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穩(wěn)良
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自2003年創(chuàng)辦起,就致力于九年一貫義務教育的探索與研究。學校提出“九年一貫,提供更好的教育。”其內涵可用“一個中心、三個要素、五個校本行動”來表示。一個中心即圍繞促使每一位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發(fā)展,提高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三個要素即“九年影響一生”的辦學理念、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九年三三分段的實踐操作;五個校本行動即建設九年一貫校本化課程體系、探索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落實三學段無縫銜接措施、構建九年一貫學生發(fā)展評價體系、穩(wěn)固學校發(fā)展保障有力的支撐體系。學校特別關注學生教育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的統(tǒng)一、學校管理上的“統(tǒng)整”和“分治”的結合。
一、九年一貫制辦學的具體實施
1.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
2013年,學校提出“學部一中心”的管理架構。2014年8月,學?!叭龑W部三團中心”管理體制改革付諸實踐,設立一學部(1~3年級)、二學部(4~6年級)、三學部(7~9年級),把原有的各職能部門整合為學校服務中心、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生成長中心三個中心。
“學部一中心”的管理體制與“九年三三分段”的教學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組織架構,從以教育事務為中心轉變?yōu)橐匀说陌l(fā)展為中心。學校管理重心下移,縮短了管理路線,學部的綜合管理、系統(tǒng)落實功能突出。各中心加強了設計、指導、監(jiān)督、服務的功能,為學校進行整體發(fā)展的頂層設計、拓展出了新空間。這一管理體制適應了學校九年一貫學制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發(fā)展形勢。
2016年,學校在三中心基礎上,又增設了督導評估中心,即在校內建立自我督導評估機制,外聘教育專家常駐學校,具體指導評估中心工作。同時,學校還配備三個督學助理,協(xié)調教育局掛牌督學工作,其工作職能是督教、督學、督管。自此,學校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2.課程建設
一是課程設計。我們把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系列化、課程整合模塊化,全面構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創(chuàng)新性課程三位一體、九年一貫的學科課程體系。課程按照“九年三三分段”設置。第一學段設置的課程面向每個學生,稱為普適性課程,是每個學生必修的課程;第二學段設置的課程是普適性課程加興趣課程,興趣課程是部分學生自由選擇增加的課程;第三學段設置的課程是必修課程加選修課程,每個學生須學習三門選修課程。課程數(shù)量隨著學生的年齡增加而增加,年齡越大,必修課程、興趣課程、選修課程就越多。
二是課程分類。學校課程大部分既是拓展性課程,又是跨學科的綜合課程,如語文的拓展課程有閱讀、戲劇、唱詩、影視制作與南鐸文學社等;英語的拓展課程有繪本閱讀與英文歌曲、影視表演等課程;體育課程派生出形體、乒乓球、高爾夫球、游泳、足球、跳繩等;思品與生活課程有養(yǎng)生與保健內容,與體育課程交叉融合;收藏文化課程納入綜合實踐課程中,把歷史、美術、政治等學科資源整合起來;歷史課程延伸出海滄風情與歷史人物選講課程;還有閩南語、生活禮儀、心理拓展、書法、勞技、機器人、圍棋等。
3.教學實施
我校課程教學實施可概括為“一個核心理念、三套基本策略”?!耙粋€核心理念”就是“人本課堂”理念。課堂首先是育人的課堂是培養(yǎng)習慣的課堂、宣傳文明的課堂、傳遞學科精神的課堂;其次是有效的課堂,是遵循教育規(guī)律、學生認知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課堂,是關注差異與個性的課堂,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堂;同時還是健康的、動態(tài)的、環(huán)保的課堂,是關注學習環(huán)境、學習狀態(tài)、學業(yè)負擔的課堂。
