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土地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管理實踐問題的分析能力,在借鑒BMPs效益評價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廣東海洋大學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三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提出了“一、二、三階梯法”的教學組織方法,并運用在廣東海洋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土地管理學》的課程教學中,以期為同類院校同類專業(yè)該門課程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土地管理學;教學組織;BMPs效益評價理論;“一、二、三階梯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3-0131-03
土地管理學即是介于土地科學和管理科學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學科,主要研究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論,相關法規(guī)的法理解釋及其適用,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等管理手段在土地管理實踐中的綜合運用,以及如何分析和解決社會經濟活動的各種土地問題,如何合理組織土地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態(tài)、經濟及社會效益[1]。
《土地管理學》作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來解決實踐土地管理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土地管理的熱點問題隨之發(fā)生改變,土地管理的實踐也跟著改變。因此,在《土地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必須隨著實踐需求做出相應地調整,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近年來,高校教師對如何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展開了大量研究,例如,朱道林等認為土地管理學是土地科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土地科學研究域的重要內容,是研究土地科學中側重土地公共屬性、社會屬性問題研究的領域[2]。廖元焰強調土地管理學科中高等測繪教育的不可或缺作用,認為土地管理專業(yè)即為現代土地測量學,并對如何提高測量教學提出見解[3]。馮新偉在梳理土地管理實踐工作重點的基礎上,提出了結合管理實踐的《土地管理學》課程教學重點[4]。齊艷紅等從師資力量、合作企業(yè)、學生就業(yè)取向、社會需求4個方面探討了校企聯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認為《土地管理學》課程實施校企聯合教學模式可行[5]。由此可見,不論是從課程的人才培養(yǎng)導向,還是課程的教學側重,教師們授課的目標都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分析和解決一定的土地管理實踐問題的能力。為此,筆者結合廣東海洋大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嘗試運用最佳管理實踐(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效益評價理論,應用于《土地管理學》課程教學中。
1 BMPs效益評價理論簡介
最佳管理實踐主要應用于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治中,是對流域水文、土壤侵蝕、生態(tài)及養(yǎng)分循環(huán)等自然過程產生有益于環(huán)境,以及保護流域水環(huán)境免受農業(yè)生產活動導致的污染的一系列措施??梢苑譃楣こ檀胧┖头枪こ檀胧ü芾泶胧?類,其中非工程措施是一些新管理措施的操作程序或現有管理措施的改進,如耕作管理、養(yǎng)分管理、景觀管理等[6]。
在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治中,BMPs效益評價包括環(huán)境效益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2個方面。環(huán)境效益評價主要有定點觀測和模型模擬2種方法。定點觀測通過觀測比較實施治理措施和未實施治理措施時的流域產出(泥沙、氮、磷等污染負荷)來評價措施有效性;利用模型模擬方法,在模型參數測定和驗證的基礎上,分別對未實施BMPs和實施BMPs的2種情景進行對照模擬,根據模擬結果評價措施的有效性,該方法是當前農業(yè)最佳管理措施和非點源污染控制研究中廣泛采用的方法。經濟效益評價包括BMPs成本(如建設費、維護費等)和農戶實施BMPs后收益變化(經濟收入的增加或減少)2個方面[7]。
BMPs效益評價的核心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定量化方法開展評價。依據廣東海洋大學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三能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實際情況[8],借鑒該理論思路,在《土地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從管理效果和實踐效果2個方面建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評分法開展評價(如表1)。評價的結果反作用于《土地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推動修正評價指標及其分值,從而形成相對封閉的有效管理評價系統。
2 教學組織
