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杰
摘要:近年來,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層出不窮。自從20世紀末葉,西方新歷史主義文藝理論傳入我國以來,我國電視藝術者不斷從中汲取養(yǎng)分,創(chuàng)作了一批具有新的歷史視角的作品?!洞笄氐蹏废盗须娨晞”闶瞧渲兄唬撎ビ趯O皓暉的文學原著,在基本忠實于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意志,制成一部有別于傳統(tǒng)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別具韻味的藝術作品。本文將以新歷史主義文藝理論的視域來審視本劇,探討其中我國民族歷史、意識、精神的傳播策略。
關鍵詞:新歷史主義 歷史形象 現(xiàn)代意志 《大秦帝國》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1-0157-03
新歷史主義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學界,它是一種不同于舊歷史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新”的闡釋文學文本歷史內涵的文學批評方法,是一種對歷史文本加以釋義的、政治解讀的“文化詩學”,自傳入中國以來,便對中國的文藝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在歷史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對歷史進行“解構”和“重寫”的傾向,是試圖譜寫適應當下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歷史記憶。本文將從新歷史主義的理論視角,對孫皓暉創(chuàng)作的《大秦帝國》系列小說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進行簡要分析,以探求其在新歷史語境中的敘事策略。
一、歷史印象的重新解讀
根據(jù)新歷史主義的觀點,客觀歷史只能通過文本的形式才能得以保存,這種歷史的文本化并非是客觀、真實的反映歷史,而是經過選擇和涂抹的,其很大程度上受意識形態(tài)的支配。
歷史上對秦帝國向來缺乏上佳的印象,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一方面由于國家政權的統(tǒng)治需要,史家對前朝舊事并無粉飾,另一方面是儒法學術之辯,儒門士子對以法家治國的秦朝自然缺乏青睞。暴政、昏君、殘酷、冷血、焚書坑儒、橫征暴斂等惡言變成了秦朝的代名詞,長久的流傳形成人們對秦帝國的固有印象?!洞笄氐蹏废盗须娨晞?,從全新的視角,對秦國由戰(zhàn)國初期的羸弱一步步及至一統(tǒng)六合的歷史進行重新演繹,試圖發(fā)掘華夏的原生文明精神,以扭轉對秦的曲化印象。
《大秦帝國之裂變》是系列電視劇的第一部,開篇,偏居西方一隅的秦國早已不復穆公時的霸業(yè),秦人在秦獻公的帶領之下艱難抵抗東方列國的摧殘撻伐,游離在滅國邊緣。公子嬴渠梁在獻公逝世之后的危難時刻即位,深藏屈辱,廣招賢士,求存圖強,后在魏人商鞅的主持之下,開始變法,強秦由之崛起。到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秦國在秦惠文王的帶領下,繼續(xù)向前,逐漸成長為諸侯無不側目的強國,直至《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的秦昭襄王時期,天下諸侯已莫能纓其鋒的無可匹敵。秦國歷經百余年的勵精圖治、不懈奮斗為秦王嬴政的統(tǒng)一奠定堅實基礎,“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愛國熱情,展現(xiàn)出老秦人不屈不撓的愛國信念和戰(zhàn)斗血性,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華夏民族堅毅、豪邁的民族意志和斗爭精神,滲透出一股史詩般的氣魄。
新歷史主義代表格林布拉特認為歷史是一種語詞建構起來的文本,是一種“文學虛構的歷史文本”,是一種具有文學性的歷史文本,是一種“敘事”的“話語”文本。文學藝術是意識形態(tài)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參與意識形態(tài)的塑造。電視劇具有跨時空性、語言的直觀性等傳播優(yōu)勢,在大眾傳播形態(tài)中極具傳播影響力,它所描繪的歷史畫卷所傳遞的民族精神、意志重新建構了過往的歷史,譜寫了新的歷史印象。
二、歷史形象的現(xiàn)代演繹
傳統(tǒng)的歷史劇對歷史人物的刻畫較為片面,多為性格較為單一的扁平人物,作為故事主角的帝王將相,多放大其才學、功績,而淡化其負面的人格、做派。受新歷史主義影響,在歷史題材電視劇中,逐步摒棄了單一的人物塑造方式,更加注重刻畫人物的多重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以合理的藝術構思編撰出更加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顯得更加真實可信,如“縱橫篇”與“崛起篇”的重要角色——秦宣太后羋氏。
