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詩外傳》版本流變的三個階段

      2018-02-11 09:10:46呂冠南
      關鍵詞:宋本鮑叔外傳

      呂冠南

      (山東大學文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0)

      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韓生》中記錄了漢初儒生韓嬰的生平大略,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推《詩》之意而為《內、外傳》數(shù)萬言”之語[1]3794,此處的《內、外傳》即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記錄的《韓內傳》四卷及《韓外傳》六卷[2]2915?!俄n內傳》亦稱《韓詩內傳》,亡佚于宋代;《韓外傳》亦稱《韓詩外傳》,一直流傳至今,也是漢代今文《詩》學唯一一部傳世之作,其價值不言而喻。但今日所見的《韓詩外傳》與韓嬰所撰原本已有顯著不同,不僅在卷帙分化方面出現(xiàn)了變化,在篇章內容等方面亦呈現(xiàn)出不同。清代學者胡賡善(1725—1799)①在《韓詩外傳校注序》中曾言:“《韓詩外傳》非漢時之舊,并非復唐宋之舊。”[3]74這一論斷對于研究《韓詩外傳》的版本流變方面頗具啟發(fā)作用,因其相當準確地指出了《外傳》至少曾有漢本、唐宋本及今本三種面貌。但目力所及,學界對于《韓詩外傳》所經(jīng)歷的這三個階段的版本流變尚未有明確的關注與深入的探討。即便偶有探討者,也多是針對《韓詩外傳》由漢至隋的卷帙變化,這是因為此書在《漢書·藝文志》中為六卷,而至《隋書·經(jīng)籍志》則變?yōu)槭恚?]74,這種卷帙變化是非常容易發(fā)現(xiàn)的。但對于《隋書》之后的唐宋本與今本之間的關系,則鮮有論及,這是因為唐宋本與今本皆為十卷,故多數(shù)學者認為二者并無本質不同,遂忽略了對其間曲折的探討。茲結合文獻記錄及佚文征引情況,對該問題進行考索,以求更加真實地反映出《韓詩外傳》在版本方面的流變歷程。

      一、今本《韓詩外傳》“非漢時之舊”

      所謂“非漢時之舊”,是因為《漢書·藝文志》所載《韓外傳》為六卷,而至《隋書·經(jīng)籍志》已成十卷,可見《韓外傳》的卷帙劃分至遲已完成于隋代,則隋代以降的《韓外傳》顯非漢時舊貌。

      六卷本何以會變成十卷本?前人對這一問題曾有以下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認為多出的四卷為《韓詩內傳》,因為《漢書·藝文志》記錄的《韓詩內傳》便是四卷。最早持這一看法的是清代學者沈家本,他在《〈世說〉注所引書目·經(jīng)部》中提出:“《內傳》則與《外傳》并為一編,故其卷適與《漢志》同,非無《內傳》也。”[5]206此后楊樹達(1885—1956)于1920年撰《〈韓詩內傳〉未亡說》,亦持《內傳》“在今本《韓詩外傳》中”之說[6]217-218,此說較有影響,不僅得到了金德建(1909—1996)、徐 復 觀 (1903—1982)、張 舜 徽(1911—1992)等學者的認可,還在海外產(chǎn)生了一定反響,如美國學者海陶瑋曾對楊文進行了英譯[7],日本學者西村富美子也做出“《內傳》四卷未必沒有混入《外傳》”的猜測[8]。時至近年之間,香港學界仍不乏支持此說的學者②,足見其影響之深遠。但這一看法不能成立,其最大的罅漏已被屈守元(1913—2001)揭出:“前人引《內傳》,早者如《白虎通》,其文皆不在今本《外傳》之中。唐人《群書治要》所引《外傳》,無一條為《內傳》之文混入者,是隋唐時代,《內傳》《外傳》固各自為書也。”[9]1023

