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玉紅
(甘肅省臨夏縣紅臺學區(qū)段家灣小學,甘肅 臨夏)
英語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一門外來語言,我國中小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在于課堂教學。小學是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也是語言能力習得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開展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對于教師來說,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和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有效互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課堂激勵是教學過程中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好學,讓英語教學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激勵在激勵主體、激勵過程、激勵語言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具體有以下方面:一是激勵主體單一,主要為教師激勵。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中仍然以權威的形象出現(xiàn),教師主宰一切的教育理念導致一些教師認為只有教師激勵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是激勵過程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缺乏準確把握。在課堂過程中,教師對于激勵對象的反饋都不夠重視,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從而使激勵效果不好。三是激勵語言較為隨意,缺乏針對性和啟發(fā)性。激勵語言是課堂激勵的重要內容,但很多教師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普遍采用“you’re right.”“you’re great.”等語言進行激勵,不能真正發(fā)揮課堂激勵的作用。四是激勵標準以學習結果為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在方法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多元化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一直以來,課堂教學都把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作為評價標準,卻忽視了學生個體需求的多樣化和個體發(fā)展的差異化,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標準也導致了課堂激勵的焦點集中在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上。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課堂激勵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也要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參與評價自己、評價他人、評價教師,改變過去教師主宰課堂的現(xiàn)象,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自我激勵的方式,對自己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進行記錄,作為日后教師激勵的一個標準。其次采取榜樣激勵的形式,通過發(fā)揮班級內各方面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擔任激勵主體,發(fā)揮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激勵語言是課堂激勵的重要內容,也是課堂激勵的重要形式。針對當前激勵語言隨意化的現(xiàn)象,英語教師要通過提高個人語言素養(yǎng)、精心備課、優(yōu)化設計課堂語言等方式來豐富課堂語言,使激勵語言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有效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自身語言技巧的錘煉,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話語,既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不僅在課堂上關注學生,課后也要勤于觀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真正掌握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習動力等方面的變化。
激勵的意義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不能只關注學生知識層面的掌握情況。針對學生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和學情基礎、心理特點等,教師要制定差異化的激勵標準,關注和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發(fā)展、有所收獲,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可以從語言能力、身體運動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能力、交往能力等不同的方面來制定激勵標準,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在發(fā)揮自身特長的過程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激勵過程不能只是教師的“獨角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構建融洽、和諧的互動交流,使激勵過程成為師生之間聯(lián)系情感的有效途徑,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一形式,通過輪流展示,師生共同分析、探討,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對展示者進行實時評價,讓學生共同交流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課堂激勵是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英語教師要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不斷豐富激勵方法和激勵過程,使學生真正在英語課堂中學有所獲,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