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護考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內(nèi)容的變革,對兒科護理學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適應人機對話的新型考試方式,在護士資格考試中順利過關(guān)。本文將對傳統(tǒng)兒科護理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措施加以闡述。
【關(guān)鍵詞】護考新形勢 兒科護理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256-01
近些年來,護士資格考試從內(nèi)容、考試方式、評分標準上都有了新的變化??荚噧?nèi)容更側(cè)重病例分析,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方式由人機對話考試代替了傳統(tǒng)的紙筆考試;考試成績則以標準分的方式替代傳統(tǒng)的評分標準。因此,怎樣激發(fā)學生對該專業(yè)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增強,將理論與臨床實踐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使學生能夠在改革后的護士資格考試中憑借自身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技能順利通關(guān)成為大勢所趨,這將要求高校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傳統(tǒng)兒科護理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設置不科學
自2011年衛(wèi)生部對護士資格考試進行了大的變革之后,護考內(nèi)容當中護理基礎知識及技能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而護理倫理與法規(guī),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所占的比例明顯增加。在兒科護理學上體現(xiàn)的是兒童常見病的預防及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的護理問題增加。我國在兒科護理學的課程設置上,仍以疾病的護理為核心,幾乎占用了80%的課程時間,而人文方面,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方面,兒童的身心健康的護理方面所占的課程時間極少,這將難以滿足新型的護考需求,同時也使得兒科護理學的實用性被大大降低。
(二)教學方式單一
這幾年間,護考內(nèi)容中病例分析所占比重大,并有逐年加深難度的趨勢??荚嚫鼈?cè)重考查學生如何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的實際問題。在高校的兒科護理學課堂中,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方式單一且枯燥,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生機與活力,教師處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占據(jù)著整個課堂的中心,教師和學生分別為獨立的個體,很少進行交流和互動,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難以對護理學真正產(chǎn)生興趣。另外,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單一,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在比例上失衡,理論課所占的比例遠遠超過了實踐課。即使開展實踐課,也是以學習基礎操作技能為主,忽視了聯(lián)系工作實際以及工作場景,學生往往沒有處理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考核形式不合理
2017年我國的護士資格考試除了甘肅省直和蘭州考點仍采用紙筆考試外,全國其他地區(qū)全部采用人機對話考試。大部分高校在兒科護理學的考核過程中,仍以試卷考核的形式為主,學生在日??荚囍袥]有與計算機技術(shù)相結(jié)合,難以適應人機對話形式,在考試中無法像傳統(tǒng)紙筆考試一樣游刃有余。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符合新護考需求,應積極進行考評方式的改革,采用人機對話的形式,向多樣化、全面化的方向發(fā)展[1]。
二、兒科護理學教學方式的改革措施
(一)課程目標設置的改革
針對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在兒科護理學課程、目標設置中存在的不足,應在護考新方式的背景下,積極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日常兒科護理學教學當中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兒童身心健康及疾病預防知識的教學,加強學習與患兒家屬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護理人文及護理禮儀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要完成這些要求,就需要高校設置更多的臨床見習課程,盡量能讓學生分組頻繁進入見習點見習,真正在臨床實際中豐富自己的護理人文知識,學習與患兒及患兒家屬溝通的技能,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護士資格考試中胸有成竹。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護考新方式的背景下,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中教師也應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例如,很多兒科護理學課程都可直接在實踐課進行。一邊教師講解疾病及其護理,一邊提出病例分析,學生在分析的同時結(jié)合實踐操作。教師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符合臨床實際的情境。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特征以及教學需要,靈活的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例如任務驅(qū)動法、FBL教學法、CBL教學法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學習興趣。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高校和教師已深刻地認識到對學生進行考核并不是單純一個方面或者幾個方面,而是要進行具體的、全面的考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zhì)的提升和發(fā)展。因此,高校的兒科護理學考試設置有理論考試及技能綜合考試。為了適應護士資格考試的人機對話模式,應在以往考核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例如,理論考試可以不定期進行,采用人機對話或上網(wǎng)答題,甚至可以借助考試軟件來完成。這種方式公平、公正、公開,杜絕作弊,更環(huán)保,還可以節(jié)省教師批閱試卷的時間。同時使學生能夠適應人機對話考試的方式,順利完成護士資格考試[2]。
綜上所述,護士資格考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兒科護理學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也在護考中遇到了挑戰(zhàn)。這要求高校響應護考新形勢,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高超的實踐技能,與社會所需人才相符合,使其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順利通過護士資格考試。
參考文獻:
[1]曾珍.開放教育《婦產(chǎn)科與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2201:9-12.
[2]黃婉霞,張梅珍,吳岸晶.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研究,2016,3001:70-72.
作者簡介:
李娜,性別:女;出生年:1979;籍貫:甘肅省隴南市;最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目前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護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