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摘 要: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主流,追求的是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強調的是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小學生的成績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而如何讓小學生健康、快樂地獲得成功更是人們所追求的教學效果,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為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對優(yōu)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策略進行分析與介紹。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教學質量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分析小學生的心理活動,按照實際情況來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學教育。小學是學生智力啟蒙、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而近年來信息技術與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得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變得愈加復雜,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年齡越來越小,也有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便出現(xiàn)了青春期問題。整體來說,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堪憂,這也就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教師必須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面,筆者將從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中進行總結,提煉出三個優(yōu)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有效措施,即加強情感教育、指導人際交往、矯正心理問題。下面,筆者將對其進行詳細論述。
一、加強情感教育
現(xiàn)在的小學生生活條件十分優(yōu)渥,“富養(yǎng)”“溺愛”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通病,導致小學生比較嬌貴、自私。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習慣接受他人的關愛與呵護,他們很難體恤他人,情感態(tài)度比較漠然。在小學心理健康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使小學生學著理解他人情感,讓小學生懂得感恩與回報,使他們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進而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
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都對自己的家長頤指氣使,總是“命令”自己的家長,如果家長拒絕孩子的要求,學生便會無理取鬧,甚至號啕大哭,直到家長妥協(xié),學生便沾沾自喜。筆者認為,如果家長一味滿足學生的各類要求,學生很難體恤父母的辛苦。為了改變這個情況,筆者以“感恩”為主題,組織學生與家長展開了“角色互換”的扮演游戲。在本輪游戲體驗中,家長要完全配合筆者的要求,成為“孩子”,而學生要變身為“家長”,照顧“孩子”的各類需求。為了讓學生體恤家長的不易之處,家長應該要盡可能還原學生日常在家中的表現(xiàn),比如遇到心儀的玩具以大聲哭鬧來完成購買目的;在家中總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增加父母收拾家務的任務量;不好好吃飯等。在本輪體驗中,學生看到“孩子”的表現(xiàn)都顯得十分羞愧,而家長看到學生的表情也心中暗喜,期待學生能夠通過本輪體驗活動學會感恩父母。實際上,許多學生都被“孩子”整得焦頭爛額,而這也讓他們懂得了父母的付出。后來,許多家長表示,自體驗過后,學生自覺改變了自己的行為、習慣,還經(jīng)常會幫助家長做家務,成長了許多。
二、指導人際交往
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以及社會壓力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周邊的同齡人很少,家長也習慣遷就,使得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日益低下。然而,小學生在成長中面臨著大量的人際交往,他們必須要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才能提升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教師應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滲透人際交往指導,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交際活動。
筆者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心理案例:有一名女同學,長相十分漂亮,為人十分和善,但是卻沒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這讓這個學生感到十分苦惱,于是來向我傾訴。通過了解,筆者認為,這名學生之所以沒有知心朋友是因為她不懂人際交往的規(guī)律,雖然為人十分熱心腸,喜歡幫助同學,但是卻過于熱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尤其是當其他同學想自我消化內心情緒的時候,這名學生不懂得“看人眼色”,所以讓其他同學感到負擔過重。面對這個學生,筆者告訴她,“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空間,她應該轉變自己“什么事都要插手”的做法,為自己的朋友留出個人時間與空間,在朋友請求幫助的時候再去幫助同學。
三、矯正個性化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保證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整體水平得以穩(wěn)步提升之外,還應就具有個性化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正指導,展開科學、合理的心理咨詢,解決小學生個人存在的心理問題,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如此一來,便可促進小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為每一個小學生的成功做好心理教學準備。
受到網(wǎng)絡游戲的侵蝕,我們班有一名男同學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他不僅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網(wǎng)絡游戲上,還常常跟家長張口要錢買“游戲幣”或者是游戲設備。在游戲的影響下,性格變得十分暴躁、易怒。筆者認為,解決這名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在于減弱甚至消除網(wǎng)絡游戲對他的影響。因此,筆者為這名學生制訂了“戒網(wǎng)”計劃,為他安排了一些豐富有趣的課外活動,多讓他參與到現(xiàn)實的益智游戲之中。當這名同學的課后時間被占滿之后,他便想不起要玩網(wǎng)絡游戲。時間一長,游戲對他的影響便被弱化。之后,筆者再對其進行沉迷網(wǎng)絡危害的心理教育,也更易于學生接受我的心理輔導。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階段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讓小學生養(yǎng)成真、善、美的品質,使他們在美好的人性品質下更加努力、認真地完成文化學習。因此,每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以構建和諧、文明的教育環(huán)境來幫助小學生修身養(yǎng)性。
參考文獻:
[1]孫桂香.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10(5):227-228.
[2]朱瑞民.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兒童心理發(fā)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7-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