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榮
[摘要]教育的失敗,大部分根源在于教師不善與學生交往?,F(xiàn)在的學生多嬌慣、任性,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常與教師發(fā)生沖突。師生間產(chǎn)生沖突的主要責任多在于教師。要避免和學生的沖突,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人格特質(zhì)。對于個性很強的學生,首先要了解其個性類型。個別學生性質(zhì)嚴重、情節(jié)惡劣、影響極壞的錯誤行為,必要的嚴厲是不可缺少的。但這種嚴厲不等于憤怒的發(fā)泄,不等于惡意的嘲諷,不等于刻薄的挖苦,更不等于沖動的體罰,而是按章辦事,按規(guī)辦事。這種嚴厲首先要建立在“愛”的基礎(chǔ)上,愛字當頭,嚴在其中。
[關(guān)鍵詞]尊重;人格特質(zhì);個性差異;嚴愛結(jié)合
蘇霍姆林斯基說:“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nèi)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與學生交往。”新時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教師還拿過去的老一套教育方法來教育現(xiàn)在的孩子,無疑會使師生間產(chǎn)生很多矛盾和沖突,弱化教育效果。
一、當前師生間沖突增多的原因
(一)有的學生在家中受到嬌寵和溺愛,性格變得固執(zhí)和任性,個體存在極強的個性差異,有的學生在學校里稍不如意,便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教師發(fā)生沖突。
(二)當代青少年思想活躍,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接觸了一些新的思想,要求與教師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guān)系,而有的教師卻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家長式管理和封建師道尊嚴的舊觀念上。學生思想的超前性和教師觀念的滯后性必然常常發(fā)生碰撞,導致師生間沖突的增多。
(三)現(xiàn)在部分學生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表現(xiàn)得比較懶散,貪圖享樂,不刻苦,不愛學習,不懼怕老師,導致教師的教育有些難度。
二、師生間產(chǎn)生沖突的最終責任者
若追究師生沖突的責任,說到最后,產(chǎn)生與學生“頂?!爆F(xiàn)象的最終責任者都會落到教師身上。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還沒有完全成熟,有的還沒有成年,有些道理還不太明白。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極易沖動、逞能,一旦逼到一定程度恐怕什么也不在乎,不知天高地厚,不計后果。
沖動會造成不值得的傷害。一般說來,凡是師生“頂牛”,往往是由于教師工作不得法,或是批評過重、措辭偏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或是有意無意地歧視差生,引發(fā)了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或是體罰和變相體罰,導致了矛盾激化,種種使然。
要避免和學生頂牛,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人格特質(zhì)。只要教師真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待人、寬容大度,對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就能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為此,教師要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朝氣蓬勃的精神、平靜幽默的情緒和寬容大度的胸懷。有了這種心理素質(zhì),在突發(fā)事件面前就不會感情沖動、失去常態(tài);在有缺點錯誤的學生面前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處理問題就會有分寸、有節(jié)制、有辦法。
三、怎樣與個性很強的學生溝通
學生間具有很大的個性差異。對于個性很強的學生,教師首先要了解其個性類型,這樣有助于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其家庭背景和脾氣秉性,并針對不同類型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避免教育的一般化。不同的學生需用不同的辦法,有的吃軟不吃硬,有的吃硬不吃軟。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對于個性極強的學生,教師要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閃光點進行切入,先表揚其優(yōu)點,對這些閃光點給予充分肯定,進而指出他們的問題,錯在哪里,最后落到為他們成長負責這點上。比如:我教的一名學生,在班級是班長,曾經(jīng)在我的課上偷看課外書,有時還趴桌子。我先把他的書拿出來,放到講臺上,然后繼續(xù)講課。講完該講的內(nèi)容了,我讓學生自己大聲讀課文。然后把他叫到外面,找個安靜的地方與其進行溝通。因為我想,批評學生若要得到好的效果,最好找一個只有師生二人在場的地方,這樣做是對學生的基本尊重。無論怎樣,尊重學生是前提。我從他是班長,應起帶頭作用開始講,指出在班級應帶什么頭,怎么帶,班長的職責是什么,教育他要以身作則。提醒他思考并回憶:為什么能當上班長,肯定有你的優(yōu)點。他聽后點點頭。接著我馬上提醒他:是不是以身作則的精神忘了?要知道身教勝于言教,自己做不好怎么讓人服氣。說到這,對他的教育基本結(jié)束,點到為止,事半功倍。
