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伏邪理論論治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2018-02-18 06:07:18王愛迪馬霖王紅謝東杰左翔宇王浩瀾劉寶山
      新中醫(yī) 2018年6期
      關鍵詞:伏邪瘀血病機

      王愛迪,馬霖,王紅,謝東杰,左翔宇,王浩瀾,劉寶山

      1.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天津 300052

      2.天津醫(yī)科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070

      3.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皮膚、黏膜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者可有內臟、甚至顱內出血,危機生命。本病成年人發(fā)病率為5~10/10萬[1]。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案包括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和靜脈丙種球蛋白,免疫抑制劑、切脾、血漿置換、輸注血小板等,雖然升血小板較快,但效果僅限于維持,易反復,尤其對于慢性難治性ITP患者,一直是臨床的難點。臨床中約有25%的ITP患者轉化為慢性ITP,患者病情反復,容易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ITP與中醫(yī)學陽斑、斑毒、葡萄疫等的表現(xiàn)相類似,也可出現(xiàn)衄血、便血、尿血等癥狀,統(tǒng)歸于中醫(yī)學血證范疇。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治療ITP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減少西藥藥量,幫助減停激素,防止病情反復等作用?;谂R床總結,筆者從伏邪理論的角度探討ITP的病機治療原則,為臨床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 伏邪理論的淵源

      伏邪是指伏藏于體內而不立即發(fā)病的病邪。伏邪理論起源于《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是對伏邪的最早認識?!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溫?!敝赋龇暗陌l(fā)病與人體正氣是密切相關的。隨著歷史的推演,歷代醫(yī)家對于伏邪的認識不斷深入。宋·朱肱在《傷寒類證活人書》中說:“伏寒化溫而發(fā)病,實必感受時令之氣?!闭f明伏邪在體內伏藏,日久可以發(fā)生性質的轉變。清代劉吉人在《伏邪新書》中曰:“初感治不得法,正氣內傷,邪氣內陷,暫時假愈,后仍復作者,亦謂之伏邪;已發(fā)治愈,而未能盡除病根,遺邪內伏后又復發(fā),亦謂之伏邪。”指出伏邪不僅有外感所致,有一些內傷疾病,由于失治誤治,未能祛除邪氣,導致病邪潛伏,成為伏邪。

      2 伏邪理論與ITP發(fā)病機制的關聯(lián)

      2.1 伏邪的發(fā)病過程 伏邪具有隱匿的特點,在疾病的緩解期,由于伏邪并沒有出現(xiàn)相應病機的外化,患者本身并無主觀不適的感覺,表現(xiàn)為無證可辨,有證無候,醫(yī)生無法單純的通過四診信息來判斷伏邪的存在[2]。但伏邪在體內郁久,可與體內的病理產物相合,如痰、瘀、濕、熱等,病理性質虛實夾雜,導致疾病更加復雜。伏邪的發(fā)病與體內邪正雙方力量的變化相關,伏邪在體內積聚日久,勢力累積到一定程度而爆發(fā),或是外邪侵襲,引動體內的伏邪,內外相合而發(fā),伏邪在體內隱藏,即為正氣在本身不足的基礎上繼續(xù)暗耗的過程[3]。伏邪潛伏人體可導致疾病纏綿不愈,不僅導致疾病復發(fā),且會使病程進展。正氣的充盛與否,決定了機體能否與邪氣抗衡,不僅決定了邪氣是否能潛入機體之中,也決定著伏邪發(fā)病與否及何時發(fā)病,故正虛貫穿于伏邪病機的始終。

      2.2 IT P的病機特點 臨床上ITP的表現(xiàn)與伏邪的發(fā)病特點十分類似。ITP起病隱匿,往往患者不自知,多在查體時發(fā)現(xiàn),或由于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感受風熱之邪,或七情內傷等,內外相合導致急性發(fā)作。伏邪藏于血分,故病變多表現(xiàn)為血不循經,犯溢肌膚,發(fā)為紫癜;損及腸胃,則見便血、嘔血;邪熱下行,則可見血尿。有研究認為,骨髓產生血小板的能力下降,具體表現(xiàn)為巨核細胞產板不良,導致的血小板數(shù)量下降或質量異常,以及血小板自身抗體形成,導致出現(xiàn)體液和細胞免疫介導的血小板過度破壞,這二者共同導致了ITP的發(fā)生[4]。骨髓內環(huán)境不佳,產板不良是“正虛”的病理基礎;而血小板自身抗體形成,破壞過多,則是“伏邪”引動后的病理過程。

      3 伏邪理論指導ITP的治療思路

      3.1 正邪消長與IT P的病理變化 伏邪內蘊是導致本病反復發(fā)作,急性期、緩解期交替的重要因素。在急性期,本來隱匿的伏邪因外邪或其他的刺激外化出來,侵襲血分,表現(xiàn)為邪熱迫血妄行,血液不能循經分布,犯溢肌膚、黏膜甚至內臟,病勢較急,病情較重,侵及多個部位及臟腑。“離經之血便是瘀”,病邪的發(fā)生又導致了瘀血進一步形成,故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形成了伏邪,埋藏在體內。瘀血在體內蓄積不能祛除,雖暫時不表現(xiàn)出來,但可化火、化燥、生熱、生風,當有外邪引動,則容易導致再一次的出血發(fā)生。在緩解期,虛證成為主要證候特征?!靶爸鶞悾錃獗靥摗?,正氣虧虛是伏邪能夠沉積的內環(huán)境。脾胃為后天之本,脾主統(tǒng)血,在病程的緩解期,患者可呈現(xiàn)出以“虛損”為主的病癥表現(xiàn)。因脾主統(tǒng)血,故多以脾氣虛為主,可見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胖有齒痕等。本病遷延日久,熱邪久伏于血中,灼傷陰液,久病及腎,表現(xiàn)為陰虛燥熱、盜汗、腰膝酸軟差等。

