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玲 全國華 南宜亭 金英花
【摘 要】癌癥作為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重大負性事件,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癌癥不僅損害病人的生理健康,還會給病人的精神和內在品質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病人的述情障礙水平提升,其內在力量水平降低。本文在參閱多篇文獻的基礎上,綜述了癌癥病人述情障礙及內在力量的概念、評估工具及相關研究,為今后此類的文獻和臨床心理護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癌癥病人;述情障礙;內在力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4-013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4.055
Research on alexithymia and internal strength in cancer patients
ZHU Mei-ling1 QUAN Guo-hua1 NAN Yi-ting1 JIN Ying-hua2
(1.Yanbian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Yanji Jilin 133000,China;
2.Yanb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Yanji Jilin 133000,China)
【Abstract】Cancer is a major negative event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life and health,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ncer are on the rise. Cancer not only damages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patient, but also affects the mental and internal quality of the patient to different degrees, resulting in the elevation of the patient's alexithymia level and the decrease of his internal strength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evaluation tools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alexithymia and intrinsic strength in cancer patients are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literat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psychological care.
【Key words】Cancer patient; Alexithymia; Inner strength
癌癥作為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重大負性事件,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2017年我國統(tǒng)計資料顯示,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達429萬,占全球新發(fā)病例的20%[1]?,F(xiàn)如今,癌癥日益成為人們身邊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也逐漸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癌癥不僅奪走了人類的健康,同時也吞噬著人類正常的溝通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內心的正性功能,使癌癥病人述情障礙水平升高,內在力量降低。本文主要對癌癥病人述情障礙及內在力量對概念、評估方法、相關研究等方面進行如下綜述。
1 概念的提出
1.1 述情障礙(Alexithymia)的概念
述情障礙是指某些患有身心疾病或有精神障礙的個體在情感的認知、加工和調節(jié)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功能,導致情感損害和缺失,從而使個體在自身內心的情緒體驗和軀體感受中缺乏描述能力。這一概念是在1972年由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家Peter Sifneos[2]博士首次指出。據Schmidt(1993)、Prcelli(1996)[3-4]和 Taylor(1997)[5]等研究結果均表明述情障礙并非是獨立的精神性疾病,是一種獨立于癥狀之外的一種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
1.2 內在力量的概念
內在力量(Inner Strength)的概念是1994年由美國學者Roux[6]等對臨床女性癌癥病人多年的觀察和科學研究后提出來的,指病人在經歷疾病、痛苦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從逆境中成長或者獲得力量的一種反應或過程。
隨后,各國學者對內在力量的內涵進行研究。2015年內在力量被Boman E[7]等定義為人類獲得健康、戰(zhàn)勝疾病的核心資源。Dinngley C等[8]通過慢性病婦女內在力量的真實性體驗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內在力量的本質屬性包括4個方面。學者Lundman等[9]學者又相繼提出來與內在力量相關聯(lián)并在某些領域重疊的幾個概念,即:韌性、心理一致感、自我超越等這些概念均包含內在力量所具有的積極向上的內涵。
我國學者崔文香[10]等2008年提出,內在力量它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夠反應出人們坦然面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無法預測的挑戰(zhàn),并使自己有勇氣在逆境中尋找克服困難的內在能力。2014年由我國學者趙娜[11]等認為慢性病病人內在力量的塑造過程包括4個定義性特征:自我概念、支持、成長和超越。
2 評估方法
(1)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
該量表是自評量表,有原始版TAS-26和修改版TAS-20兩個版本。1984年由Taylor[12]等提出并制定了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TAS-26,共26個條目。在使用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該量表的缺點。經過多年研究與修訂,1994年Taylor[13]等公布了修改版TAS-20量表,共2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其得分與病人的述情障礙程度呈正相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時也避免了TAS-26的缺陷。
(2)內在力量量表(Inner Strength Scale,ISS):ISS是Lundman B等[14]在內在力量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制定的。該量表不僅應用于評估疼痛體驗、營養(yǎng)觀念、潰瘍形成等方面,而且也逐漸被應用于慢性病研究領域。
2015年由賈琳[15]引進并翻譯成本土化的內在力量量表,由堅定、創(chuàng)造、勇氣、連通、靈活等5個維度組成,共20個條目。目前在國內應用于慢性病的兒童和成年人,也逐漸應用于癌癥病人,尋找其影響因素,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激發(fā)其自身力量更好的應對疾病所帶來的困擾,正確面對疾病,并戰(zhàn)勝疾病。