對于個別學生性質(zhì)嚴重、情節(jié)惡劣、影響極壞的錯誤行為,必要的嚴厲是不可缺少的。但這種嚴厲不等于憤怒的發(fā)泄,不等于惡意的嘲諷,不等于刻薄的挖苦,更不等于沖動的體罰,而是按章辦事,按規(guī)辦事。當然,這種嚴厲要建立在“愛”的基礎(chǔ)上,愛字當頭,嚴在其中,真正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前途著想。
四、如何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教育
(一)我們的課得讓學生信服。多下功夫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努力和責任感。如果我們的課講得明白,學生聽得也明白,并且變?yōu)閷W生自己的東西,再讓學生接受我們的教育,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師切忌:
一是不要在課堂上挖苦學生,傷害其自尊。每個孩子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是一個寶貴的生命,都是家庭的寶貝。所以,尊重學生的個性是前提。無論他有多差,還是要尋找他身上的優(yōu)點。別在學生面前傷他自尊,給他面子,否則他也不給教師面子,弄得大家很難堪。所以,千萬別在課堂上,或者在很多同學面前狠批學生,這樣的效果不會好。當然,有的正面批評要另當別論,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而定。過格的話千萬不能說,有損教師的形象。
二是別產(chǎn)生正面沖突。如果發(fā)生什么突發(fā)事件,教師要先冷靜下來,別沖動。學生是容易沖動的,而教師畢竟比他們大,是成年人,要冷靜,然后再單獨談,千萬別一時沖動傷害彼此的師生情。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無意間傷了學生,則一定要道歉。真誠的道歉本來就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同時也是解決師生緊張關(guān)系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當然,教師向?qū)W生道歉,要說清事情經(jīng)過以及自身的看法,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體驗他人情感。敢于承認錯誤,同樣能樹立起良好的教師形象和威信;固執(zhí)己見于事無補,甚至情況會更糟。
(二)生活上關(guān)心學生?,F(xiàn)在的學生中,還不乏一些貧困的、心理有問題的、家庭缺少溫暖的……教師從情感上要進行必要的投入,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這種生活上的關(guān)心,無法用時間或者金錢來衡量,而是愛的奉獻,教師的人格魅力。
五、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了解學生,抓住要害。有一名學生被語文老師攆到我那去了。作為班主任,我問這名學生:“你怎么了?”“沒怎么,老師就讓我出來了。”他說了許多沒違反紀律的事:“沒說話,沒搗亂,沒什么,就在后面坐著了。”反復問過幾遍之后,我就對這名學生說:“我明白了,你錯就錯在什么也沒干。學生到校是為了什么?是不是為了學知識?你看來不止一次啥也沒干,而是經(jīng)常不學習,對吧?你比別人更應懂得學習,你比誰都應知道學習才對。你說為什么?” 他馬上說了爸爸背他、扶他上學的事。(這孩子受傷了,他爸爸天天背著他、扶著他來上學)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班主任對學生的各種信息要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抓住其要害,談到他的痛處。這也是班主任的談話技巧之一。
(二)善于察言觀色。教師需要有察言觀色的能力。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臉變了,語調(diào)不對了,千萬別往死胡同里趕??梢韵茸屗潇o幾分鐘,想一想自己的問題,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冷靜之后再談。
(三)嚴愛結(jié)合。愛的方式不同,教育的效果則不同。不能總是原諒學生,慣著學生,該說 “不”的時候堅決說“不”,要求要嚴,督察要到位,執(zhí)行要堅決,這樣效果才好。
總之,要想規(guī)避師生間的沖突,就離不開一個“愛”字。有一種教育叫“溫情教育”,溫情的核心還是一個“愛”字,沒有“愛”就沒有“溫”的底蘊;溫情有一個“尊”字,特別是一種人格尊重。嚴厲,只不過是溫情教育中一劑苦藥;溫情中有一個“平”字,你把對方平等相待,才能溫起來。教師的溫情就在于與學生的溝通中充滿了愛,愛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也在愛你。這樣,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與矛盾。
參考文獻:
[1]漢斯·蘭克.什么是責任[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