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云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濤雒小學)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朗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對朗讀的重視度不夠,朗讀教學有很大的欠缺,造成了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不高,影響了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有針對地解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板塊的問題刻不容緩,本文將分析現階段小學生語文課堂上朗讀教學的有關問題,并相應地提出一些建議。
語文教師對學生朗讀的重視度不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急于進行對課文內容的講解,留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極少。教學內容更加偏重于閱讀理解、分析文章內容、提煉文章寫作技巧、提出文章結構思路等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朗讀對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方面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獲不多,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一般會帶領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但是只是將朗讀課文作為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方式,并沒有對朗讀做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教學的目標不明確造成了只是形式化的朗讀,學生無法通過這種低效的朗讀真正提高自己的朗讀、閱讀和理解能力,教師忽視了在朗讀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朗讀的表現、朗讀的效果加以分析并對學生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指導,只是“聽過且過”,學生的朗讀水平顯然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學生在朗讀中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朗讀水平很難提高。
教師要改變以往對朗讀重要性的認識,把朗讀放在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在教學課堂上要適當轉變教學的內容和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朗讀時間。由于朗讀水平在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提高,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經常朗讀的好習慣。比如,建立每日朗讀打卡積分獎勵機制,將朗讀加入學生成績的考核之中,舉行“朗讀之星”比賽活動,營造積極活躍的朗讀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逐漸養(yǎng)成經常朗讀的好習慣。
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做出指導。指導學生在進行朗讀之前要夯實基礎。對存在大量生字的文章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遇到陌生的字,首先應該通過查閱字典等方式將拼音標注在課文中,力求做到認準每一個字,從而增加朗讀的連貫性,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做到吐字清晰流暢;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重視課文內的標點符號,根據標點符號判斷朗讀的輕重、語速的快慢、情感投入和轉變;教師還應該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音語調語色的把控,把握朗讀的“氣、韻、神”,增加朗讀的美感;另外重要的一點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本的基礎上進行朗讀。體會全文的感情變化,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課本中;此外,不同的文本類型也要求不同的朗讀模式,教師要區(qū)分說明類、詩歌類、小說類、散文類文本的朗讀要求,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給看似枯燥單調的朗讀賦予其更多的表現形式。比如豐富朗讀的形式,輪換采用個人領讀、角色佩頓、全班齊讀和配樂朗讀等形式,營造好的朗讀環(huán)境,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朗讀的好習慣;合作學習模式可以運用在朗讀中。在分組朗讀的模式中,將一篇文章各個主體與對應的學生比配,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完成朗讀任務,同時也增加了朗讀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同桌或者前后桌等臨近同學組成搭檔,分別朗讀,并給予打分和評價,使學生分別評價對方的朗讀效果,提出優(yōu)點和不足,讓學生在朗讀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朗讀競爭的形式,增加朗讀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還可以將朗讀劃入考核學生成績的一部分,鼓勵學生經常朗讀,重視朗讀的重要性,提高朗讀的能力。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學習常用方法之一的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F階段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是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把朗讀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采取相應措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朗讀的興趣,增加學生朗讀的動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朗讀的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1]楊紅月.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蘇安清張佩娜.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存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