      另一種則認為十卷本系由后人劃分六卷本而成。這可以宋人晁公武(1105—1180)《郡齋讀書志·韓詩外傳》所謂“隋止存《外傳》,析為十”之說為代表[10]64。這一看法并非孤懸浮寄,而是有著廣泛的學術認同。例如盧文弨(1717—1795)《校本韓詩外傳序》即謂“《漢志》本六篇,《隋志》則析而為十,非有所坿益也”[11]28,顯然認為十卷本與六卷本僅存在卷數(shù)上的“析”分關系,不存在內容上的“坿益”關系。持類似說法的尚有四庫館臣為《韓詩外傳》所撰提要“自《隋志》以后,即較《漢志》多四卷,蓋后人所分也”[12]136,亦認為十卷本系后人析分六卷本而成,內容上則無差別。由于唐宋時代的《韓外傳》早已煙銷灰滅,故現(xiàn)已無從判斷其在內容上是否對漢時六卷本進行了“坿益”。但可以斷定今本《韓外傳》與唐宋本必然存在內容上的不同,此即胡賡善所謂“非唐宋之舊”。

      二、今本《韓詩外傳》“非唐宋之舊”

      之所以論定今本《韓詩外傳》“非唐宋之舊”,主要是因為唐宋學者徵引的《韓外傳》與今本有明顯差異。具體而言,二者差異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文本不同。這種情況最直觀地體現(xiàn)在元后刻本《韓詩外傳》與宋刻本引《詩》的差異方面。清代學者周宗杬《韓詩外傳校注拾遺跋》謂:“比按《詩考》所載,韓與毛公異文者凡四十有八事,以諸刻校之,符同僅十許事而已。間如‘自羊徂牛’之為‘來?!?,‘勉勉我王,綱紀四方’之為‘亹亹文王’,則諸刻相承,猶沿宋舊;改韓從毛,實昉諸海虞毛氏汲古閣本竄易蹤指,居然可見?!保?3]607用字之別本是體現(xiàn)學派特征的最基本要素,但在毛晉(1599—1659)手里,卻以《毛詩》為據(jù)而盡改《韓詩》異文,直接抹殺了后者在用字方面的獨特之處,無怪乎顧頡剛(1893—1980)先生要說“不知學術源流者不可以事??薄绷耍?4]44。這種“改韓從毛”的誤改,自然造成“非唐宋之舊”的結果。而毛刻本在此后的學界相當流行,正如趙懷玉(1747—1823)《校刻韓詩外傳序》所謂“自明以來,屢有鋟本,惟虞山毛氏較善”[15]24,清代精于斠讎的學人將這類“改韓從毛”本與《詩考》所引宋刻本對校,自然要發(fā)出今本“非唐宋之舊”的慨嘆了。

      第二,篇章不同。如果今本《韓外傳》與唐宋本之別僅體現(xiàn)在用字方面,那么尚可將這種差別歸因于??笔д`,還不足以說明二本存在本質差別。但若今本《韓外傳》與唐宋本在篇章內容方面呈現(xiàn)出顯著區(qū)別,則可證實今本的確“非唐宋之舊”了,因為這種區(qū)別絕非由簡單的??笔д`造成,而是經(jīng)歷過一定規(guī)模的內在結構調整。經(jīng)歷調整之后,今本《韓外傳》與唐宋本便呈現(xiàn)出篇章內容上的顯著差異。對此,梁章鉅(1775—1849)曾有細致的觀察:

      今本非唐宋之舊。書中未引詩詞者,凡二十八處。又《文選注》所引孔子升泰山觀異姓而王者七十余家及漢皋二女事,《漢書·王吉傳》注引曾子喪妻事。又曾慥《類說》卷三十八引東郭先生知宋將亡事,又閔子騫“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語。又顏回望見一疋練事,又孔子謂君子有三憂語,又“出則為宗族患,入則為鄉(xiāng)里憂,小人之行也”云云,凡五條,皆今本所無。則闕文脫簡,均所不免。汲古閣本尤多所竄改。[16]37-38

      周宗杬論今本“非唐宋之舊”,主要還是著眼于用字方面的區(qū)別。梁章鉅則已觀察到了篇章內容上的差異。引文雖有部分失考之處③,但拈出的“闕文脫簡”四字堪稱目光如炬,因為這指出了唐宋本部分篇章在今本中的兩種命運:或全部佚失(即“今本所無”),或部分脫簡(即“書中未引詩詞”)。這一發(fā)現(xiàn)的確是判定今本《韓外傳》“非唐宋之舊”的鐵證。瀧川資言(1865—1946)考證《史記·儒林列傳·韓生》時亦指出:“今存《韓詩外傳》十卷,亦間有闕文脫簡。”[17]4078再次印證了“闕文脫簡”在考察《韓外傳》版本源流方面的重要參考價值。

