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華
摘要:重疊是某種語言形式重復出現(xiàn)的語言手段,也是漢藏語系和南島語系以及南亞語系等亞太地區(qū)語言中常見的現(xiàn)象,并且具有極大的廣泛性和普遍性。隨著我國語言學理論的不斷拓展與探索,以及西方關于語言學方面的理論在我國應用的逐漸成熟,將語言學中的相關理論和方法與西方的有關理論相結合,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漢語中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重新審視、解釋詞語重疊的現(xiàn)象就成為當代漢語詞語重疊研究的必然,本論文將對形容詞詞重疊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從語言學中語法為切入點,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形容詞的重疊情況。
關鍵詞:形容詞;詞語重疊
形容詞重疊由來已久,對于它的研究也是不勝枚舉。從總體上來講,形容詞重疊受到很多方面條件的制約。表示的性質的形容詞如果客觀上有明顯程度上的比較,或有程度上的變化,便可以重疊(例如:長、短、整齊、確實);相反,沒有程度上的比較或變化的形容詞一般不能重疊(例如:古、假)。另外,其中表示的性質如果有明顯的可感知性(可以看見、聽見、或是可以作形象性的想象),這樣的形容詞常常可以重疊,或是重疊能力比較強(例如:薄、脆、滑、匆忙、慌張);相反,如果形容詞表示的性質可感知性差,那么,它的重疊能力也弱,甚至不能重疊(例如:笨、靈、貪、奧妙、保險、出色)。形容詞的自控能力也會影響形容詞的重疊能力,具有自控能力的形容詞(例如:乖、慢、輕),除少量的詞受其它條件限制外,一般都可以重疊。因此,一個形容詞的重疊,可能是某一個條件起作用的結果,也可能是幾種條件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形容詞的重疊形式大致上來說有四種:AA式、ABB式、AABB式和ABAB式。
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一般是AA式(胖——胖胖、高——高高)。AA式有構詞和構形兩種情況:構詞常常是由兩個相同音節(jié)重疊構成的一個單純詞(霏霏、忡忡、凄凄),這樣的AA,如果只有一個A(霏、忡、凄),現(xiàn)代人一般不會把它們看成是獨用的語素。另一種情況是屬于構形的,“高高”是單音節(jié)形容詞“高”的重疊,可以起到強調、描寫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研究的詞語重疊的重點。
對ABB式研究最早是從分析A和BB的性質入手。ABB式可以看成是由一個自由的或半自由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語素、名詞性語素或動詞性語素加上重疊的BB構成的。同時,ABB可以轉化為四種形式AB、BA、AABB、和BBA。例如,“孤單單”、“白霎霎”、“顫巍巍”、“硬邦邦”分別可轉化為“孤單”、“霎白”、“顫顫巍巍”、和“邦邦硬”。
簡單雙音節(jié)形容詞的重疊形式是AABB(痛快——痛痛快快、漂亮——漂漂亮亮)。這就是我們所探討的重疊式。
復合雙音節(jié)形容詞的重疊式是ABAB(瘦高——瘦高瘦高、通紅——通紅通紅)。復合形容詞AABB式和ABAB式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選擇考量只在于何種方式能更符合特定結構自身特點,能更滿足情狀描繪的需要。由于理解角度的不同,有時兩種重疊格式也可以兼而有之,例如,可以說“筆直筆直地站著”,也可以說“筆筆直直的站著”。另外,在使用形容詞的這種重疊形式的時候要慎重,因為有些形容詞在使用這種重疊式之后,會發(fā)生一些詞性上的變化,像高興、干凈等形容詞,重疊使用后既可以作為形容詞,又可以作為動詞。例如,按照AABB模式,高高興興就是形容詞,而按照ABAB模式,高興高興就是動詞。所以,要對這類形容詞的重疊現(xiàn)象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還有一種雙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使用的特殊形式——A里AB,即在第一個詞素的后面加上一個“里”字,然后再重復第一個詞素(例如:糊里糊涂、慌里慌張)。其中,A里AB式的AB一般都是性質形容詞,而且基式AB一般都是形容詞(糊涂——糊里糊涂、小氣——小里小氣、慌張——慌里慌張)。還有極少數(shù)的A里AB式是名詞(疙瘩——疙里疙瘩)或動詞(晃蕩——晃里晃蕩),這是被A里AB式類推的結果,這些-一般帶有一定的形象性。一般認為“疙里疙瘩”不是名詞“疙瘩”的重疊,因為重疊式與基式必須是同性質的,顯然已發(fā)生了轉義,具有了形容詞的句法功能,因此應作為獨立的形容詞看待。
(1)是某種性質轉化為狀態(tài)。例如,AABB式的詞例如:干干凈凈、方方正正,這種格式的意義就在于造成特定的狀態(tài),或強化狀態(tài)的形象性。
(2)表明某種性質達到了適度的、足夠的程度。例如,廣告詞所謂的“獎品多多,獲利多多”,自然是對“多”所表示性質的量進行強調。
(3)激發(fā)主體顯現(xiàn)某種狀態(tài)的能動性。例如,“你高興”和“你高高興興的”,前一句是客觀敘述,后一句通過形容詞的重疊更加重了性質的量,形成一種狀態(tài),而有意識地顯現(xiàn)這種狀態(tài)也就表現(xiàn)出了能動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5]李宇明.論詞語重疊的意義[J].世界漢語教學,1996:49~55.
[6]龔繼華.談談動詞和形容詞的重疊[J].天津師院學報,1980:52~54.
[7]吳吟.漢語重疊研究綜述[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8~33.
(作者單位:泰國華僑崇圣大學)
(指導老師:尹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