組合和數字分解練習,來全面掌握數字方面的知識。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存在著許多的類比推理,可以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比如,乘法口訣實際上就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驗證一些乘法規(guī)律來使他們認識乘法口訣的正確性,之后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推導其他的乘法規(guī)律來達到鍛煉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目的。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應用題型結構的能力。每個小學數學問題均有其固有的問題構成情況,但是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般處于較低水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訓練學生數學應用題目時,要注意為學生補充條件、拆縮題或簡明敘述,借此來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總之,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階段,教師要從邏輯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措施,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夠確保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高禎禎.淺談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生活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