      第三,篇次不同。前代文獻曾保留過有關唐宋《韓詩外傳》篇次的零星材料,可證其與今本不同。先論唐本篇次之舊。魏徵等人編纂的《群書治要》曾節(jié)錄了《韓詩外傳》的若干篇章,在客觀上保留了該書在唐代的篇次信息。清人許瀚《韓詩外傳校議》曾就此書所錄《韓外傳》與今本之別進行了精細的比較,發(fā)現(xiàn)今本卷三末章與卷五廿三章在唐本卷五中原系一章[18]125-127,今本則割裂為兩章,且分置于卷三與卷五中,可見唐本篇次與今本不同。次論宋本篇次之舊。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記錄了一條有關宋本篇次的珍貴信息,可證宋本篇次亦有別于今本:

      予家有其書,讀首卷第二章,曰:“孔子南游適楚,至于阿谷,有處子佩瑱而浣者??鬃釉唬骸藡D人其可與言矣乎?’抽觴以授子貢,曰:‘善為之辭?!迂曉唬骸釋⒛现晏焓?,愿乞一飲以表我心?!瘚D人對曰:‘阿谷之水流而趨海,欲飲則飲,何問婦人乎?’受子貢觴,迎流而挹之,置之沙上,曰:‘禮固不親授?!鬃映榍偃テ漭F,子貢往請調其音。婦人曰:‘吾五音不知,安能調琴?’孔子抽絺绤五兩以授子貢,子貢曰:‘吾不敢以當子身,敢置之水浦?!瘚D人曰:‘子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切④有狂夫守之者矣?!对姟吩唬骸嫌袉棠荆豢尚菹?。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酥^也?!庇^此章,乃謂孔子見處女而教子貢以微詞三挑之,以是說《詩》,可乎?[19]313

      引文系檃栝《韓外傳》“孔子南游適楚”章而成,并非轉引全文。但問題之鈐鍵并不在此,而在于“首卷第二章”五字,因為這清楚地說明了宋代慶歷刻本《韓詩外傳》卷一第二章為“孔子南游適楚”章。但自元刊本以降,《外傳》卷一第二章皆為“傳曰夫行露之人許嫁矣章,其后(第三章)始為“孔子南游適楚”章。由此可見,慶歷本與今本篇次有所不同。

      至此,則《韓外傳》自漢至今,最少已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漢時六卷本;第二階段,隋至宋時十卷本;第三階段,元代以來十卷本。其間包含了兩次較大的變動,即第一階段至第二階段的變化至少體現(xiàn)在卷帙方面,但篇章內容有無變動,尚無法確定;第二階段至第三階段的變化則集中體現(xiàn)在篇章內容方面,既存在某些原有篇章的全文或部分佚失,也包含篇章次序的變更。第一次變化由于呈現(xiàn)為卷帙擴充,故較亦發(fā)現(xiàn);第二次變化則由于卷帙相同而具備較大的隱蔽性,故不易察覺。

      三、唐本與宋本《韓詩外傳》的關系

      最后須略加探討的是,隋至宋時的十卷本《韓詩外傳》是否亦存在不同?這一問題牽涉隋、唐、宋三代,但隋本詳情已不得而知,故此處僅能探討唐本與宋本是否有別。就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二本當屬同一系統(tǒng),在內容上沒有差別。因為《外傳》有部分篇章雖不見于今本,但卻為唐本和宋本所共有,據(jù)此可證唐本的面貌較為完整地保留到了宋代。例如唐人所見《韓詩外傳》有一條云:

      昔鮑叔有疾,管仲為之不食,不內漿,寧戚患之。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士為知己者死,馬為知己者良。鮑子死,天下莫吾知,安用水漿?雖為之死,亦何傷哉?”[20]434

      按此條不見今本,卻見于宋本《外傳》。其證為《冊府元龜》卷八八一引《韓氏外傳》:

