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生
春回大地,萬物更新。這個季節(jié),出去跑跑、跳跳,在春風中舒展舒展筋骨,方不辜負這天地間的“生發(fā)”之氣,也順應了“春夏養(yǎng)陽”的養(yǎng)生節(jié)奏。
然而,好多人似乎對“運動”這個詞有什么誤會,總是認為不激烈、不出大汗、不筋疲力盡,甚至體重不減個幾斤這運動就沒什么意義,于是乎,競技場上的激烈對抗,健身房里的揮汗如雨,馬拉松賽道上的極限挑戰(zhàn),竟成了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日常運動模式。可是效果如何呢?大家可以著意觀察一下常常進行激烈運動的人——職業(yè)運動員往往傷病纏身,猝死率也比普通人高出許多;身邊一些健身高手,如大冬天穿個背心在杠上上下翻飛、大汗淋漓的那種,說不準哪天就得個急病,一下子被撂倒;我有個三十出頭的朋友,常年堅持跑馬拉松,前些天曬出十八歲的美照,好一個英俊少年!如今卻幾近禿頂,滿面滄桑。
這位朋友家里并無脫發(fā)的遺傳基因,所以這脫發(fā)可以肯定是與體內(nèi)氣血不足有關(發(fā)為血之余),那么,為什么他正值盛年,卻表現(xiàn)出氣血不足之證呢?這跟他每周都進行的馬拉松訓練脫不開干系。
我們知道,春天人體有一個很特別的反應,叫做“春困”。那么,人為什么會“春困”呢?這是因為,一到春天,人的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huán)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大腦受到抑制,人們就會困倦思睡。而且,有慢性病的病人,比如肝炎、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病人“春困”的情況會更嚴重一些,甚至就是發(fā)病的先兆。這就是皮膚腠理跟內(nèi)臟“爭奪”氣血的結果。
同樣的道理,過于激烈的運動,會導致氣血過多地消耗在四肢和皮膚上面,而使內(nèi)臟失去濡養(yǎng),久而久之,能不造成“外實內(nèi)虛”的局面嗎?如果你經(jīng)常翻閱中國古代的養(yǎng)生書籍就會發(fā)現(xiàn),古人從不說“健身”,也不提倡練肌肉,而是練“精氣神”,通過站樁、太極拳等舒緩柔和的運動,外則活絡筋骨,內(nèi)則按摩五臟,同時令心情安定舒適,如此才是對生命元氣的最好保養(yǎng)。
當然,對處于不同生命節(jié)律階段的人,鍛煉的方式也不可一概而論。小孩子可以多進行一些激烈的運動,年輕人也不妨適度地跑跑跳跳,而中老年人就不要再調動臟腑精氣“拼命”運動了,以免傷了身體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