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內(nèi)容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借鑒國內(nèi)外有關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的理論及實踐的研究成果,針對文化因素導入的現(xiàn)狀所反映的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讓文化因素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實施,以期更好的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精讀 文化因素 文化導入
1.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文化因素導入的意義
文化因素是當今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主題,人們普遍認同文化因素應是外語教學的重要成分。文化因素導人是指在外語教學中、在傳授語言的同時結(jié)合素材傳授文化知識,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多元性意識和對差異的寬容態(tài)度,以及對自身文化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的覺察與反省,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自覺地吸收,深層次地處理文化知識。文化因素導人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必要性如下:
首先,時代需要大學生成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隨著科技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界范圍內(nèi)交流與合作日趨便捷與頻繁。特別是隨著我國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在開放發(fā)展的中國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以英語為中介語的跨文化交際也成為了不可回避的事實。時代迫切需要既有專業(yè)知識又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而大學生中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
其次,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一直以來,大學英語都作為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一、二年級的必修課,學生和教師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生還是不能得體的與外國人交流,常犯這樣或那樣的文化錯誤,其社會文化能力遠遠低于語言能力,而社會文化知識的缺乏也會成為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發(fā)展的障礙。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究其原因是我們長期以語言形式為教學重點,以應試為教學目的,而忽視了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導人。
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
在美國,外語教學對于文化因素導人的關注始于20世紀60年代。文化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外語學界的認可。隨后三四十年關于文化因素導入的研究快速發(fā)展,研究者致力于回答文化的定義,哪些文化內(nèi)容是外語教學應包括的,如何將這些文化內(nèi)容置于外語教學大綱,如何將文化因素導入與語言教學有機結(jié)合,如何對文化因素導入進行評估和測試等問題,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者及成果,如Robert Lado,Nelson Brooks.Howard LNostrand.Gaff L.N.Robin-son,等。近年來許多學者又認為文化不是靜止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如Robinson認為文化因素導人不應只將文化作為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利用語言與文化進行意義創(chuàng)造與協(xié)商,達到相互理解。在歐洲,關于文化因素導人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歐盟的誕生和發(fā)展,以及國際交往的加強,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歐洲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語言教學改革和文化因素研究,出現(xiàn)了G.Zarate,M.Byram,H.Widdowson等學者,他們研究的主題包括:文化因素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及價值,適合學習者心理、認知和情感發(fā)展過程的文化因素導入的框架,文化因素導入的方法與手段,文化因素的評估和學習測試等??傊?,國外學者在該領域已經(jīng)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體系,對于我們的研究與實踐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與外國研究相比,很顯然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是滯后的。盡管羅常培先生早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出版了《語言與文化》一書,在其中論述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但由于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并沒有引起外語教學屆對于文化因素的關注。直至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出現(xiàn)了一股“文化熱”,在外語教學屆,出現(xiàn)了一系列關于在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導人的文章與書籍,如許國璋的Cuhur-any Loaded Work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鄧炎昌的Language and Cilltllre Series等。這些著作試圖說明文化對于外語的形式與使用以及外語教學有重要的影響,強調(diào)文化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以及國際交流的加強,人們發(fā)現(xiàn)由于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與英美人士的交流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文化沖擊,這使我們意識到在外語教學中單純的語言形式的教學已經(jīng)很難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從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起,外語教學屆興起了文化研究的熱潮,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著作,如鄧炎昌與劉潤清的《語言與文化》,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林大津的《跨文化交際研究一與英美人交往指南》,等。從以上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學者們關注了以下話題:從人類學與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探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文化對于外語學習的影響,中外文化比較,如何進行跨文化交際,如何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等。毫無疑問,這些著作對于文化因素的導入及外語教學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研究成果在實際的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教師依舊把精力放在講解語言點及培養(yǎng)學生基本技能上,文化因素導入并沒有得到相應得重視。
3.文化因素導人大學英語精讀教學的路徑
3.1提高教師在文化因素導入方面的素質(zhì)
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的素質(zhì)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提高教師在文化因素導入方面的素質(zhì)。同時,學校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應不斷對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培訓。若有條件應該有計劃的給教師提供出國學習的機會,加強教師對于目標文化的直接體驗,以更好的進行文化因素導入。
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充分意識到文化因素導入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其次,教師應不斷學習,努力掌握本國文化和目的語文化。要廣泛閱讀,除文學外還要學習社會學、語用學、跨文化交際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在語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兩種文化的異同,理智地對待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在吸取兩種文化精華的同時學習外語,并且克服對于外國文化的偏見;第三,教師應加強現(xiàn)代教育方法和技術的培訓,才能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恰當使用多媒體、錄像、幻燈等手段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第四,開展文化因素導入相關的課題研究,為文化因素導入尋求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3.2在實踐教學中促進文化導入
精讀課也被稱作綜合課,它以閱讀材料為基礎,是學生提高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全面掌握各項英語技能、豐富歐美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英語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為目的,遵循既強化綜合應用能力訓練、又注重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原則。而要達到這些目的,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語音、語法、詞匯等知識講解外還應重視文化因素的導入,找到具體導入的方法,真正指導教學實踐。
3.2.1文化講座
文化講座是提高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手段。舉辦每場講座應關注某一話題,如外國歷史、文化、經(jīng)濟、地理等。通過系列講座,能使學習者對于外國及其人民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我們可以邀請外教或外國專家舉辦講座。講座之前可以先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講座結(jié)束后,應展開討論、辯論、及文化比較等,鼓勵學生提問以避免留下疑問或誤解。
3.2.2文化討論
文化討論是“以教師為組織者,調(diào)動全班的個體或群體,就某個文化專題開展有序的、面對面的討論”。其目的在于解決一個實際的跨文化交際問題,解答特定的交化課題,加深對某一目的語文化的理解。與文化講座相比,文化討論更加需要學生的參與,因此,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更有幫助。首先,教師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話題,既能引起爭論,又不過難過易。其次,教師能控制討論的進展,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并且鼓勵內(nèi)向的學生發(fā)言,避免成為少數(shù)幾個學生的演講。
3.2.3英語話劇表演
英語話劇可以是幽默短劇、英語故事、英文小說等,學生也可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進行改編。文化意識在話劇的準備階段就能得到鍛煉,因為參與者需要寫劇本、設計服裝與舞臺背景,這些都是受到文化限制的。每次表演結(jié)束后,教師應該就某些語言或動作提出問題,并組織相關討論。這樣不僅能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掌握還能加強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3.2.4觀看英文電影
電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想象力,使其進入一個電影所構(gòu)造的世界。這對于學習目的語文化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有些電影本身就是講述外國歷史、政治、文化及真實生活的。此外,報刊、雜志對于文化導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可以真實反映社會的各個方面??傊?,這些真實材料的使用,能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感觸外國真實的文化情境,使學習者了解外國人真實的日常生活。
3.2.5鼓勵學生與外國人交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周圍的外國人越來越多,這使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流,是我們熟悉外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個人交流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差異敏感度,使其深切感受到由文化差異所引起的誤解及交際失誤,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于很少有機會接觸外國人的學生來說,參加英語角是不錯的選擇,除了練習口語的目的之外,學生應及時提出與文化相關的問題。除此之外,通過微信、QQ、MSN等互聯(lián)網(wǎng)形式結(jié)交外國朋友與之交流也是便捷可行的方式。
4.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文化因素導入是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所面臨的新課題,在保證學生學會英語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文化導人是從英語知識層面過渡到語言藝術層面,讓大學英語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