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實現既定的課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圍繞《土地管理學》教學評價指標,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采用全過程教學的“一、二、三階梯法”組織教學,即教學實施前的“一個講在前面”,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二個過程參與”和教學實施后的“三個考核公示”。
2.1 一個講在前面 在正式授課前,即教學實施前的第1堂課,從上課紀律、教學要求、文獻閱讀、教學安排和教學考核幾個方面和同學們講在前面。
2.1.1 明確上課紀律 一是公開主講教師個人信息,包括電話、郵箱、QQ、微信等,讓同學們對授課教師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要求班長、學習委員向授課教師提供電話、郵箱、QQ、微信等,為師生課程學習互動建立交流通道。二是公開紀律要求,明確上課講話,曠課、遲到、早退和請假的紀律懲處標準;要求班委的紀律檢查委員每堂課做好課堂紀律記錄,下課時交由任課教師簽名確認。三是重視課堂行為規(guī)范,即上課時衣著要得體,遲到時要從前門進教室并且喊報告,上課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回答和討論問題要傳播正能量,手機要靜音特別是未經允許不可以拍視頻等。如果違反學生行為規(guī)范,教師有權及時制止,直至請學生離開課堂且以曠課論處。
2.1.2 明確教學要求 一是上課認真做好筆記,教學結束后檢查筆記記錄情況,并按百分制記入成績,做為課堂筆記的考核依據,且做為期末考試的主要題庫。二是認真準備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成績按百分制記入到課堂回答問題的考核中。三是閱讀課后主要參考文獻,其內容是主題探究和案例判斷的主要素材來源。
2.1.3 引導文獻閱讀 文獻分類主要有書籍類、期刊類、規(guī)程類、網站類。書籍類主要包括其他土地管理及其相關教材,必讀的有朱道林主編的2016年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土地管理學》(第二版),王萬茂主編的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土地資源管理學》(第二版),張正峰主編的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土地資源管理學》。期刊類主要推薦刊登專業(yè)前沿性內容的刊物,必讀的有《中國土地科學》、《中國土地》、《地理學報》、《自然資源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規(guī)程類主要推薦《城鎮(zhèn)土地分等定級規(guī)程》、《農用地分等定級規(guī)程》、《農用地估價規(guī)程》。網站類首推教材配套——華中農業(yè)大學張安錄教授建設的《土地管理學》國家精品課程網站,其次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估價師協會、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中國土地網、中國土地市場網。
2.1.4 公開教學安排 公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教學大綱包括課程概況、課程簡介、課程性質、教學目標、理論教學內容及其每一章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實踐教學內容及安排、課程考核要求和課外閱讀參考資料。教學計劃是把教學大綱中的教學內容細化到第個學時第節(jié)課的上課時間;教案是體現教學計劃中每節(jié)課授課的詳細內容。三者從概括到具體,層層遞進,互為補充。
2.1.5 公開教學考核 對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進行詳解,管理分70分、實踐分30分。在管理分中,期末考試占50分,分別從基本知識、較難知識和綜合知識3個方面出試題,目的是既讓同學們掌握基本知識,又拉開成績差距,確保勤奮的學生考出好成績;出勤考核10分,從曠課、遲到、早退和請假4個方面考查。即曠課1次扣10分,隨機抽檢曠課3次全班通報,曠課四次以及取消考試資格,終結考核為0分;遲到和早退1次分別扣5分;正式請假即履行完整的請假手續(xù)者不扣分,否者以曠課論處。課堂考核10分,從課堂紀律、回答問題和課堂筆記3個方面考查。在課堂上講話影響周圍同學學習的,第1次給予警告,第2次以遲到論處,第3次以曠課論處;隨機抽查回答問題,視回答情況給予0~10加分,主動回答問題者加分翻倍;從課堂筆記的完備度量化分數,以百分制計算,占課堂考核比重的0.3。在實踐分中,主題探究案和案例判斷各為15分。主題探究以論文形式考查;案例判斷分成案例組織和案例分析,分別為40和60分。以小組形式研討案例,由組長確定分工,教師只對案例的結果進行考核,考核分在80分以上,則組長在考核分上再獎勵10分(最高100分),反之組長則在考核分上扣減10分(最低0分)。
2.2 二個過程參與 “二個過程參與”指課堂主題探究參與和案例分析參與。根據該門課程的內容體系以及先修的《管理學》、《土地資源學》、《地籍管理學》和《土地經濟學》的課程內容,確定授課的重點在土地權屬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市場管理3大部分。結合授課時的土地管理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確定課程主題探究和案例分析的學習任務。