      3.2 伏邪理論指導IT P治療的臨床實踐 針對ITP緩解期和急性期交替的特點,在治療上也應根據(jù)病程的不同特點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法則。在疾病急性期,多以邪實為主,以邪熱破血、瘀血阻滯常見。在疾病慢性期,以正虛為主,又分為陰虛火旺證和氣虛不攝證之不同。

      3.2.1 邪熱破血證 此類患者前期多有外邪入侵的病史,邪犯肺衛(wèi),但因機體抵抗力較弱,未能將邪氣全部祛除,邪熱伏藏于血分,伺機發(fā)作。發(fā)作時病情較急,出血廣泛,表現(xiàn)為皮下瘀斑色紅,量多可聯(lián)合成片,除了皮下出血外,也可見尿血、便血、崩漏、顱內出血等,同時可伴有發(fā)熱,或僅自覺體溫升高,手足心熱,口干渴,舌紅有點刺,脈數(shù)有力。

      3.2.2 瘀血阻滯證 此類患者多因ITP反復發(fā)作,離經之血積累形成瘀血,又形成新的致病因素?;颊吲R床多表現(xiàn)為面色黧黑后晦暗,口唇、爪甲色紫暗,皮膚可見散在瘀點或瘀斑,陳舊及新發(fā)均可見到,可兼有失眠、心悸、胸腹刺痛、夜間加重,舌暗紅、少苔,脈澀或結代。

      3.2.3 陰虛火旺證 本證患者可因體質原因或久病遷延,導致邪熱內伏,久則耗傷陰津,陰虧則虛火內生,灼傷血絡而出血。臨床多見于久病應用激素治療中的患者,可見皮膚斑色鮮紅或深紅,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3.2.4 氣虛不攝證 緩解期較多見,可分為脾氣虛和腎氣虛。脾氣虧虛的患者可見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女性或可見月經量少澀淡或淋漓不盡,舌質淡、苔白,脈細弱。腎氣虛的患者因“久病及腎”,ITP日久血虧不能濡養(yǎng)腎臟,腎失所養(yǎng),而腎主精,精血不能互化又加重了ITP的病情,此類患者多為ITP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者,皮膚可見陳舊性的瘀斑,皮膚色澤晦暗,伴四肢乏力,腰膝酸軟,舌暗紅、少苔,脈細弱。

      可見,伏邪是ITP的病機和證候的重要因素,也是本病反復發(fā)作的根源所在。ITP在臨床常表現(xiàn)為有病無證,使得醫(yī)者在處理起來無從下手,故對病機和病程的把握就顯得尤其關鍵,但臨床中患者的證候是復雜的,可以熱瘀同在,也可虛瘀熱皆有,多因并存?;诖耍P者創(chuàng)制了針對伏邪病機,以益氣養(yǎng)陰、清熱化瘀的治療原則治療,并針對熱、虛、瘀設立對應方劑,犀角地黃湯清熱化瘀、當歸補血湯益氣補血、二至丸補腎健脾,在臨床酌情調整側重方向進行治療。伏邪理論在闡述ITP的病機和指導治療上有重要作用,能夠讓我們治療ITP時有的放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在臨床運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止血與血栓學組.成人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6,37(2):89-93.

      [2]張鑫,張俊龍,郭蕾,等.伏邪特征的詮釋[J].中醫(yī)研究,2006,19(4):11-14.

      [3]劉清泉,高潔.伏邪探源[J].中醫(yī)雜志,2011,52(2):95-97.

      [4]Fogarty P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adults: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J].Hem Oncol Clin North Am,2009,23:1213-1221.

      猜你喜歡
      伏邪瘀血病機
      李忱主任從“伏邪成瘀”論治DKD理論經驗*
      尋找伏邪的蛛絲馬跡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04
      伏邪學說溯源及后世研究現(xiàn)狀
      中醫(y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卒被損瘀血候”導引法
      小心盆腔瘀血綜合征被誤診為盆腔炎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足部采血后瘀血減少的影響
      伏邪概念實質探析
      老年癡呆病中醫(yī)病因病機及治療
      高血壓病中醫(yī)病機探討
      阿拉善右旗| 雅江县| 延川县| 米易县| 利津县| 铜梁县| 朔州市| 肥东县| 墨江| 阳高县| 盐山县| 永善县| 抚顺县| 罗田县| 龙山县| 台东县| 林西县| 山西省| 德保县| 辉县市| 拜城县| 阳江市| 永平县| 辽阳县| 云和县| 延吉市| 肃宁县| 德令哈市| 体育| 荃湾区| 邛崃市| 安图县| 高邮市| 彩票| 昭觉县| 平泉县| 玉树县| 什邡市| 竹溪县| 延边|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