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遇斌
摘 要:物理是一門實驗與理論并存、記憶與推理并重的學科,非常適合應用任務分析法開展教學。為此,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指導課堂教學,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減少教學隨意性,對于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學任務;物理教學;理論指導;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6-0034-01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再局限于書本中,而是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這一點在物理教學中尤為重要。而有些學生連課本知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更別談利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成為廣大物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夠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來指導課堂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學任務分析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能幫助教師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從而更好地開展物理教學活動。下面,本文對如何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指導物理課堂教學進行論述。
一、什么是“教學任務分析”理論
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很難學,那是因為這些學生不知道怎么學物理或者說不知道各部分知識該學到什么深度。這個時候,物理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安排,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進行正確的分析,將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分解為若干個知識小單元,根據(jù)各知識小單元之間的邏輯關系合理地分配學習順序并制定出各知識小單元學生需要掌握的程度,這就是“教學任務分析”。
二、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
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其次,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任務分類處理,并合理地分解為若干個知識小單元。再次,教師要確定各個知識小單元的主次關系和學習順序。最后,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摩擦力”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確定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原因、方向判斷和大小的求解的方法。而滾動摩擦力僅需要學生了解,高中不進行具體要求。然后,教師將該學習任務分解為若干個知識小單元(如右圖)。在這節(jié)課里要學習靜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必須先掌握以下四個知識點:一是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二是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是共點力平衡,四是牛二定律。學生掌握清楚這四個知識點后,教師再來講解靜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就簡單了。而這節(jié)課要學習滑動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必須先掌握以下三個知識點:一是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二是靜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是共點力平衡。在學生掌握這三個知識點以后,教師再講解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并延伸到其他滑動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最后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分層次引導他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摩擦問題。對于學習成績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其思考討論摩擦力做功的問題。可見,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的課堂能化繁為簡,利用小知識點的學習逐步突破重點難點。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高中物理學習的內(nèi)容難度比較大,但一些物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缺少一個系統(tǒng)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如果物理教師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的理論,就可以極大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減少教學的隨意性。而應用“教學任務分析”理論,對于打造高效課堂、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非常積極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山.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學任務分析理論的分析研究[J].物理技術教育,2013(03).
[2]李寶銀.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學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0).
[3]胡珊.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初中物理規(guī)律教學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4]秦慧.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策略[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28).
[5]高秀麗.任務分析在物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