2.2.1 主題探究 主題探究的題材很廣泛,可以是土地權屬管理中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利用管理中的耕地保護的困境與解困、土地市場管理中的農地流轉和農村建設用地流轉的制度改革問題。2014年1月中央1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yè)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第20條專門提出“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征地制度改革是當前的熱點問題之一,為“三塊地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笆终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作為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學習耕地保護的科學知識,針對當前耕地保護的困難開展主題研討極具意義。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yè)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流轉”。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fā)展農業(yè)適度規(guī)模經營的意見》,提出堅持一切從國情和農村實際出發(fā)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農地流轉的實踐內容非常豐富,暴露的問題很多,主題學習的意義重大。
2.2.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可以聚焦在土地權屬管理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確認與流轉管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確認與流轉管理,土地權屬糾紛的調處。比如侵犯他人土地承包經營權,破壞國家耕地保護制度的案例。例如,2013年4月,村民胡某因兒子結婚需建新房。經過申請,村委會在村里的統一規(guī)劃區(qū)內為他劃定了宅基地,但胡某嫌位置偏僻,遲遲未建。同年底,胡某在本村村民尤某的承包地中“相中”了理想的建房位置,便不顧承包人的阻攔,毀掉尤某的核桃樹苗9棵,強行開挖、碾壓地基,占地面積達300m2。無奈之下,尤某申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制止胡某的違法行為,賠償自己的損失。國土資源局在查清事實后,認為胡某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土地使用權,遂依據《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guī)定作出處理決定,責令胡某停止侵害,并在決定生效后后10d內恢復耕地原貌,并按評估價格賠償尤某的果樹損失。同學們可以從中思考分析:國土資源局作出處理決定是否正確?這是一起怎樣的土地案件?胡某應當承擔什么類型的法律責任?依據是什么?等等。
2.3 三個考核公示 “三個考核公示”是指終結考核題型公示、平時考核和實踐考核分數公示。課程結束時,當場宣布終結考核題型及數量和分值,以及終結考核時間,考試類型(閉卷考試)。課程結束后,公開平時考核(包括出勤考核和課堂考核)分數及其詳細記錄與計算過程,實踐考核(包括主題探究和案例判斷)分數及其詳細記錄與考核標準。學校正式放假前,完成考試成績和平時考核成績、實踐(實驗)考核成績按比例系數(0.5∶0.2∶0.3)輸入到學生成績查詢系統中,供同學們公開查詢。若同學們對終結考核成績有異議,可以按學??荚嚦煽儠娌樵冝k法,查詢卷面成績和試題標準答案與評分標準,確保做到課程考核結果公開、公平、公正。
3 結語
運用BMPs效益評價理論,結合廣東海洋大學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三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提出采用“一、二、三階梯法”組織教學,并運用在廣東海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土地管理學》的課程教學中。結果表明,BMPs效益評價理論指導下的“一、二、三階梯法”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基礎上掌握土地管理的新知識,提高了學生們對實踐問題的思考與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們在考研和就業(yè)面試中對土地管理新政策和實踐問題的應對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們的面試成績。
參考文獻
[1]陸紅生.土地管理學總論(第2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7:10.
[2]朱道林,張立新,杜挺.論土地管理學的學科內涵與研究范式[J].中國土地科學,1997,31(9):7-14.
[3]廖元焰.高等測繪教育在土地管理學科的現狀與發(fā)展[J].測繪信息與工程,1999,(1):31-34.
[4]馮新偉.結合管理實踐的《土地管理學》課程教學重點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6):113-114.
[5]齊艷紅,王蘭霞,張守忠,等.土地管理學校企聯合教學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10):227-228.
[6]Utler G.B.,Srivastava P..An Alabama BMP Database for Evaluating Water Quality Impacts of Altern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s[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7,23 (6): 727-736.
[7]楊林章,馮彥房,施衛(wèi)明,等.我國農業(yè)面源污染治理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3,21(1):96-101.
[8]吳明發(fā).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三能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革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5):150-15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