羋氏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初次登場,作為楚國的落魄貴族與同樣落魄、流落楚地的義渠王子駭自由、大膽地談情說愛,彼時的她熱情、奔放、勇敢,充滿著原始的野性。電視劇的這一故事虛構,一方面顛覆了傳統(tǒng)歷史女性相夫教子、溫潤如蘭的形象,使觀眾耳目一新,增添觀賞趣味;另一方面,脫離中原文化的“楚蠻”少女同馬背上的游牧民族青年的結合,卻并未讓人覺得反感,反而合乎情理,使羋氏的性格十分鮮明可信。在嫁與秦惠文王之后,她的政治權謀、手腕不斷增強,成為權傾朝野、殺伐決斷的大秦宣太后。《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劇中,宣太后在義渠駭暗中聯(lián)絡趙國,準備起事叛亂之際,凜然以秦國國家大局為要,默認昭王除去了這位舊日的情人。
除此之外,《大秦帝國》系列連續(xù)劇還對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商鞅、張儀、范睢、白起、魏惠王、蘇秦等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較為合理的藝術化虛構,擺脫了單一的歷史印象,使歷史人物更加飽滿。
三、現(xiàn)實意志的文化指代
歷史題材電視劇作為當下極具流行性和話題性的藝術傳播形式,不可避免地會烙上時代的印記,把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國家意志等代入到電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
面對國家羸弱,古往今來的經驗教訓告示后人不能故步自封,而需要積極進行改革。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獻公時期的秦國積貧積弱,被諸侯踐踏欺辱,秦孝公繼位后,任用商鞅,進行大刀闊斧的政治變革,一掃老秦頹靡、落后的社會制度、風氣、習慣,使秦國逐漸掃去頹勢,漸趨天下強國之列。正如我國近年的社會現(xiàn)實,正處于社會改革的深水期,國家日益強盛,走上復興之路。近代中國,保守主義當?shù)?,國人缺乏探索世界和面對新世界的精神和勇氣,危機意識與憂患意識的喪缺,直接導致中國逐步走向衰落,《大秦帝國》中所體現(xiàn)的兩千多年前華夏民族身上的積極進取精神正是這個時代急需頌揚的民族信念。endprint
受封建父權思想影響,歷史對女性的重視遠遜于男子,她們多是封建男權的附庸,在歷史劇中無法成為耀眼的角色,只能成為男權生活的點綴。20世紀后期,女權主義運動興起,女性不斷自主地為自身謀求與男性等同的社會地位,女性在歷史電視劇中也隨之大放異彩,如李少紅導演的《大明宮詞》,對女皇武則天及太平公主等人就作出了精彩的演繹?!洞笄氐蹏废盗须娨晞≈兄饕巧弧匦笤凇洞笄氐蹏贰翱v橫”與“崛起”中連續(xù)登場,劇中對其精彩的刻畫使其面對劇中眾多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帝王將相來言,絲毫不遜色,她身上既有少女的熱情,母親的溫婉,又有政治家的謀略手腕和殺伐決斷;既有傲視群雄的威風顯赫,又有絕望痛苦的悲情無奈??傊且晃槐凰茉斓秘S滿、立體、多面的角色,精彩絕倫。
蒙特洛斯對新歷史主義作出過著名定義:“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新歷史主義觀點認為“歷史”與“文本”呈現(xiàn)互文性,文本中的歷史并非是客觀的歷史,它具有社會性和歷時性。通過文本所讀取到的歷史是文本化的歷史,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對同一段歷史具有不同形式的闡釋?!拔谋尽笔且环N受到意識形態(tài)和權利關系的話語,它的存在形式必然帶有它所處年代的特征。
四、結語
按照解釋學的觀點,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意識的“切片”都是當代闡釋的結果。新歷史主義者作為對舊歷史主義的批判者,它將歷史作為文本,認為歷史由論述構成,充滿斷層,它不是對過去所發(fā)生事件的單一的記錄,而是根據(jù)現(xiàn)時的事件、地點、觀念建構的,強調主體對歷史的干預和改寫,表現(xiàn)出強烈的政治傾向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歷史題材電視劇在再現(xiàn)過去歷史的同時,經過藝術家的主觀創(chuàng)作,融入了現(xiàn)時歷史的時代精神和國家意志,既滿足了觀眾對歷史的求索欲望,又體現(xiàn)出當代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從歷史中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為當下的人民生活、國家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這種藝術作品才是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白小易.論新歷史主義電視劇的興起與創(chuàng)作策略[J].中國電視,2008,(04):47-50+1.
[2]杜瑩杰.新歷史主義與中國歷史電視劇詩性敘事[J].藝術百家,2010,(05):79-82.
[3]田楠.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歷史主義視野下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孟文彬,干瑞青.電視劇傳播與主流社會價值觀引導[J].青年記者,2016,(29):49-51.
[5]蔡盈洲.電視劇跨文化傳播:從品牌到國家形象[J].中國電視,2017,(01):74-7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