      鮑叔有疾,管仲為之不食,不內水漿。寧戚患之,曰:“鮑叔有疾,而為之不內水漿,無益于鮑叔,又將自傷。且鮑叔非君臣之恩、父子之親,為之不內水漿,不亦失宜乎?”管子曰:“非子之所知也。昔者吾嘗與鮑叔負販于南陽,而見辱于市中。鮑子不以我為不勇者,知吾欲有名于天下。吾與鮑子說諸侯,三見而三不中,不以我為不肖者,知吾不遇賢主人。吾與鮑子分財而多自與,不以我為貪者,知吾貧無有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士為知己者死,馬為知御者良。鮑子卒,天下莫我知,安用水漿?誠有知者,雖為之死,亦何可傷乎?”[21]10233

      《韓氏外傳》即韓嬰所作《外傳》。將引文與上引唐本之文對勘,可知二者徵引了同一篇當時可見的《韓詩外傳》之文,唯一的區(qū)別是唐人系節(jié)引,故較為簡略;宋人當系全引,故頗為詳細。前已言及,這一材料既見于唐本,又見于宋本,卻不見于今本。合理的解釋是,唐本與宋本同源,故書中均有此章;今本與唐宋本異流,故遺失了此章。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如《藝文類聚》卷八三[22]1422及《太平御覽》卷四七四[23]2176均引《外傳》所載楚襄王聘莊子事,《文選·古詩十九首》李善注[24]412及《太平御覽》卷一四六[23]712均引《外傳》所載趙簡子事,皆為僅見唐宋本而不見今本的篇章,可見唐本與宋本確存在穩(wěn)定的同源關系,而今本則來自區(qū)別于唐宋本的另一套文本系統(tǒng)。這些例證,也再次印證了胡賡善謂今本“非漢時之舊,并非復唐宋之舊”的論斷。

      注釋:

      ① 姚鼐(1731—1815)《歙胡孝廉墓志銘》記胡賡善“年七十四以卒,嘉慶三年十二月九日也,見氏著:《惜抱軒詩文集》卷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211頁。據(jù)嘉慶三年(1798),賡善七十四歲,可逆推其生于雍正三年(1725)。然嘉慶三年十二月九日為公元1799年1月14日,雖農歷仍屬嘉慶三年,而公歷已進入1799年,故賡善之卒年應定為1799。

      ② 例如何廣棪對于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發(fā)出的《韓詩外傳》“卷多于舊”的疑惑,便引錄了楊樹達、張舜徽之說,謂:“觀楊、張二氏所論,足證《內傳》未亡,乃在《外傳》之中;故今之《外傳》‘卷多于舊’,殊不足怪?!币娛现骸蛾愓駥O之經(jīng)學及其〈直齋書錄解題〉經(jīng)錄考證》,《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二編第4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205頁。

      ③ 例如梁氏謂《類說》所引“孔子謂君子有三憂語”及“出則為宗族患,入則為鄉(xiāng)里憂,小人之行也”不見于今本,實則分別為今本卷一第十九章及卷四第二十章之文,見許維遹:《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8頁,149頁。

      ④ “切”,通行本均作“竊”。許維遹《韓詩外傳集釋》、屈守元《韓詩外傳箋疏》俱失校。按“切”乃“竊”之俗字,見《三國志平話》《嬌紅記》,參劉復,李家瑞編:《宋元以來俗字譜》,北平: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年,60頁。

      猜你喜歡
      宋本鮑叔外傳
      管鮑之交
      清代重刊宋本《陶淵明集》黃國瑾批語鉤沉
      名作欣賞(2022年3期)2022-03-11 17:00:27
      隋唐外傳(第二集)
      隋唐外傳(第一集)
      隋唐外傳(第三集)
      隋唐外傳(第二集)
      宋本《荀子·性惡》全文校注
      真誠交往,知人善薦
      美文(2020年18期)2020-09-09 07:28:11
      心底無私天地寬
      人民周刊(2020年15期)2020-08-31 14:48:26
      與人相處,不累最舒服
      白玉县| 乐至县| 吉木乃县| 嘉禾县| 庆城县| 金塔县| 正蓝旗| 阳城县| 泽州县| 新龙县| 阿拉善右旗| 江门市| 册亨县| 淅川县| 阳城县| 射洪县| 阳朔县| 汨罗市| 平湖市| 山阴县| 吴川市| 如皋市| 左权县| 益阳市| 永济市| 浦北县| 丰宁| 天祝| 吴堡县| 安徽省| 通渭县| 花莲市| 盐源县| 麦盖提县| 新昌县| 海宁市| 邵阳县| 广南县| 江孜县| 巴林左旗|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