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 李星月
【教材解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4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它為宋代杰出詩人蘇軾所作,寫的是疾雨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詩題內(nèi)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和心境。詩文寫云、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景的佳作。它與第二首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同寫六月西湖的景,兩詩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達到熟讀成誦。
2.能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找出景物“云”“雨”“風”“水”,“山”“船”“地”“樓”,并抓住比喻體會“云”“雨”“水”的特點,感受古詩的語言文字之美。
3.在品讀中體會詩人笑對人生坎坷,不計較得失的豁達情懷。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
2.能找出景物“云”“雨”“風”“水”“山”“船”“地”“樓”,并抓住比喻體會“云”“雨”“水”的特點,感受古詩的語言文字之美。
【教學難點】
在品讀中體會詩人笑對人生坎坷,不計較得失的豁達情懷。
【教學過程】
1.引讀名言導入
撒貝寧在主持《經(jīng)典詠流傳》時說:“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古詩的魅力可謂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將學習第24課中的第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明確學詩步驟
學詩之前,先回憶一下,你都用哪些方法學古詩?找到與你所說的對應內(nèi)容,把它貼到黑板上。
1.了解蘇軾。你能說說自己對詩人的了解嗎?
2.復習背誦《水調(diào)歌頭·中秋》片段。
1.讀詩題。
2.解題。你從詩題中讀懂了什么?(時間、地點、心境。)
1.讀正確,讀流利
詩人帶著醉意寫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放出聲音自由讀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指名讀。
2.讀出節(jié)奏
想讀好詩,還得注意抑揚頓挫。以你喜歡的方式讀讀平仄小知識,依據(jù)平仄知識,試著讀出節(jié)奏。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再次指名讀,齊讀。
1.讀懂字詞
指名讀詩,其他同學思考:你都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匯報。
2.理解詩意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桌之間練說,指名說,評價,再指名說。帶上自己的理解,齊讀古詩。
3.找景物,抓比喻
再次自讀古詩,勾畫其中的景物。相機板書:云、雨、風、水。思考云、雨、水中藏有的秘密。相機板書:比喻。
4.揣摩用詞
“黑”“白”二字用得太好了,好在哪?同桌交流一下。(顏色對比,使詩歌具有了色彩美)詩中除了有顏色,還有什么?你從哪些詞語上發(fā)現(xiàn)的?(動詞:翻、遮、跳、入、吹)
5.給景物分類
試著給景物分類,完成作業(yè)單,指名回答。
6.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欣賞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情景,練讀詩句,指名讀,齊讀。
7.再讀“白雨跳珠亂入船”
生動的比喻讓蘇軾的詩稱奇,清代文人施樸華也稱贊他。蘇軾在十五年后還寫下了“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你欣賞蘇軾的哪句比喻?指名讀。
8.配樂齊讀
請再讀古詩,感受其中的畫面感、色彩感、動感。
1.揣摩雨
自讀古詩,用心揣摩,這是一場怎樣的雨?
2.明確寫作順序
詩人是按什么順序?qū)戇@場雨的呢?與之相對應的詩句是什么?相機板書:雨前、雨中、雨后。你能用四字詞形容一下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嗎?指名回答。
3.感悟詩情,讀“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詩題中哪個字道出了詩人的心情?結合寫詩的背景,你覺得此時蘇軾的心情如何?你從哪句看出來的?
4.欣賞“水如天”的情景,說感受。人的一生難免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烏云密布之后,如果你看到水如天的情景會有什么感受?
5.引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五)》。
6.配樂讀、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積累和“雨”有關的詩句。你還知道哪些帶雨字的詩句?(靈活機動安排)
2.讀《飲湖上初晴后雨》,簡單比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飲湖上初晴后雨》的不同之處。(靈活機動安排)
3.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按步驟學習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利用學詩的步驟自主學習第二首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重點比較24課兩首詩的異同。
【板書設計】
24 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比喻 知詩人
雨前 云 解釋題
雨中 雨 讀詩文
雨后 風 明詩意
水 悟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