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龍?zhí)缎W 黃梅瑛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而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德育工作包含機智和藝術,利用恰當的時機進行思想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教育需要時時抓、處處抓,更需要利用恰當的時機抓,而配合學科聯系,抓住主題進行教育,則效果更佳。作為班主任,我每學期初都要跟孩子們一起重溫《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逐條朗讀,直至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二十條背下來。每周一早上的升國旗儀式,我往往要逐一糾正孩子們的動作,強調要尊敬國旗國徽,但下一次還是要再次糾正再次強調,因為孩子們覺得自己年紀小,不知道何為愛國、怎樣愛國,因此,思想教育必須“動之于情、曉之于理、導之與行”,抓住學科教育的契機進行思想教育。譬如,在語文學習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一主題時,我讓同學們通過課文的學習和課后的搜集資料,了解舊中國的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也進一步理解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第一條:“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同學們由知而行,知行合一,此后每次升國旗的時候都非常嚴肅認真,由衷地尊敬國旗、國徽,并身體力行地把愛國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春風細雨,不信東風喚不回”。教師以廣博深沉的愛去開啟學生緊閉的心扉,冷靜巧妙地找準最適宜的時機、最佳的方法,把教育的種子播在孩子們的心坎上。譬如,朱旭同學思維敏捷,學習成績也不錯,但自控能力比較差,比較貪玩,而父母又要上班管不了孩子。因此,在課余,我多次找到朱旭談心,開始的時候,朱旭同學表面上明白道理,然后又是放學不回家,不完成作業(yè),偷或者騙家長的錢。當學完的語文課文《慈母情深》之后,我又找到他談心,“你姐姐已經上中學了,你也快要上中學了,你知道借讀生在廣州上中學的要多少錢嗎?爸爸媽媽三班倒的上班是為了什么?不這樣,你和你姐能在廣州上學嗎?為什么那么艱難都沒有放你們在鄉(xiāng)下讀書?你母親為你姐弟倆花了多少心血?你的母親像不像《慈母情深》里的母親?”這次,實實在在的觸動了他的心,他改變了。前些天,做完早操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昨天一放學到家就用家里的固話打電話告訴家長到家了,讓家長不要擔心他,然后認真做作業(yè);家長也在QQ里就此表示對我的感謝。
“不知歷史無以圖未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夠感化人心的事物,沒有比情先的,沒有比言早的,沒有比聲近的,沒有比義更深的,沒有比史更明的。如學校德育處舉行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全校師生為死難同胞默哀一分鐘的活動,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人永遠無法想象戰(zhàn)爭當年的痛。因此,在活動之前,我讓孩子們搜集南京大屠殺的資料,并進行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演講會,讓歷史告訴我們當年發(fā)生了什么,以此牢記歷史、追求和平。在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默哀一分鐘后,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睛是紅紅的。歷史也是孩子們的人生課堂,每個紀念日都是孩子們學習歷史的契機,它能增進孩子們對自身的了解,增強愛國之心,努力學習,珍惜可貴的和平生活。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不應該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長久地集中在一些過失上,對此,盡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身上激發(fā)出對自身力量和自身榮譽的信念?!毙W生年齡小,對老師很信賴,把老師當“包青天”,經常一有事就“告狀”,哪怕當時大家是在上著語文課。遇到這種情況,我往往延遲批評,以免學生因為受了批評而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自己的過失上,情緒低落并使智力活動水平明顯下降,課堂吸收效率變低。每當孩子們有優(yōu)秀表現或做了好事時,我立刻及時表揚,讓孩子的正面行為得到及時肯定,讓正能量及時傳播,以培養(yǎng)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強化“做得好”時的心理影響力,再把心理體驗外化為把事情繼續(xù)做得更好。課堂上適當延遲批評,及時表揚,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是有效的手段。
總之,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復雜多變,班主任不應墨守成規(guī)。教無定法,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huán)境,選擇適當的時機和方法,潤物無聲地進行教育。只要我們在實踐中用心去摸索、去體會,因材施教,就會有收獲,就會有助孩子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