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運
“核心素養(yǎng)”一詞的提出,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智慧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更高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解惑者和人生的指路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使自己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長河,給學生源源不斷地澆灌和滋養(yǎng)。這其中,讀書是關鍵。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閱讀文學經(jīng)典,才能陶冶自我情操,感悟教育的真諦,并把理論的光輝映照到學生身上。當然卷帙浩繁的古今中外經(jīng)典作品是我們一輩子都讀不完的,也許我們做不到“學富五車”,但至少也要做一名“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淵博的學識,不持續(xù)充實自己的儲備,又怎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怎能真正實現(xiàn)“傳道受業(yè)解惑”呢?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保ā睹献印けM心下》)意思是“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真正的語文,風姿綽約,儀態(tài)萬方。真正的語文是剝離了功利之后的本色面貌,也是常讀常新的深度;是活力四射的青春,也是逸興遄飛的詩意……真正的語文是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筆者執(zhí)教王羲之《蘭亭集序》,先播放關于會稽文化的視頻,展示會稽山“清流激湍”“茂林修竹”“流觴曲水”等富有詩意的畫面;接著以朗誦“多少后人臨摹這個字帖,多少后人吟誦這篇文章,又有多少后人追逐這種境界,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時空走進這篇被文人騷客時時吟誦的經(jīng)典文章《蘭亭集序》”的方式,導入詩意的視頻畫面,輔以恰當?shù)恼Z言補充,既讓學生更直觀地欣賞到“流觴曲水”的盛況,感受到一場視覺的盛宴,又讓學生在聽覺體驗中觀照書圣在文學藝術領域成就的巔峰。
學習《雨霖鈴》,欣賞“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一句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河橋望行旅,長亭送故人”“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等詩句。當學生讀到“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一句時自然想到了“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在探究“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為何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時,學生馬上想到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如,李太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在學生這場盛大的詩詞盛會結束后,我順勢總結:“酒”無味,“柳”留人,“曉風”秀麗,“殘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把“楊柳”“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
語文課堂應該是始終貫穿詩情畫意的魅力,始終給予學生真正美的體驗,始終飽含生命的張力。正如提出了“生命語文”的著名教師熊芳芳所說:“語文是美,是文化的生活,是鮮活的生命。語文教育就是要在語文(語言、文章)中弘揚受教育者的獨特個性,激起情感波瀾,讓受教育者置身于生命存在之中去體驗世界的活力、豐富和美,鼓勵受教育者去創(chuàng)造和追求價值多元的人生?!?/p>
蘇霍姆林斯基說:“其實在每一個孩子心靈最隱蔽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那么我必須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p>
于漪老師也提出:“教師要養(yǎng)成傾聽學生的好習慣。學生有很多思想、意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你要教他,教心必須知心,一定要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所以課堂不只是教師展示的場所,它也是引導學生學習思考的場所,實踐文字的場所,要讓學生親自實踐?!?/p>
教學《不自由,毋寧死》,我放手讓學生感悟這篇演講稿的魅力,大膽想象演講稿文字折射出的時代氣息。隨時引導學生對排比句式的誦讀要連貫,反問句式要讀出升調(diào),呼喚的內(nèi)容要讀的高昂,對英國的行為要讀出揭露、質(zhì)問等語氣。觀察指導學生要充滿激情,借助動作、口語,把模擬演講的環(huán)節(jié)處理到位。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演講的魅力,增強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我專門開展了“走進演講現(xiàn)場——做最好的自己”活動,每人十分鐘演講,把課堂變成真正的學生親自實踐的場所。演講過程中,學生積極地用靈動的語言文字審視自我,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在課堂上達到互相激勵促進的最佳效果。
詩酒文章是幸事,育人教書為本能。達之,則一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將煉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