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內容摘要:信息時代加速90后、00后的偶像崇拜蔓延之風,青少年需要正確的偶像崇拜引導,而收效甚微的傳統(tǒng)榜樣教育需要新對象挖掘和形式創(chuàng)新,筆者對此提出了巧用偶像力量,創(chuàng)新榜樣教育的觀點。本文對偶像、榜樣的概念和關系做了解釋,并從巧用偶像力量,重視榜樣教育特殊性;巧用偶像力量,增強榜樣教育有效性;巧用偶像力量,擴大榜樣教育影響力三個角度做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偶像崇拜 偶像力量 榜樣教育
當今社會,不斷涌現(xiàn)各種各樣的偶像團體,從東方神起、EXO到TFboys,偶像崇拜熱潮一浪接一浪。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榜樣的塑造和宣傳教育卻一直延續(xù)著傳統(tǒng)灌輸?shù)氖侄?,令青少年反感以至收效甚微。偶像文化的興起是對傳統(tǒng)榜樣教育的挑戰(zhàn)還是機遇呢?筆者認為巧用偶像的力量是對榜樣教育的創(chuàng)新。下面,筆者就該觀點予以闡述。
一.偶像與榜樣關系的闡明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偶像”一詞給出的解釋是:用木頭、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崇拜的對象?,F(xiàn)多指被追捧的藝術家、作家、娛樂圈藝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主要包括了年輕富有、貌美才顯、個性獨特的“明星偶像”和智力非凡、能力超群、人格完美、貢獻重大的“杰出人物”兩大群體。與“偶像”經(jīng)常搭配的便是“崇拜”一詞。心理學認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時期的過渡性需求,其核心問題是心理認同和情感依附,即個人在認知、情感和個性發(fā)展上欣賞、接受另一個人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榜樣”一詞給出的解釋是:作為效仿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鞍駱印倍侄紟А澳尽弊?,原來“楷”和“?!笔莾煞N樹木的名字??瑯溟L在孔子墓旁,模樹長在周公墓旁,以樹喻人,比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可以成為楷模。榜樣,是一種理想人格,以某個人為榜樣,學習領會這個人的立場觀點方法,使自己成為榜樣人物的替身。
近年來,關于偶像與榜樣關系的差異性、共同性研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榜樣與偶像是同一個概念,偶像即榜樣。但是后來學者岳曉東通過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指出,榜樣與偶像是兩個相互獨立和分割的概念。學者彭懷祖還分析了榜樣與偶像的本質差異,并認為榜樣塑造是組織行為,偶像打造是商業(yè)行為;榜樣以“利他”為特征,偶像以“成功”為結果;榜樣傳播求真、求實,偶像宣傳重利、重名;榜樣的價值指向通常是勤勉、刻苦、努力、樂觀等,偶像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取得成功、名利雙收、個性獨特等。筆者認為偶像和榜樣是不同的概念,但其影響路徑是一樣的,都是對榜樣和偶像的模仿和學習,所以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耦合與轉化。
二.偶像力量的作用闡發(fā)
偶像的存在對其他人的生產(chǎn)生活起到一定的影響,這便是偶像的作用。偶像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之分,而偶像力量一般是指偶像的積極作用,即正能量。雖然常有盲目追星造成的慘劇,如楊麗娟追星使其父跳海自殺,另有媒體報道13歲女孩追星,稱愛偶像勝過愛自己的父母而被親生父親砍死,但我們不能因為一些負面報道而忽視偶像力量。偶像力量,是一股像偶像學習,模仿和激勵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一位名叫“戮西法”的網(wǎng)友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一直認為偶像就是理想化后的自己”,所以“每當偶像取得成就會倍加鼓舞”,“我曾經(jīng)普通平凡,生活波瀾不驚毫無動力,最終卻因為一個人學會游泳、學會攝影、學會旅游、學會自學、學會堅強、學會隱忍、學會為人處世,這都是我的偶像帶給我的正能量啊。”網(wǎng)友戮西法的說法能夠引起一大批青少年的共鳴,包括筆者自己,誰的青春里沒有那么幾位偶像。呆在象牙塔里的青少年,他們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方式除了向父母、師長、同學模仿和學習外,更多的來源于對偶像的模仿和學習。有時某階段,這種模仿和學習甚至超越了父母長輩帶給我們的影響,所以偶像的力量不可小覷。
三.基于偶像群體的榜樣教育創(chuàng)新思考
(一)巧用偶像力量,重視榜樣教育特殊性
心理學理論認為,任何一個青年都要經(jīng)歷一個自我認同即自我同一性階段。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對自己的本質、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較完善的意識,也即個人的內部狀態(tài)與外部環(huán)境的整合和協(xié)調一致。12、13歲至17、18歲的年輕人,發(fā)展的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亂。青少年通過對一些榜樣、偶像人物的認同來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亂是最常見的方法。但在榜樣、偶像人物的選擇上,青少年更傾向選擇偶像人物,因為大部分的偶像人物與青少年有著相仿的年齡,有著青春期青少年悸動和癡迷的外表,有著青少年渴望的獨特的人格魅力。偶像人物能讓青少年產(chǎn)生更多的共鳴,滿足精神依戀和情感寄托。而相比傳統(tǒng)的榜樣,其榜樣形象呆板,榜樣種類單一,無法反映當今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如果說父母與子女存在代溝,其實現(xiàn)在的90后,00后對老一輩的榜樣也存在代溝。年齡層次不同,經(jīng)歷不同,不同的年齡段對不同的東西感興趣,不同的年齡段對不同的品質有不同的側重。如埃里克森的八個認同危機說明了人生的每個階段的心理成長關注點不同。這是心理成長應該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過程。此外,還存在歷史的代溝,有些事在特定的年代有特定的作用,這些事跡一旦脫離當時的年代,放在新世紀,讓一些90后,00后不能完全理解老一輩的所作所為,不能充分感受到當時的環(huán)境下,榜樣所表現(xiàn)出的仁義擔當?;谏鲜鲈?,偶像教育比榜樣教育更適合青少年。離開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榜樣教育更符合社會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選擇榜樣時注重榜樣的內在品質,而青少年選擇偶像時更注重偶像的外在屬性。社會選擇的榜樣具有持久的影響力,而青少年選擇的偶像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比如韓劇《繼承者們》播出后,李敏鎬成為了萬千青少年的偶像,可是《來自星星的你》一播出,又有大量的李敏鎬崇拜者轉投金秀賢門下。所以說,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處于特定的年齡層這個特點所決定的。只有重視青年期特殊的心理發(fā)展和成長規(guī)律,根據(jù)規(guī)律巧用偶像的力量,才能使榜樣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偶像力量,增強榜樣教育有效性
