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竹行中學 孫美華
文本細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文本細讀的教學,必須讓學生能夠融入文本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感受本文的寫作背景、寫作思路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很多教師對文本細讀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深入本文、分析本文,要么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么對文本知識進行盲目的延伸,使得學生在本文細讀的過程中收獲甚微。因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文本細讀過程中,教師應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走入本文的深處,讓他們?nèi)ジ惺芪谋颈澈笏N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蘊、時代特征等,切實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能力,為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所謂閱讀教學,重點就在于“讀”,它是其他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重要基礎,而在文本細讀中,則以多讀和朗讀為要點。學生在進行文本細讀的時候,不僅要對文本進行反復的閱讀推敲,還應該通過朗讀文本的方式,在親身體驗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文本所蘊含的深意和內(nèi)涵。教師首先要提出學生在朗讀文本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例如情感的控制、語句的輕重、節(jié)奏的把握等,其次要為學生的朗讀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到朗讀的環(huán)境當中,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去轉達作者的思想和心聲。
例如,在對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朱自清的《春》《世說新語·詠雪》等文本進行細讀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對文本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能夠探尋出文本中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比如余光中先生對故鄉(xiāng)、對祖國深深的思戀等。接著,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朗讀、齊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等多樣化的朗讀方式,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謝太傅、謝朗和謝道韞來對《世說新語·詠雪》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角色朗讀中去體會謝道韞的聰敏才智和雪天家庭生活的雅趣。
閱讀教學的文本細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在文本細讀中,要注意找準角度,再以此為中心向全本發(fā)散,對整個文本進行細致的探究和感悟,以語言、寫作手法、文本色彩等為切入點,進而發(fā)掘出文本的核心價值。另外,也可以從文本的關鍵詞句入手,找出文本中精妙的細節(ji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地方,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感受作者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對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進行細讀時,可以先從其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入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對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形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站著喝酒”說明他生活拮據(jù)、窮困窘迫;“穿長衫”說明他有文化,與其他市井街民不同;“唯一”則說明他與周圍一切事物的不相容。具體來說,僅是這一句話就反映出孔乙己難以放下文人的自尊融入市井生活卻也無法被文人階層所接受的尷尬境遇。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就可以為整篇文章的學習先定下一個基調(diào),進而聯(lián)想出孔乙己這個人物最后的悲劇命運,并以此為基調(diào)展開全文細讀,深刻體會到作者內(nèi)心對孔乙己這一類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內(nèi)容是建立在教育的發(fā)展和學生的需求之上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也符合初中學生現(xiàn)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初中學生正處在對世界認知的重要階段,他們具有很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必須在教材之外進行閱讀文本知識的擴展,選擇與教材中文本選讀類型或內(nèi)容相似的文學作品供學生自由細讀,不僅能夠鞏固他們在教材中學到的文學知識,還能在此基礎上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文學知識儲備。
例如,在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作者以巧妙的故事情節(jié),再加上多樣的人物刻畫手法,塑造了一個欺壓人民、見風使舵、虛偽逢迎的警官形象,有力地嘲諷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封建衛(wèi)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臉,引發(fā)了人們的思考。為了讓學生對這一類諷刺文學作品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向?qū)W生推薦莎士比亞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巴爾扎克的小說《歐也妮·葛朗臺》等,讓學生在細讀中進行對比,了解各自作品中的寫作手法、語言、思想情感等,進而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文本的社會意義進行一個統(tǒng)一的總結歸納,為他們今后的文學作品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大多數(sh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廣泛流傳,無不得益于其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精妙的機構布局,這些特點共同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代入感極強的情境,很容易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將文本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進行最大程度地還原,從而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更好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去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對文本的感悟,提高文本細讀的質(zhì)量。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首舒緩優(yōu)雅的古典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流動細細地品味文章的韻味,在音樂營造的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桃花源自由平等、安樂平和的生活畫面,感受那種“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好景象,進而感受到作者寄托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情感,即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是開闊學生眼界、促進其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他們?nèi)嫠刭|(zhì)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細讀的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深入地探討,并在此基礎上適當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真正發(fā)揮文本細讀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其文學修養(yǎng)方面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