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趙 娟,肖幼華,劉永蓮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00)
直腸癌是人體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在消化道腫瘤中僅次于胃癌。臨床上對于直腸癌的治療手術切除術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依據腫瘤與肛門的距離[1-2]。其中低位及超低位直腸癌主要采用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Miles手術)治療。該術式需要將直腸、肛管切除,且需行腹部永久性造口,因此對患者的軀體形象,生理功能等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方面給患者術后的護理增加了難度,同時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3-4]。為改善直腸癌Miles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直腸癌Miles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從2013年~2017年6月收治的確診為直腸癌并行直腸癌Miles手術的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納入標準:低位及超低位直腸癌;體質狀況良好;精神狀況良好,雙手活動正常;排除標準:造口疝、直腸有殘留腫瘤;有嚴重肝心腦腎臟疾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消耗性疾病等影響患者生存質量者;精神異常及不配合本研究者。其中觀察組男13例,女7例,年齡37~80歲,平均(57.32±8.24)歲;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3~80歲,平均(54.89±9.1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在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宣講;帶患者熟悉病房環(huán)境;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指導患者排便,學習更換造口袋,確保患者出院前能熟悉造口袋的更換方式;給予基本的飲食指導,防止便秘;及時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出院后對患者定期隨訪。
1.2.2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模式,主要方法為基礎護理:患者辦理入院后,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文化程度、家庭狀態(tài)、經濟情況、心理狀況等基本情況,對患者的健康狀況作一綜合的評估。健康教育:采用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觀看健康宣傳視頻、搭建病友微信群、組織健康講座及個別指導等方式,對直腸癌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直腸癌治療及護理的基本常識以及Miles手術的特點。圍手術期護理:術前使患者了解造口的必要性,并進行術前排便訓練、術后要給患者講解并發(fā)癥的預防、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學會造瘺口的自我護理,包括清潔造口周圍皮膚,及時更換造口袋,保護造口皮膚不受腸液的腐蝕;若伴有造口狹窄,可聯系主管醫(yī)生,幫助病指導患者擴肛,必要時給予使用造口栓及結腸灌洗等措施。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恐懼、悲觀、絕望、自卑、抑郁)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疏導,告知患者Miles手術造口徹底消除膿血便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并告知只要護理得當,造口不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太大影響。通過對患者和家屬深入的溝通,使其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護理進展,樹立與病魔斗爭的信心和勇氣,消除負性情緒,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和對醫(yī)護人員的信賴感,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飲食護理:手術時間確定后,提前2~3 d進行飲食指導,進流質飲食,3~4 d常規(guī)口服腸道抑菌藥物,并清潔灌腸,同時禁食、水,術后飲食要規(guī)律,由我院營養(yǎng)師及住院醫(yī)生共同制定個性化飲食,合理膳食結構,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以及不宜消化的食物攝入,減輕對腸道的刺激以及避免便秘、腹瀉的發(fā)生。延續(xù)護理:患者出院后根據患者出院時的健康狀況制定相關后續(xù)干預措施,包括直腸癌術后恢復期的康復指導、心理干預、飲食及運動護理等,同時動員家庭、朋友、單位等社會力量,擴大社會支持,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期隨訪,及時回復患者問題,持續(xù)3個月。
1.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護理總費用、導尿管留置時間。出院后進行3個月的隨訪,記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出院后由患者填寫,評價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價:應用生存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總體健康、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軀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wèi)生等八個維度??偡?~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進食時間(d)住院時間(d)導尿管留置時間(d)護理總費用(元)觀察組203.20±0.7218.82±2.522.26±1.221693.24±187.32對照組206.25±1.0423.51±4.263.42±1.162432.16±236.82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2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68%,對照組為68.29%,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就滿意度[例(%)]
組別例數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造口并發(fā)癥腹腔感染護理滿意度(%)觀察組201(5.00)001(5.00)92.68對照組203(15.00)002(10.00)68.29
2.3兩組患者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模式后的總體健康、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wèi)生等八個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分組例數總體健康(GH)軀體功能(PF)軀體角色(RP)機體疼痛(BP)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緒角色(RE)心理衛(wèi)生(MH)觀察組2081.53±6.6179.62±5.9280.94±6.0881.17±6.6478.37±5.2779.98±6.8479.41±5.2580.32±5.51對照組2073.61±6.7673.38±5.6272.36±6.8975.73±6.9674.87±5.7873.20±6.1272.62±6.7672.27±6.28
Miles術在治療低位、超低位直腸癌中最典型的特征使結腸改道,腹壁永久性造口。腹壁造口可發(fā)生諸如造口周圍皮膚腐蝕、感染、造口的回縮、狹窄、出血以及腹部炎性反應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5-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yī)學模式的改變,患者的健康需求普遍提高,對于結腸永久性造口的患者則是生活質量的改善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對臨床醫(yī)護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7]。因此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是提高Miles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模式,從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延續(xù)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及護理總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模式后的總體健康、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wèi)生等八個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護理干預模式能顯著促進直腸癌Miles患者術后康復,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并改善生活質量。護理干預模式是在傳統(tǒng)護理的基礎上擴寬護理范圍,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飲食、功能恢復等方面綜合進行全面干預,通過對疾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手術方法(Miles手術)、術后特點及預期達到的效果,提高患者認知,確保后續(xù)治療順利進行,同時做好延續(xù)護理,制定Miles術后患者的延續(xù)護理方案,可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約住院費用[8-9]。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梁 霞,梁桂花,肖旭霞,等.Miles術后造口周圍皮膚損傷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22.
[2] 張 敏,周子英,王立群,等.護理干預模式對直腸癌Miles術后患者造口自主護理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5):138.
[3] 康淑芳.Orem護理模式在直腸癌 Miles 術后造瘺口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4):83.
[4] 付新愛.綜合護理干預對直腸癌 Miles 術后患者造口自主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8):26.
[5] 郭澤霞,符岸秋,文 嬌,等.全程連續(xù)性護理對女性直腸癌Miles 術后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9):1091.
[6] 張麗華,高麗華,王 佳,等.規(guī)范化造口灌洗護理在直腸癌 Miles 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7,24(6):812.
[7] 焦成桂,馬玉萍,劉紅年,等.壓力管理護理干預模式對STEMI患者心功能恢復、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7,28(7):1198.
[8] 康可歆.護理干預模式對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1.
[9] 梁 磊,季 英,王雪華,等.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對預防高齡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