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廬縣城關初級中學)
新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促進學生在參與技能、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的教學目標。但初中階段學校每周只有兩節(jié)體育課,僅僅憑借這短短的兩節(jié)課是很難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這時教師應該合理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那么如何巧妙地布置課后作業(yè),成為體育教師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首先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即將學生放在首位,布置作業(yè)時盡量做到簡單、適當、合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要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進行鍛煉的場所和鍛煉方式,充分利用學生周邊的體育器材。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如跑步、跳繩等,也可以嘗試自己沒有接觸過的運動如游泳、網(wǎng)球等。學生自己選擇的體育運動能得到更好的鍛煉效果,而且學生在完成課余作業(yè)過程中,會真切地感受到鍛煉的益處,慢慢地,學生會養(yǎng)成定期運動的良好習慣。
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和體育基礎,來給學生制定適當?shù)捏w育課余作業(yè),使作業(yè)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可以把技能和倫理相結合,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初中時期,大部分學校會有專門的體育班,所以教師在給其余班級布置課余作業(yè)時應與它們有所區(qū)分,掌握好作業(yè)的多少和難易程度,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技能基礎上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課上講的是“俯臥撐”和“仰臥起坐”的訓練技巧,學生在課上進行動作練習時各有差異,所以教師在布置課余作業(yè)時,應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可以完成,不然學生會失去鍛煉的信心,如果學生長期不能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余作業(yè),會對自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體育很差。由此可見,體育教師在設置體育課余作業(yè)時,要注重學生體育技能和理論相結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在設置課余作業(yè)時,應引導學生接觸一些體育基礎理論知識、運動欣賞、運動保健、運動損傷及健康等理論知識。例如,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去觀看不同種類的賽事視頻,從而提高自己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賽事的流程,有助于學生更進一步的體育學習。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在安排課余作業(yè)時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來給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偏愛球類,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為女生安排一些羽毛球、乒乓球、網(wǎng)球等運動,給男生安排籃球、足球等易操作的球類運動。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安排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身體和心理上得到了雙重的滿足感,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鍛煉欲望,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體育運動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有益,還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對待事物容易產(chǎn)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所以教師在布置體育課余作業(yè)時,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有趣的、多形式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樂于去完成課余作業(yè)。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家庭體育作業(yè),讓家人陪學生一起來進行體育運動,如騎自行車、爬山、放風箏等,這些戶外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而且還有益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學校的首要任務是學習,進不進行體育鍛煉無所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體育作業(yè)之后,有的家長持反對態(tài)度。這時,教師應想辦法改善家長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讓家長和學校一起幫助并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教師可以聯(lián)合學校不定期開展“關于體育運動座談”,讓家長們到校參與了解體育鍛煉的好處,從而改善家長固有的理念。或者,組織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一些體育活動,讓家長體會到進行體育運動的樂趣,進而鼓勵學生勇于參與體育活動。如果家長擁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理念,那么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會起到促進作用,而且這些家長會主動配合孩子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督促并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并且還能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育綜合評價,因為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是需要有家長陪同和監(jiān)督的,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到孩子的運動技能、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家長應與體育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體育運動技能。
總之,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體育課余作業(yè),既增強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又養(yǎng)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體育教師在布置課余作業(yè)時應做到科學、合理,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真正適合學生的作業(y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田小艷.設計體育作業(yè)的重要性[J].讀寫算,2014(10):4-25.
[2]張云碧,劉茲文.體育有效作業(yè)[J].科技資訊,2016,14(7):107.
[3]崔志杰.淺談體育作業(yè)[J].教育教學論壇,2014(3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