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嫻
摘要:教育改革要求教師養(yǎng)成經(jīng)常自我反思的習慣和能力,促使教師較快地成長為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師。按教學的進程可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方面進行語文教學反思。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教學中根據(jù)具體實際,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diào)整設計思路和方法;教學后有批判地進行反思,總結教學,豐富教學經(jīng)驗,將實踐經(jīng)驗系統(tǒng)化、理論化。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在高中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是實現(xiàn)高中語文改革的重要途徑,高中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結合現(xiàn)有的高中語文教學問題,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不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挖掘?qū)W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jié)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fā)言。但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高中語文教學教學反思的主要著力點
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進行教學反思,既是教師提高崗位履職能力的需要,也是提升語文教學成效的必然需求。廣大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注重提高精準性,準確把握著力點,使教學反思更加有效地服務于語文教學。
1.教學理念反思
教學理念是影響教學方式方法的先入性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要從教學理念的反思入手。與數(shù)學等學科不同,語文學習是一種可以在生活中進行的學習活動,比如在看電視時、上網(wǎng)時、聊天時等,語文都無處不在??梢哉f,只要涉及語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幫助的地方。所以,語文教學不只是在課堂上和書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雖然深知題海訓練和考試訓練對學生的人文學習和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并不大,但是還是要以考試、分數(shù)為教學目標。學生上課就是聽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教師上語文課就是滿堂灌,學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也不去引導學生進行厚積薄發(fā)的語文積累。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樹立新的語文觀念,將語文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例如,筆者在安排作文訓練時,就注重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寫身邊的人和事,寫從生活中得來的感想,而不只是單純的話題作文訓練。話題作文雖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題形式,但是話題作文也離不開生活,學生之所以在面對一個話題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無處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對生活的思考,所以,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應該生活化。
2.教學手段反思 教學手段是高中語文教學非常得力的助手,特別是信息化成套設備的運用,讓語文教學既生動形象又豐富多彩。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對本節(jié)課現(xiàn)代教學手段運用的科學性、有效性方面進行回顧,首先要回顧信息手段運用的頻率是否恰當,有沒有喧賓奪主,是否達到了活躍教學氛圍而不擾亂教學執(zhí)行。要認真思考一節(jié)課要控制多長時間,演示幾次合適。其次,教師要反思多媒體所演示的信息是否緊貼教材內(nèi)容,是否生動形象,對增進學生理解有沒有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還要反思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營造濃厚氛圍、增強學生感悟效果方面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對信息化手段運用的狀況進行反思,可以提煉出多媒體手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最佳時機、最佳頻率,以及所發(fā)揮的主要作用等等,有助于下一步教學中的更加精準運用。
3.教學過程反思 高中生具備了較強的互動能力,在語文課堂上應當與教師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進行知識的交流與情感的溝通。教師在教學結束后要回過頭來反思整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首先要反思互動有沒有如期開展,是教師講解為主還是師生形成互動。如果還是抱著教師講解為主的模式,則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如何改進。其次,對互動的有效性方面也要進行認真反思,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深廣度,以及當堂檢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掌握效果等反饋信息進行反思,以結果倒推過程,以學生實際掌握的學習狀況來反思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否行之有效,這樣從結果找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能夠更加準確地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三、注重語文的漸進性,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
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于高中學生更為重要。高中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xiàn)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結語: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既是語文教師行為的結果,又是后續(xù)行為的動因,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而獲得的。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不斷反思中教學,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逐步成為學者型教師。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中學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