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萱
【摘要】? 服飾是對社會經(jīng)濟文化基礎(chǔ)的反映,那么,中國古代服飾代表了什么樣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和反映了什么樣的政治制度?這就需要我們?nèi)ヌ剿?。本論文研究了中國歷史上的幾種服飾及它們與當時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開明、繁榮的環(huán)境下,服飾文化會絢麗而繁華;相反的,在混亂、貧困的環(huán)境下,服飾文化往往會簡單樸素。同時,戰(zhàn)火和外來文化也會對其產(chǎn)生一定影響 。這說明社會生活的環(huán)境導致了服飾文化的產(chǎn)生和更替。
【關(guān)鍵詞】? 服飾文化 政治制度 環(huán)境 社會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2-281-01
0
屈原的《九歌·山鬼》中有“被薜荔兮帶女蘿”的詩句,描寫的是穿草裙以花為飾的山鬼形象。其實服裝的雛形是把草葉獸皮披在身上用于遮擋風雨和接近獵物,而服飾文化直到夏商周時期才開始成形。
一、身份的象征——極具宗教色彩的先秦服飾
中國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等神話傳說,先秦的人們懷著對神明的敬意開創(chuàng)了一套用于祭祀和典禮的冕服制度。直至周時冕服制度已經(jīng)完善:以祭祀對象和儀式輕重分六冕,又以祭祀者的身份分等級。其實這也是分封制、宗法制的影響,周天子作為分封制中的最高統(tǒng)治者,把權(quán)力分給各級諸侯,再層層分封下去;又是宗法制的最大宗,是權(quán)力的最高點。各級的服裝不同,像周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玉藻,貫十二塊朱、白、蒼、黃、玄五彩玉象征著五行生克歲月運轉(zhuǎn)。而公為九旒九枚三彩玉,侯伯為七旒七枚三彩玉,子男則只有五旒三枚三彩玉。這是一套嚴格的服飾等級制度,不允許違背。這便有了尊卑之分,也提醒著各諸侯對周天子的忠心。周朝冠服制度被孔子大為稱頌和推崇是因為它符合中國受分封、宗法制影響下的傳統(tǒng)思想和禮樂制度。用冠服來區(qū)分尊卑上下,也可以輔助政治,這也是為何中國的身份尊卑制度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原因。從宗教色彩來講,冕服上的十二章紋人們對天地自然、先祖神明的崇敬。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山,取其穩(wěn)重、鎮(zhèn)定之意;龍,取其神異、變幻之意;華蟲,美麗花朵和蟲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養(yǎng)之意;藻,取其潔凈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粉和米有所養(yǎng)之意;黼,取割斷、果斷之意;黻,取其辨別、明察、背惡向善之意。天子冕服上會有完整的十二章紋,象征上天之子,是最能受到神明庇佑的,但在諸侯中則多為七章五章紋。這也是身份等級與宗教的融合。
二、絢麗開放——大唐盛世服飾
唐朝作為隋朝后又一大一統(tǒng)王朝,將全國的經(jīng)濟文化軍事政治都發(fā)展到了巔峰,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接納了海內(nèi)各國各名族的交流學習,外交頻繁而開放。此時唐朝的紡染織技術(shù)也空前發(fā)達,許多輕薄、透明、細柔的布料被發(fā)明出來,又因為外交,吸收了波斯的風格。這也就造成了唐朝服飾“非濃艷不取”的局面,唐服上甚至還有金銀鑲嵌,有各種鳥獸花紋。唐服的美不是清淡純真,不是矯揉造作,而是透著一股大氣雄渾,自信朝氣的魄力。
唐服種類多樣,裙、衫、帔是女子必須的三件服裝。正如唐朝的牛僧孺《玄怪錄》中:“小童捧箱,內(nèi)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唐朝女子多穿襦裙,而不同場合就有不同的樣式。如受邀赴宴時會選用寬袖袒胸的廣襦;而平時則是窄口薄紗的衫;外出踏青活動時女子也會穿胡服、短靴,不僅如此,部分女子興之所至,還會身著男裝,長袍腰帶長褲一樣不落,其中單袖部就有窄袖、廣袖、半臂等等,領(lǐng)口分圓領(lǐng)、翻領(lǐng)、對襟之類。唐裝的多彩反映了繁榮,不過也正是因為唐朝太過強盛,人們只需享樂即可。不必擔心戰(zhàn)亂和貧困,當然要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奪人眼球。
三、刻板壓抑——封建制度下的大清服飾
清朝的社會矛盾不斷的加重,官僚腐敗嚴重,財政空虛,貧富分化還有閉關(guān)鎖國等,這些都使清朝的氣氛愈發(fā)壓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清朝的服飾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厚重保守,刻板壓抑。
由于清朝的統(tǒng)治階級是少數(shù)民族滿族,服飾文化也與漢族大為不同,所以清朝的服裝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清朝仕女的服裝一般為旗裝,足穿花盆鞋。而在民間,清朝的服裝融合了漢,滿兩族的特點,以滿族的高領(lǐng),及膝的長褂與尖頭繡花鞋為主。清朝的男裝以長袍馬褂為主,造型簡練立領(lǐng)直身。清朝的這一種服飾文化,直觀地反映出了清朝固守自封的政治狀況,貴族服飾的華貴奢侈則說明清朝內(nèi)部的糜爛腐敗。
四、西學東漸下的民國服飾
由于清政府的腐敗,革命的爆發(fā)已是必然。終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同時,清朝服飾也被更替。人們效仿著洋人的裝扮穿西裝,戴手表。女子們也摒棄了纏足這一陋習,改穿連衣裙,旗袍等各種外國服飾。當然也有很多民國的學生裝,這些都是人們追求新生活,新思想的表現(xiàn)。當然也存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qū)。所以說,民國其實是中西文明交匯的一個時期。
結(jié)語
從夏商周嚴謹?shù)墓诜贫鹊礁畸愄没实奶瞥?,反映的是?jīng)濟的繁榮和社會風氣的日漸奢靡使服裝趨于華麗化??贪鍓阂值那宄椫皇羌訌娗宄醒爰瘷?quán)的一個輔助手段。今日的中國正走在復興中華的路程上,服飾文化也是更加的多彩。應(yīng)該保持這一種開放繁榮的制度,但同時也不應(yīng)該完全的拋棄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更應(yīng)該在發(fā)揚和繼承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古服飾文化發(fā)揚光大,推向世界,讓世界領(lǐng)略中國服飾之美,興我禮儀之邦,揚我中華國威!
[ 參? 考? 文? 獻 ]
[1]出自:百度百科十二章紋.
[2]沈從文.《中國服飾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繆良云.《中國衣經(jīng)》.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4]啟良.《中國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0.
[5]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課本《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指導老師:湖南省新田縣第一中學 曾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