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市珍珠小學 顏 藝
在農村小學,教師的一部分是由70年代的民辦教師直接轉為的公辦教師,一部分則是由近幾年來代課老師通過考試轉來的公辦教師,他們支撐起了農村的教育。但這些老師年紀偏大的較多,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體制落伍,教學質量存在問題。因為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形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許多教師仍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保守模式來完成教學任務,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模式。年輕的或是骨干的老師都不愿留在這樣一個地處偏僻,衛(wèi)生條件差,交通不方便的地方,這也導致了農村小學優(yōu)秀教師外流嚴重,這很大程度上影響這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各種落伍的教學體制,不單不能順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還加重了師生的負擔,耗損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農村家長為生計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非常嚴重。把本當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權力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那些學生更多的關懷和照當,那無疑也加重了教師的許多負擔。
在這些邊遠的山區(qū)農村小學里,雖然素質教育也提出有好些年了,但在如今農村小學的課堂卻一如既往。也許是受教育目標的錯位,受環(huán)境的影響和約束,有些老師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育人的獨一方針,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權衡教師教學程度的唯一標準。其實這也是難怪有些老師會這樣,因為有關的主管部門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唯一依據,加上老師的考核制度的實行,這種“應試教育”將會在農村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學校早已征訂了英語教材,要求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但是許多農村小學的英語課程一直沒有開設,那些教材只當是一堆廢紙。我還發(fā)現很多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甚至缺乏,造成許多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音樂課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體育課要么是學生自己玩,要么是體育教師拿來一個籃球,幾十個學生打上40分鐘……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guī),安于現狀,工作無創(chuàng)新。學生難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由于父母的長期在外打工,這些留守兒童形成了生活上缺乏照應,行為上缺乏管教,學習上缺乏輔導的“三缺狀態(tài)”。家長都是采用“物質+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孩子,這無疑使得這些孩子極易養(yǎng)成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享樂主義的人生觀。正是由于這種物質的享受,部分留守兒童產生了厭學情緒,缺乏上進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造成學習成績較差。監(jiān)護人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一般不會對孩子的行為有太大的關注。孩子的家庭輔導基本上等于零,這樣更加導致他們知識面的狹窄,獲取知識途徑的單一。正是這種情況導致了這一群體普遍產生了日常生活質量下降,學業(yè)隱憂增多,性格孤僻,自閉、自卑者多等諸多問題。正是這一系列的問題和責任最終將會或多或少地轉嫁給學校,最終致使農村教師的責任加大,農村小學的教育加重,教師的教學工作就更加難以開展了。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小學教育狀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小學教育占據農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須高度重視它的不足之處。根據目前教育的現狀,教育的成長也不能僅僅成為一句空洞的標語,其問題的處理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經之路。不然,就相當于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部分,丟掉了基礎教育的根本,也就談不上什么公平接受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完全改變農村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調整農村基礎教育的虧弱環(huán)節(jié),使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根本教育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村教育的發(fā)展。
要使學生有好的學習氛圍,我認為必須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的條件:以教育投入為主,具體結合本地農村的教育實際,出臺多項政策,著力提高教學水平,加大教學儀器設備,以硬件促軟件,用現代化的設備引領教師觀念的變化,還要多組織教師多進修及培訓,以改善農村教師的現狀,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因為只有大力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環(huán)境和農村的教育,也僅有這樣,才能讓農村的孩子們也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環(huán)境,融入到和城市孩子一樣更好的學習氛圍。
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有力地發(fā)展農村孩子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適應當代社會人才的需要。由于農村兒童的留守現象逐年增加,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激勵和幫助。老師應對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過程與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用一顆愛心推動他們學習,成為他們追求夢想的動力,激勵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不能讓學生不學無術,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技之長,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聯(lián)系生活現實和出產實踐,并自覺地抵觸以考試為焦點和全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體制。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我們還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辦學條件。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收獲頗豐,看到了農村教育欣欣向榮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體會到了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小學教育更是農村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關注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小學教育條件,是農村基礎教育能否成功的主要關鍵。只要加強農村小學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漸提高我國農村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