“三套基本策略”是指學段銜接、前置教學、分層教學。目前幼小銜接、小學低高段銜接、小初銜接、初高中銜接已經(jīng)九年貫通,涵蓋課程、學科教學、德育、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幼小銜接是我們主動走進幼兒園,與幼兒園老師合作,將大班幼兒組織到小學體驗升旗儀式、趣味運動會,與小學一年級小朋友共同學習;3~4年級銜接主要是重新分班,構建新的學習環(huán)境,以小畢業(yè)等方式提升小學生成長意識。6~7年級銜接是把6年級與7年級學生安排在同一校區(qū)上課,按照初中作息時間生活學習,6年級的綜合實踐等課程交由初中老師擔任;9年級與高中銜接主要是請高中老師與專家到畢業(yè)班開講座,了解高考制度,了解初中與高中學科的對接與延伸,為學生進入高中的學習做準備,為未來職業(yè)選擇做鋪墊。我們還組織學生到高中校體驗學習生活,參加高中學校組織的夏令營等活動。
前置教學包括“五前置”和“五跟進”,“五前置”即自學前置、作業(yè)前置、批改前置、輔導前置和工作重心前置?!拔甯M”即課外閱讀跟進、動手實踐跟進、體能訓練跟進、勞動技能跟進、藝術特長跟進。
分層走班主要是在初中年級進行,包括班級分層和學科分層。初一年級從第二學期開始進行數(shù)學、英語兩科的分層。平行班級兩兩組合,分AB兩層走班上課。初二年級主要是數(shù)學、物理兩科分層。初三主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成績的需要分層。初一開始注重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作業(yè)分層。對于六年級學生,我們也根據(jù)初中分層的經(jīng)驗進行分層教學和管理的嘗試。
以戲劇課程為例。戲劇課的形式包括常規(guī)課、選修課、社團課、活動課。其中常規(guī)課面向全體學生,每周一節(jié);選修課由學生自主選修,社團課是在常規(guī)課和選修課的基礎上,選拔有特長或有興趣的學生參與;活動課以社團或班級、年級為單位開展。1、2年級安排了唱詩課,就是用古音古韻吟唱中國傳統(tǒng)詩歌,也有一定的形體、情境表演。3、4年級主要學習閩南傳統(tǒng)戲曲。在此之前的2年級,我們安排了閩南語課,這樣就為閩南戲曲的教學打下了必要的基礎。5、6年級開設較為綜合的戲劇課,一方面是中西戲劇知識學習,一方面是戲劇表演訓練。5、6年級學生參與南鐸戲劇社,在教師指導下,編排表演短劇。7、8年級安排了選修課,戲劇學習以社團和活動為主。9年級一般不安排戲劇活動。
二、保障體系的建設
1.辦學政策支持
依據(jù)“經(jīng)費包干,用人自主”,獨立核算的政策,學校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人事、工資改革方案和教育教學獎勵方案。
學?,F(xiàn)有教師的來源有三類,包括教育部門統(tǒng)一招考的教師、我校根據(jù)需要自主招聘的教師和臨時聘用的代課教師。此外,為了保證學校特色課程的師資,我們還采取從社會引進或柔性引進教師的方式。如我校乒乓球課程,聘請前世界冠軍、專業(yè)教練等組成11人的教練團隊。
2.教師發(fā)展支持
我校的教師團隊建設主要做法可以概括為一個“靈魂工程”、兩條“主線”、四個“推進項目”。一個“靈魂工程”就是培養(yǎng)具有“四有好老師”標準和北師大廈門海滄附校獨特校園文化浸潤的教師靈魂;兩條“主線”指的是校本培訓和科研興校。四個“推進項目”包括黨組織以師德建設為核心的“先鋒攜手”項目,工會以教師文化建設為核心的“幸福北附”項目,教師發(fā)展中心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核心的“智慧教師”項目等。
3.社會力量支持
學生成長中心每學期會針對學段特點設計或組織一系列主題活動,活動形式多樣,有家長會、座談會、主題沙龍,體驗活動等,各學部、年級、班級還有自己的安排。通過家長與學校的高度配合,形成了強大的家校教育合力。
九年一貫,難在貫什么,如何貫。我們進行了十多年的思考與探索,逐漸認識到教育是慢的藝術,來不得急功近利,要靜待花開。九年義務教育,是基礎的基礎,是為未來社會人才打好底色的事業(yè)。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