榜樣教育是教育者根據(jù)教育的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榜樣這一特殊的人格形象為載體,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和受教育者的生活實踐,激發(fā)起受教育者的內在動力,促進受教育者以榜樣的道德精神為基礎,調整自己的認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此增加受教育者的心理認同,最后通過主觀努力內化榜樣的精神品質的教育活動。傳統(tǒng)榜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被教育者學習和模仿榜樣,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接近榜樣甚至超越榜樣。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注重的是被教育者精神層面的被熏陶,所以在榜樣選取上,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重視榜樣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yōu)秀的品質,除此之外,都不予以考慮。筆者認為,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對同齡人,尤其是長得好看又有個性的同齡人比較容易產(chǎn)生好感,所以除了設置傳統(tǒng)的榜樣,還要努力挖掘滿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偶像型榜樣。比如筆者的偶像是蔡依林。蔡依林不僅擁有靚麗的長相,迷人的歌喉,其“拼命三娘”的勤奮品質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偶像從其誕生就意味著青少年個體對其的認同,沒有對某人的認同,也不會成為青少年個體的偶像。從這點講,偶像比起社會樹立的榜樣有先天的優(yōu)勢。社會樹立的榜樣要成為榜樣教育的有效對象,其不能忽視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社會設立的榜樣如果不能得到青少年群體的認同,那么其存在就如妾有情,郎無意的一廂情愿行為,這樣的榜樣要發(fā)揮其實效難于上青天。你這廂為找到一個典型的榜樣而大費周章宣傳,那廂的青少年們卻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就沒進到心理去,更不用說模仿和學習。榜樣教育從一開始就出現(xiàn)傳播受阻現(xiàn)象,更不用說會起到什么實質性效果。所以說,要想榜樣教育在青少年群體中取得實效,就要發(fā)揮偶像的正能量。在社會中尋找偶像型的榜樣,并將其樹立為典型的、公眾的偶像型榜樣,加大偶像型榜樣的優(yōu)點宣傳。這樣做不僅可以鼓勵其原本的崇拜者,更可以幫助一大批找不到精神依賴的青少年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精神寄托。國家和社會也可以通過對偶像型榜樣的榜樣教育,使其將社會樹立的典型榜樣作為自己的榜樣,利用崇拜者愛屋及烏的心理特點潛移默化接受社會設立的榜樣。此外,社會要加大對偶像型榜樣的精神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學會調節(jié)偶像和榜樣負擔和自制,避免自己的形象轟然倒塌而引起一大批青少年的精神空虛和網(wǎng)絡罵戰(zhàn)??傊?,偶像不是萬能的神,但是我們要善于利用偶像的力量,避害趨利,增強榜樣教育有效性。
(三)巧用偶像力量,擴大榜樣教育影響力
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是借助于影視,文學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形象,以正面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和模范行為向受教育者施加德育影響的一種德育方法。傳統(tǒng)的榜樣教育主要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宣傳欄等傳統(tǒng)媒介方式來宣傳榜樣的先進事跡。隨著網(wǎng)絡的興起和不斷發(fā)展,各種社交工具應運而生,博客,微博,這些工具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更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以前因為地域和交通的限制,除了能在電視上、報紙上看到榜樣外,我們對榜樣的認識都局限在其官方的形象上,我們看不到被油鹽醬出茶所圍繞的真實的、接地氣的榜樣,過于完美的榜樣形象讓我們覺得榜樣是神一樣的存在,是無法超越的存在。久而久之,大眾便習慣與榜樣拉開距離,不去學習和模仿其行為。相反,一些大眾偶像,因為喜歡在網(wǎng)絡上寫寫博文,發(fā)發(fā)微博,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與大家分享,讓青少年看到偶像除了曝光率高外,其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自己與偶像的距離瞬間被拉進,可以使青少年堅信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像偶像一樣,甚至可以超越偶像。偶像就是未來的我們,偶像的生活就是我們未來期望的生活,或者偶像就是我們對另一半的期許。當今社會,網(wǎng)絡是青少年的天下,偶像劇貼吧,公眾人物貼吧的都是青少年撐起來的。微博發(fā)表和轉發(fā)最頻繁的也是青年人,而青少年的關注點很多都是偶像,可見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偶像的任何網(wǎng)絡動態(tài)都對青年人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巧用網(wǎng)絡,巧用偶像的力量,可以擴大榜樣教育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