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摘 要】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曲問”比教師直接提問,更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的積極性,“曲問”的過程,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讓學生積極走進文本探究,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巧妙“曲問”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這樣做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在以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問題都是直接式的提問,所有的問題都是單刀直入,這樣的方式在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方面效果不是很好。而今天我們探究的“曲問”的提問方式,就很好地彌補了這樣的不足?!扒鷨枴?,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教師暗示性的問題的旁敲側擊下,產(chǎn)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感悟,最終實現(xiàn)深度探究的目標。
一、指導探究路徑,化繁為簡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現(xiàn)深度解讀文本的目標,就要注重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深入文本解讀。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曲問的方式,根據(jù)探究的目標和路徑進行提問,這樣讓學生在教師的暗示下輕松掌握文本內容,解決教學中的疑惑,輕松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實現(xiàn)深度閱讀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船長》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采用了這樣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預設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將指導學生理解哈爾威船長臨危不亂的精神作為教學重點之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于哈爾威船長身上的這種精神的認識并不完整,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沒有繼續(xù)追問,而是另辟蹊徑,從別的角度進行問題設計,具體的問題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關于沉船的有關資料嗎?在你們閱讀或者觀看這方面資料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受?”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大家紛紛搜尋自己的記憶,有學生提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故事,這時,教師為學生播放了泰坦尼克號沉沒一段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哈爾威船長的精神特點,這時學生們體會到在生死攸關的時候,哈爾威船長能夠沉著冷靜地處理問題,甚至在人們不聽指揮的情況下,用槍來壓制慌亂的人群,這都是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的表現(xiàn),正是船長的沉穩(wěn),才讓一船的人得救,他不愧是一個大英雄。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如果在學生出現(xiàn)理解困難的時候仍然讓學生思考下去,學生可能會對文本失去探究的興趣,而教師采用迂回的方式轉換角度進行提問,就讓學生的思路更加開闊,學生有了明確的探究路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不會感覺特別困難,這樣的提問讓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消除學生深度解讀的畏難情緒,讓學生的探究更加輕松。
二、激活豐富想象,咀嚼語言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語言,而課堂教學中的曲問,讓學生的想象力得以發(fā)揮,學生們能夠在教師的問題指引下張開想象的翅膀,咀嚼文本中的精妙用語,在機巧曲問的引導下,玩味文本語言的效果,要遠遠好于直接的揣摩和品味。
在教學《荷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揣摩、品味文本語言的時候,就沒有采用直接切入的提問方式,而是采用了曲問的方式,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一般的課堂提問,指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就會這樣提問:“你覺得這些句子的妙處是什么”“你覺得文本語言的特色是什么”,但是,教師沒有這樣提問,而是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提問,“你最喜歡文本中的哪句話?這句話讓你想到了什么?”這樣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教師鼓勵學生可以大膽展示自己的看法,于是學生們大膽想象,積極展示自己,有的學生這樣表述:“我覺得文本中的‘冒字用得很好,它將靜態(tài)的荷花寫得活靈活現(xiàn),我仿佛看見了荷花生長的過程?!?/p>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曲問,在最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們通過大膽的想象,又從中體會到了文本語言的精妙之處,這樣比直接的提問更加鍛煉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學生順利突破咀嚼文本語言的重點目標。
三、鼓勵個性解讀,創(chuàng)造思維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根據(jù)這樣的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讀文本內容,而有效的曲問讓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廣闊平臺,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抓住學生的特點設計曲問,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逐段逐句分析文本進行提問,而是在學生整體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出示了這樣的探究問題——普羅米修斯的行為是不是盜竊行為?應不應該批判他?這樣的問題讓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子激發(fā)出來,大家紛紛展示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行為肯定是盜竊行為,宙斯對他的懲罰是應該的,因為每個人犯了錯都要接受懲罰。還有的學生認為普羅米修斯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去盜火,正是因為他盜來的火種人類才過上溫暖的生活,普羅米修斯是人類的恩人,是一個英雄,宙斯太殘忍了。
這樣,教師迂回曲折地提問,讓學生們激烈地辯論起來,這樣的做法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激烈的辯論,學生們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對于普羅米修斯的形象特點有了更加準確而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是巧妙曲問帶來的。
總而言之,曲問和直接的提問相比,更具創(chuàng)新性和趣味性,在教師暗示、迂回的提問中,學生的思路更加準確開闊,思維更加活躍,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高,而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更加靈活生動。
【參考文獻】
[1]李玉鳳.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八個注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2]宋玉偉.激發(fā)個體見解碰撞,彰顯課堂教學交響——淺談課堂教學提問的策略[J].教師,2013(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