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板橋中學,江蘇 南京 210039)
物理復習課的重要性和乏味性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對突出的矛盾,如何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能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是所有老師在思考的問題。在上一堂復習課上,那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一直在筆者眼前浮現(xiàn)??粗杌栌?、強打精神的學生,筆者下定決心:一定要上活物理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溫故而知新”。一夜未眠,終于想到了一個上好“聲現(xiàn)象”復習課的好辦法——帶一個“新式武器”進課堂。
上課鈴響之前,課代表來到辦公室,問道:“老師,有什么器材要拿到教室嗎?”我笑著說:“幫我敲個鑼吧。”課代表一臉疑惑又興奮地看著我?!斑诉诉恕薄扮I鏘鏘……”我們一路敲鑼打鼓,來到教室門口,教室里立刻歡騰起來,不知道我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學生個個翹首等待,精神振奮。
我將鼓和鑼放在講桌上,問大家:“剛才同學們聽到了什么?”全班同學一起回答:“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又問:“大家怎么知道是鼓聲和鑼聲呢?”一位同學迫不及待地大聲回答:“通過聲音的音色辨別的?!薄昂芎?音色是聲音的一個特性,這節(jié)課讓我們在敲鑼打鼓中重溫美妙的聲現(xiàn)象?!?/p>
師:本章是從哪幾個角度研究聲現(xiàn)象的?
生:聲源、聲音的傳播、接收器(耳)。
師:現(xiàn)在桌子上的鼔和鑼是聲源嗎?
生:不是。
師:你能使鼓變成聲源嗎?怎么做?給大家演示并講解一下。
學生們紛紛舉手,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興奮,想要到講臺上給大家敲鼓,課堂氣氛頓時就活躍起來。我請了一位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只見他高興地走上講臺,用力將鼓敲響,并解釋:“因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要使鼓發(fā)聲必須使鼓面振動,所以要敲擊鼓面?!边@時我觀察了其他學生的狀態(tài),一個個兩眼瞪得大大的,盯著講臺上的同學,仔細地聽著他的解釋,再也不是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了。
師:你怎么知道發(fā)聲的鼓面在振動?我怎么看不到呢?
生:可以在鼓面上放碎紙屑,敲擊時紙屑會跳動,利用轉(zhuǎn)化法證明鼓面在振動。(該學生邊說邊給大家演示,其他同學也在下面低聲發(fā)表觀點:可以放米粒、豆粒……)
筆者欣慰地點點頭,并示意他回到座位上,繼續(xù)進行教學。
師:我們做過的哪些實驗、書上哪些插圖與剛才的物理方法類似?
生: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觸碰臉頰,臉會感覺麻麻的,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里激起水花;發(fā)聲的音叉能把小球彈起……。
電視臺制作一部熱播的大型圓夢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錄制過程中大量使用了多機位拍攝,在后期剪輯制作過程中,制作方成功地使用大洋非編中最新的多鏡頭剪輯自動對齊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多鏡頭編輯造成的對齊錯誤,高效完成了節(jié)目剪輯制作。
這時有一位同學大聲說:“我們在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因素的實驗中也用到了轉(zhuǎn)化法?!逼渌瑢W也爭著補充:“還有探究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奧斯特實驗也有”。我又驚又喜,學生能進行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到其他章節(jié)的知識,這不正是復習課要達到的目標嗎?
一番表揚之后,筆者繼續(xù)提問:你們能否用桌子上的鼓,復習本章的其他知識?
接下來有學生上臺演示和講解,讓筆者更是一陣陣興奮,原來復習課也可以這么精彩,學生可以這么活躍。
生1:探究聲音的特性。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鼓面,并讓大家觀察鼓面上紙屑跳動的高度。)
生2:敲擊鼓面和敲擊鼓幫聲音的音色不同。(演示敲擊鼓面和鼓幫,讓同學辨別聲音。)
生3:還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在講臺處敲鼓,每位同學都聽到,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師:聲音的傳播條件是什么?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嗎?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筆者發(fā)現(xiàn)幾個平時上課喜歡睡覺的學生也在認真翻書,想找到答案,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一下。
師:我們在這里敲鼓,對于其他班級來說鼓聲就是噪聲,為了減小噪聲,其他班級可以怎么辦?
生5:關上門窗,在傳播途中減弱噪聲。
生6:我們不敲鼓了,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生7:讓他們堵住耳朵,在人耳處減弱噪聲,但是他們就聽不到老師講課了(說完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他學生聽后也哈哈大笑。一堂有聲有色的“聲現(xiàn)象”復習課在鑼鼓聲和學生的歡笑聲中結(jié)束,這節(jié)復習課的效率是可以預見的。
情境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主動求知的動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情境教學改變了以往枯燥而機械的知識講述,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了有效教學。因此,在復習課中我們也可以用到情境教學——帶個“新式武器”進課堂,從而解決了學生物理復習課中存在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帶著學生喜歡的“武器”——鑼、鼓進課堂,首先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其次,鑼、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主動建構(gòu)本章知識體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而且,把鑼、鼓帶進課堂,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做演示實驗,而是整堂課中都是學生在敲鑼打鼓,學生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溫故知新,享受學習的樂趣,復習課的效率必然會提高。
建構(gòu)主義理論要求打破教師“灌輸”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改變教師“強制”學生學習,和學生“簡單執(zhí)行”“機械模仿”的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正是遵循了建構(gòu)主義理論,把教學視為學生主動建構(gòu)知識的過程,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傊處熥鳛閺土曊n堂這個大舞臺的設計師,要時刻做教學的有心人,不斷學習,不斷動腦,在教學中及時更新復習課的教學理念,激活物理復習課堂。誰說復習課永遠是題海戰(zhàn)術(shù),永遠是枯燥的?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物理復習課也能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