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文本閱讀是我國語文寫作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主旨通過科學的閱讀建議模式,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作文構建能力。不過,目前一線教師群體對于該技術的應用并不流暢,其中甚至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本文以多文本閱讀為主體,對初中生寫作能力提升進行研究,希望能夠通過些許策略為教師群體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語文教學;初中生;寫作能力
一、 引言
初中生的作文教學中涉及較多全新的體裁,如散文、議論文、說明文,一些教材還會設置一些微小說等內容。對于初中生而言,其不僅需要掌握其中的技術,還存在著內容構思等問題。究其原因,便是在于初中生的閱讀基礎較弱,缺乏文字認識和閱讀的積累,故而難以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所以,本文以多文本閱讀教學為突破口,借助課內精讀和課外閱讀兩個層面提出些許建議,以期能夠對初中生閱讀狀況有所改善。
二、 多文本閱讀模式的定義和機理
從多文本閱讀教學手段的應用模式來看,可以將其理解為:學生對教師篩選的關聯(lián)性閱讀物進行集中閱讀。其中涉及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第一,教師根據(jù)目的對讀物進行篩選,從而保證更為優(yōu)越的閱讀成果;第二,學生是有目的地閱讀,故而由此提升閱讀效果。所以,多文本閱讀的應用,以及通過教師的幫助和引導,能夠比以往倡導學生積極閱讀提升寫作水平的方式,在限定條件下更有效改善學生的閱讀環(huán)境和體驗,這也是多文本閱讀的重要意義。而多文本閱讀模式的機理,則是根據(jù)學生的行為構建的“模仿行為”實現(xiàn)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類的模仿行為是由其天性決定的,更因其模仿的“動作”而逐漸構成自身的思想。所以,學生通過針對性的閱讀和學習,將逐步具備對優(yōu)秀文章的理解,并在寫作中加以模仿。最終,學生便能夠通過長此以往的重復鍛煉,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寫作習慣以及個人風格。
三、 多文本閱讀促進初中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 課內精讀促進學生仿寫能力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關聯(lián)文章,主要目的是通過閱讀行為提升學生的仿寫能力。眾所周知,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在于仿寫和總結,只有不斷深入和重復的練習,才能夠由仿寫轉換為獨立創(chuàng)作。所以,多文本閱讀的課內精讀,主要是從仿寫入手,通過對行為仿寫、人物仿寫、景物仿寫的訓練,幫助青少年在寫作方面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仿寫的練習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1. 文章片段的仿寫練習
片段的仿寫主要是一些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的掌握,例如,讓學生憑空創(chuàng)作排比句時,無疑會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不過,在實例的參照下,學生便可很快掌握相應的技巧。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從淺到深的方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能力。首先,引導學生在修辭方法上的仿寫,其原則同樣是由易到難,例如先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基礎技巧,待學生掌握后再逐步深入;其次,促進學生對特定實物進行描寫,通常在初中階段涉及景物描寫的場景較多,對此教師可以多挖掘相應的讀物,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再次,幫助學生進行情緒的仿寫。仿寫過程在于方法的學習,但情緒描寫卻屬于個人意識的表達,該階段對于初中生而言無疑有些困難。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特定文章引導學生情緒,再以感受型撰寫思路引導學生仿寫,從而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最后,引導學生對文章片段進行仿寫。教師可以尋求一些典型讀物,例如修辭手法豐富的片段、情感相對飽滿的片段等,總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掌握。
2. 全文的仿寫練習
隨著學生已經掌握了文章片段仿寫的技巧,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構建進行學習,即全文仿寫練習。全文仿寫與段落仿寫的不同之處,在于全文需要考慮到不同技巧的融合和應用,同時對整體結構進行控制和梳理。所以,可以認為段落仿寫是對于技巧的掌握,而全文仿寫則是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對此,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異,提供不同的寫作素材和閱讀讀物,例如,在對“長者”的文學描述上,可以引用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我的童年》,以及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三文,讓學生通過閱讀而對長者描寫的角度有所認識,最終要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二) 課外閱讀為學生積累素材
文章寫作是“兩步走”的過程中,學生即需要具備一定的寫作功底,還要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不過,對于初中生而言,并不能苛求其人生閱歷的豐富程度。對此,只能夠要求學生通過課外讀物尋求素材。而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用《讀后感》教學的方式,在尋找具備關聯(lián)性讀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閱讀后描寫自己的讀后感想,最終借此為學生積累一定的素材。不過,由于《讀后感》涉及學生的作業(yè)比重,同時在其需要消耗大量時間閱讀的情況下,可能會造成因課業(yè)壓力過大,最終導致學生對寫作的練習產生逆反情緒。所以,教師應該選擇結合課本而收集讀物,并根據(jù)讀物內容的長短要求作業(yè)的完成時間。例如,在景物描寫的練習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曹文軒的作品《薔薇谷》《綠色的柵欄》等短片小說集。由此不僅可以保證在較少的內容下促進學生閱讀,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節(jié)點,進而實現(xiàn)更好地豐富閱讀體驗。
四、 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為多文本閱讀促進初中生寫作能力提升的策略,其中先行對多文本閱讀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激勵進行了探討,從而明確其對于初中生作文學習的客觀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由此,本文從兩個層面提出的多文本閱讀的實施策略:一是借助課內精讀,促進學生作文仿寫的實現(xiàn),并通過仿寫的練習,幫助學生構建寫作能力;二是以課外閱讀幫助學生豐富素材,為其未來的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笑飛.自主性文本閱讀教學淺探[J].才智,2012,(18):58-59.
[2]畢峰.多文本閱讀之教學設計淺探[J].學教育,2017(6):89.
[3]郝海峰.讓多文本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J].導寫者,2017(4):132-133.
作者簡介:
周金鋒,中學一級教師,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市嵩縣舊縣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