3 相關研究
3.1 癌癥病人述情障礙的研究現(xiàn)狀
在述情障礙的早期研究中,發(fā)現(xiàn)述情障礙者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對認知的加工能力,不能用主觀的認知感受來標記情緒事件;缺乏情緒調控能力,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體驗、態(tài)度、愿望等。據研究報道,述情障礙不僅困擾著心身疾病的患者,也困擾著沒有心身疾病的普通人群[16]。
1990年我國學者張建平[17]做了“述情障礙”的研究報告,引起了眾多學者們的重視。2009年宮火良[18]提出它是一種缺乏情感認知加工與調節(jié)過程的情緒體驗,這種缺陷使得述情障礙者無法識別和表達各種情緒情感、想象力缺乏以及思維實用化。
3.2 癌癥病人內在力量的研究現(xiàn)狀
內在力量起初是由美國學者Roux等對女性癌癥患者的研究中提出。歷經15年的的不斷研究使內在力量得以充分的論證及闡釋,并從個體身心、社會、情感和精神多方面多角度展現(xiàn)不同疾病或不同個體環(huán)境差異下的共同經歷與體驗。據國內賈琳等研究結果顯示,內在力量有助于慢性病兒童青少年更好的應對挑戰(zhàn),適應疾病狀態(tài),提高生命質量。謝瑩[19]等研究結果顯示,內在力量在慢性肝病患者群體中也起到積極的內在品質的作用,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譚晶晶[20]等研究結果顯示,內在力量在肺癌化療期間的患者身上也有體現(xiàn),研究結果表明內在力量程度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內在力量的研究雖然始于女性患者,但是并未僅僅限制于女性患者,在癌癥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也有積極的內在品質表現(xiàn)。雖然國內外關于內在力量的表述上有所差別,但都是關注患者自身的內在力量,注重挖掘患者潛在的正性力量達到患者自我管理、康復成長的目的。
4 不足與展望
從多領域搜索資料發(fā)現(xiàn),國外對內在力量的研究較多,我國對于內在力量的研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多數(shù)研究集中于影響因素及相關性,缺乏干預性研究,也缺乏內在力量在多病種、多學科的相關理論研究。從目前國內相關研究來看,國內癌癥患者述情障礙的相關研究相對頗多,也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但是關于癌癥患者述情障礙的研究工具是國外量表翻譯過來的,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條目不利于國內患者的應用與理解,開發(fā)符合我國國情的研究工具迫切性。
【參考文獻】
[1]2017年中國最新癌癥數(shù)據[J].中國腫瘤臨床于康復,2017,24(6):760.
[2]Sifneos P E(1973).”The prevalence of ‘alexithymiacharacteristics in psychosomatic patients”.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22(2):255-262.
[3]T J Schmidt.The molecilar conformations of arnifolin and some related helenanlides as determinded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d NMR spectroscopic analyses[J].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1993(385):113-121.
[4]Prcelli M,Bach Zwaan M.Independency of alexithy mia and somatization:A factor anaiytic study[J].Psychosomatics,1996,37(5):451-458.
[5]Taylor G J,Bagby RM,Parker.Disorders of affect regulation:Alexithymia in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J].Psychosom Res,1996,41(6):597-607.
[6]Roux G,Dingley C,Bush HA.Inner strength in women:Meta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findings in theory development[J].J Theory Construction T,2002,6(1):86-93.
[7]Boman E,Haggblom A,Lundman B,et al.Inner Strength as Identified in Narratives of Elderly Women[J].ANS Adv Nurs Sci,2015,38(1):7-19.
[8]Dingley C,Roux G.Inner strength in old Hispanic women with chronic illness[J].J Cult Divers,2003,10(1):11-22.
[9]Lundman B,Alex L,Jonsen E,et al.Inner strength-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alutogenic concepts[J].Int J Nurs Stud,2010,47(2):251-260.
[10]崔文香,姜哲,趙紅姬.韌性(Resilience)的概念分析[J]護±進修雜志,2008,05:403-406.
[11]趙娜,賈琳,張夢玉,等.關于慢性病患者內在力量的概念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6):46-48.
[12]Taylor, G. J. Ryan, D, Bagby, R, M, l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self-report alexithymia scale Psychother Psychosom, 1985, 44, 191-199
[13]Bagby RM,Taylor GJ,Parker JDA. 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Ⅱ. Convergent,discriminant,and concurrent validity. [J] Psychosom Res,1994,38: 33
[14]Lundman B,Viglund K,Alex L,et al.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ner Strength Scale [J].Int Nurs Stud,2011,48(10):1266–1274.
[15]賈琳.中文版內在力量量表的修訂及在慢性兒童青少年中的應用[D].延邊大學,2015.
[16]Todarello O. Taylor G J, Parker J D A, ct al. Alexithymia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995, (398).
[17]張建平.述情障礙個性特點的研究概況[C]//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學會“個性”研討會交流資料.天津:中國心理學會,1990:4.
[18]宮火良,某高校大學生述情障碼與評價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23(4)301-302.
[19]謝瑩.慢性肝病病人內在力量、自我效能與生命質量的相關性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0]譚晶晶.肺癌病人化療期間的癥狀負擔及內在力量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D].延邊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