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課程,其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提高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而科學課程一般涉及的科學理論都是需要通過實踐來論證的,如果僅依靠單純地灌輸理論知識,則可能無法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也不利于其對科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為此,教師可以自制科學教具,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和形象化,這樣做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本文主要探索了小學科學教具的制作方法。
【關鍵詞】創(chuàng)新理念;小學;科學教具制作
小學科學教具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圖片教具、視頻音頻教具、實驗器材教具、標本教具、模型教具等多種形式。小學科學教具的制作一方面需要教師將科學理論知識與教具進行有效的結合,因此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滿足小學生心理和學習認知的需求[1]。
1. 優(yōu)化教學模式,解決教學設備不足的問題
相比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科學教具更加直觀和形象,而小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正處于剛開啟的階段,因此其更需要形象的科學指導,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具的類型多種多樣,而傳統(tǒng)的教具只是冰冷的黑板,因此其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儀器不足的問題。
2. 有助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制作科學教具的過程其實就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因此其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并且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能夠將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想灌注到科學教具中,從而也能提升學生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識。
3. 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率
科學理論知識枯燥、乏味,理論灌輸只能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反感,不利于其對知識的掌握,而科學教具豐富、有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發(fā)展需求。科學教具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科學知識變得簡單化、直白化,更利于其對知識的掌握,從而能有效提升科學教學的效率。
1. 圖片、視頻音頻教具
圖片和視頻音頻是最簡單的科學教具,但是其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理論知識描述得再為詳細也抵不過一張形象的圖片和一個視頻,例如在進行《觀察蝸?!返慕虒W過程中,可以將蝸牛的圖片展現(xiàn)給學生,使其對其身體構造具有直觀的認識,另外還可以為學生放映蝸?;顒拥囊曨l,加深其對蝸牛自身形象、活動行為等整體知識的理解[2]。
2.實驗器材教具
科學結論大多需科學實驗的論證,其不僅讓科學結論變得更有說服力,同時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將學科理論知識通過實驗演示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使科學理論知識和結論變得更易理解。例如在進行《水的浮力》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裝有水的透明容器模擬小型的水池,然后將重量不等的物體放置于水面上,讓學生觀察其沉降情況,然后再讓學生討論水的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給出的觀點進行評價和指正,歸納和總結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教學知識產生興趣,同時其還會不斷地去進行實驗探索,從而有助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索精神。
3.標本教具
標本教具主要是用來對動植物、巖石、礦物等科學知識進行教學,由于這些知識點是實體的,且其研究對社會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采取實物個體,通過防腐處理、風干處理等保持其原有的外貌和特征,使其成為標本樣品,供科學教學使用,為科學考證、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據。標本教具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可以被反復利用,并且其在保存的過程中由于本身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結構和形狀不易發(fā)生改變,因此其能有效節(jié)省后續(xù)的科學教具制作成本。常見的標本教具有植物種子傳播方式標本、各類昆蟲標本以及桑蠶生活史標本等。
4.模型教具
模型教具可以用來解釋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造以及發(fā)現(xiàn)其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于一些肉眼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事物的變化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數據模型,讓學生找出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事物之間共同的變化情況,從而找到事物的聯(lián)系。模型教具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模型樣式,圖畫、實驗儀器、標本等都是模型樣式,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將復雜的事物通過模型解釋,變得簡單[3]。
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支持,而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和支柱,因此需從小培養(yǎng)其良好的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的啟蒙階段,為激發(fā)其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加強其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需采用形象、直觀的科學教具教學方式提高其對科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通過圖片教具、視頻音頻教具、實驗器材教具、標本教具以及模型教具等多種教具類型,將枯燥和難以理解的科學理論知識灌注到科學教具中,通過科學教具的展現(xiàn)、實驗和模擬,將復雜的理論知識簡化、形象化,以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祝懷新.“為創(chuàng)新而教”:美國促進科學教育的新途徑[J].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2):
[2]黃海旺.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9,29(10):71-74.
[3]姜濤.淺國外物理教師準備教具多來源于日常生活[J].物理通報,2003(2):158.