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魏橋中學,山東 濱州)
綜合分析近些年的高中歷史文綜試卷,可發(fā)現歷史命題綜合化現象明顯,在題型的設計上更加智能化,大幅度增加了考查學生歷史思維及解讀能力的分值,這使得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憶知識點,還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應試能力。
歷史命題綜合化指的是以歷史綜合試題作為載體,命題中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及人文素質能力的考查。同時在歷史命題中,除了歷史學科內容,還綜合政治及地理等知識及研究方法,設計出跨學科的試題,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命題綜合化背景下,需要高中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記憶關鍵的歷史知識點外,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及探究,挖掘歷史知識的深厚內涵,以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及歷史解釋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果教師平時對一些歷史現象不能引用具體的事例支撐,一旦考試考得具體,學生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用實例來表述歷史概念與結論。
比如高考題:洋務運動時期,有一些企業(yè)提倡“自離條議,悅服眾商”,采取這種經營管理方式的企業(yè)是哪個企業(yè)?學生一看到這個題目就傻眼了,原因是教材中關于洋務運動的知識,只給出了“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形式,缺乏具體的事例作為支撐,這樣學生就無法“對號入座”。所以,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的時候,就需要提供一定的具體事例,如舉例江南制造總局、發(fā)昌機器廠的管理模式,將管理模式同各種形式相對應,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大多數高中生學習歷史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方式雖說可以應付高考,但是在命題綜合化背景下,大量考查學生思維命題也逐漸展現出傳統學習方式的缺陷。
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多從歷史材料中學習與掌握歷史知識。比如教學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辛亥革命》這一內容時,教師不應單純地以課本教材作為教學參考,還可以結合互聯網,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歷史材料。如為學生提供近代關于孫中山和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的資料,讓學生從資料中思考近代學者在辛亥革命的研究中獲得的成就以及辛亥革命研究的價值,通過這一層面的理解,讓學生從辛亥革命的價值層面進行考慮,分析辛亥革命的發(fā)動對于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如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的統治、頒布了一系列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法令及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囂張氣焰等。讓學生思考,比學生單純進行記憶效果更佳,使得學生在今后考試中面對相似的問題時不會感覺束手無策。
素質教育下,教師更應關注課內外學習的融合。在實際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單純進行課堂教學并不能讓學生掌握深刻的歷史知識,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為了讓學生掌握深刻的歷史知識、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應積極拓展學生的歷史學習渠道,實現課堂學習與課后學習的結合,為學生歷史學習質量的提升及應試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幫助。
比如在教學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中國古代文藝長廊》這一單元時,在課堂中教師主要講解單元中的內容,在單元中列出了漢字書法、詩歌等古代文藝。但事實上古代文化并不局限于此,還有包括舞蹈、音樂、慶典、祭祀等,這些內容在課堂中教師難以呈現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知識的拓展。在具體知識獲取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百家講壇》《檔案》等電視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是專門講述古代文藝的欄目,而且形式上也生動活潑。因此,用視頻、聲音、文字結合的方式,可給予學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學生的理解,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歷史命題綜合化。
總之,高中歷史命題綜合化趨勢對高中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相關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結合高考命題方向,在強化學生歷史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還需要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歷史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及歷史教學質量,進而更好地達成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